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1课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件 人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基本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
(4)社国会家主面义临基着本调制动度一切积极因素建设
任务。
社会主义
的迫切
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
出“
”的方针。
3.含义百:花齐放、问百题家上争百鸣花齐放,
问题上百家争鸣。
4.意义:是艺建术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学业术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
(2)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
举
行
,
邓
小
平
提
出
“
”,作为新时期文
艺工作的总方向。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表现
(1)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改革开放后的文 艺创作再现勃勃生机。
(2)国家相继设立了一批文化艺术奖项,如“
”和
“
”,“五个一工程”奖以及鲁电迅影文、学戏奖曲艺术
方面的政府奖等。
3.作茅用盾:文这学些奖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时期文化精
品的创作和繁荣,推动了
的发展,在全
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关键点拨] “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都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坚持这一方针,才能 促进文化艺术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其发 展。
(2)目的: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实质: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前提下,承认社 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
用图解法掌握“双百”方针
主题二 “文革”时期“双百”方针的破坏 1.“文革”期间,中国文艺事业遭到怎样的摧残?
(1)优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国家文物遭摧残。 (2) 优 秀 文 艺 人 士 被 下 放 到 农 场 、 干 校 “ 改 造 ” , 接 受 “再教育”,遭批斗甚至迫害致死。
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1 . “ 文 化 大 革 命 ” 的 导 火 线 : 1965 年 , 《 评 新 编 历 史 剧 〈海瑞罢官〉》一文发表,成为引发“文化大革命”的 导火线。
2.“文化凋零”的主要表现
(1)“红卫兵”在全国各地
,“横扫一
切牛鬼蛇神”,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焚,大量国家文
物遭受洗劫,许多文艺界人破士除、“知四识旧分”子和民主人士遭
高中历史·必修3·人民版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1课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 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1.背景
(1)
成立后,文化事业万象更新。
(2)“中向华时人代民学共习和,国向人民学习”口号激励。
(3)许多中外优秀文艺作品被贴上了“封、资、修”的标 签,戏曲电影中“样板戏”一枝独秀。
• 2.“文革”时期,“双百”方针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
(1)1965年,《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发
表,成为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
(2)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红卫兵”在全国各地
破除“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证,在
引起强烈反响。
5.成就 (1)
文化创界作出现繁荣盛况,涌现出一批在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2)电文影化和
创作百花争艳。
戏剧
[关键点拨] “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 的多层和多样格局,不是一“花”一“家”的单调形态。 “双百”方针是团结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情感纽带,是 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态自由发展的 政策依据。
• (3)“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 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
• 2.“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 家争鸣”有何不同?
•
(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
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众多,但阵线非常鲜明,主要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斗争。
主题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1.如何全面认识“双百”方针的内涵实质?
(1)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 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 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
• (2)“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 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实质目的是为人民服务。
•
(2)“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是在社会主义制度
初步确立的前提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
内允许在学术问题上自由争论,目的是推动新中国科学 文化的发展繁荣。
材料
(1)材料中,图片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事业上的方针 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
(2)实施该方针目的和实质又是什么?
答案 (1)①“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针。②“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的 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 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 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 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到批斗。
• (2)江青等鼓噪破除“文艺黑线专政
优秀文艺作品被贴上了“
影中
封、资、修
”, 许多中外 ”的标签,戏曲电
• “样板戏 ”一枝独秀。
• (3)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干校“改造”,接受“再 教育”。
3.后果:文艺创作 万马齐喑 ,文化园地百花凋零 。 [认知提升] 政治运动对文艺的冲击所造成的破坏非常巨大,
•
(3) “文化大革命”中江青等鼓噪破除“文艺黑线专
政”。“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
材料 “文革”期间盛行“阶级斗争”文艺,国内的戏剧创 作不再是“百花齐放”,而是“百花凋零”,样板戏“一 枝独秀”。
依据材料说明“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文艺界的状况是怎样 的?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状况:“文革”期间广大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劳动,遭 到政治批判,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文化作品遭到封杀, 仅留八个“样板戏”。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
尤其是十年“文革”中,许多文艺界、学术界的代表人 物遭到批斗或被下放到农场改造,整个文艺界呈现出 “百花凋零”的局面。“文革”证明“双百”方针不应 是一个暂时性的,而应是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 政策。
三、文化事业的繁荣
1.背景
(1)“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了社会主义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中国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复 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