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是某某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
图中所示某某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是( )
A.1953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B.1964年之前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减少
C.1990年之后0~14岁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D.1982年该市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解析:选B。
根据图中曲线分析,1953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逐年增加,且人口总数增加,故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逐年增加,A错。
根据曲线形态,1964年之前人口总数增长快,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长不明显,0~14岁人口比重增长快,说明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减少,B对。
1990年之后0~14岁人口比重不断减少,但人口总数增加,故0~14岁人口数量是不断增加的,C错。
1982年该市老龄人口约占5%~6%,人口结构没有进入老龄化阶段,D错。
(2019·某某诊断)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回答2~4题。
2.该国是( )
A.澳大利亚B.美国
C.英国 D.日本
3.近一百年来,该国总人口( )
A.变化不大
B.先减少,后增加
C.先增加,后减少
D.持续增加
4.导致该国后期移民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通讯 B.生育
C.经济 D.战争
解析:第2题,结合图示信息知,该国移民人口所占比重较高,且该国总人口超亿人,从而可确定其为美国。
第3题,结合百年来移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变化,计算可知其人口总量持续增加。
第4题,美国社会经济发达,对外来人口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答案:2.B 3.D 4.C
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
抚养比是指在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
读韩国生育率和抚养比示意图(含预测),回答5~6题。
5.如果不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韩国老年人口数开始超过儿童人口数的时间大概是( )
A.1983年 B.2005年
C.2011年 D.2017年
6.下列因果联系不正确的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生育观念转变—婚育年龄推迟—生育率下降
B.社会经济发展—生育成本提高—生育意愿降低—生育率下降
C.社会经济发展—儿童抚养比下降—生育率下降—老年抚养比上升
D.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进步—人均寿命延长—老年抚养比上升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抚养比是指在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
非劳动年龄人口包括儿童和老年人。
读图,儿童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的曲线交点约是2017年,此后老年抚养比高,老年人口数超过儿童人口数。
第6题,社会经济发展,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观念转变,实行晚婚、晚育,婚育年龄推迟,导致生育率下降。
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进步,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有保障,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增加,老年抚养比上升。
答案:5.D 6.C
《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指出,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下表示意预期发展目标。
据此回答7~8题。
A.出生人口性别趋于平衡
B.劳动力趋于年轻化
C.人均预期寿命增加,死亡率降低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8.根据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推测其对我国农村的影响是( )
①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②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变小
③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④农村学校儿童上学平均距离缩短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第7题,读表可知,我国人口性别比自2015年的113.5下降到2030年的107,说明性别比趋于平衡,A对。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劳动力趋于老年化,B错。
人均预期寿命延长,死亡率可能会升高,C错。
由表中数据可知,2015-2020年人口增长0.5亿,2020
-2030年人口增长0.3亿,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下降,D错。
第8题,读表可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导致农村人口比例降低,农村劳动力短缺,会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①对。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会增加,②错。
大量农村人口到城镇居住,缓解了农村人地矛盾,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③对。
由于农村人口比例降低,农村儿童数量减少,故学校布局趋于稀疏,农村儿童上学平均距离延长,④错。
答案:7.A 8.B
二、双项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完成9~10题。
9.有关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某净迁入人口数增加
B.某某人口增长率大于某某
C.某某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
D.某某人口净减少
10.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
A.加剧了、某某、某某城市交通拥堵
B.引起某某、某某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C.主要增强了某某、某某第一产业的活力
D.缓解了、某某人口老龄化问题
解析:第9题,某某人口净迁入率小于0,所以净迁入人口数减少;某某人口净迁入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人口增长率大,而某某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增长率比某某小;某某自然增长率大于净迁入率,所以某某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某某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之和大于0,所以人口净增加。
第10题,由图中可知,、某某、某某人口增长迅速,而且净迁入率很大,说明外来人口很多,加剧了、某某等城市的
人地矛盾,导致交通、住宅等压力增大;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缓解了、某某人口老龄化问题,故A、D正确;人口合理容量大小与人口迁移无关,故B错误;某某、某某迁入人口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影响不大,故C错误。
答案:9.BC 10.AD
(2019·某某模拟)专家们指出,老龄化持续发展对中国经济带来了负面冲击。
下图为中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据图可知,中国人口发展的趋势是( )
A.2015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
B.男女性别比将严重失衡
C.总人口数量开始下降
D.2015年后中国老龄化趋势急速发展
12.国家应对老龄化趋势的宏观政策包括( )
A.全面放开生育二孩的政策
B.鼓励向海外移民
C.放弃所有劳动密集型制造产业
D.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
解析:第11题,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中国人口发展的趋势是2015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A正确;图示信息不能显示男女性别比将严重失衡,B错误;总人口数量仍在增加,C错误;2015年后50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较快,表明中国老龄化趋势急速发展,D正确。
第12题,国家应对老龄化趋势的宏观政策包括全面放开生育二孩的政策,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以缓解劳动力紧X问题,选项AD正确。
答案:11.AD 12.AD
三、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
有人根据某某经济发展水平和水
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某某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
随着某某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某某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某某市人口容量估算表(万人)
2010年2020年2030年
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 1 535.95 1 705.68 1 894.17
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 1 460.99 1 543.03 1 596.84
综合常住人口容量
1 788.5~1
870 1 841.5~
1 935
1 894.5~
2 000
(1)
(2)随着城市的发展,某某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
读图2,描述1990年至2008年某某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
(3)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某某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解析:(1)根据2010年某某人口金字塔图可以看出老年人口比重较大,出现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2)1990年至2005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远郊人口增多。
2005年至
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又出现增加的趋势。
(3)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水资源的影响较大,应该开源、节流;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口容量。
答案:(1)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7.6%~9.6%均可)、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2%(79.8%~82.8%均可)、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约为10%(9.6%~10.6%均可),已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2)1990年至2005年,某某中心城核心区和边缘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
随着某某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出现了人口增加的趋势。
(3)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
某某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
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人口容量就越大。
某某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
图。
材料二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压力已经成为我国面临
的重大问题。
下表是2014年我国部分省区常住人口老龄化数
据。
省区65岁以上人口比重/% 省区65岁以上人口比重/%
某某13.25 某某10.53
某某12.76 某某10.22
某某12.25 某某9.29
某某11.46 某某9.2
某某10.98 某某8.93
某某10.64 8.58
某某10.57 某某7.24
(1)由于人口迁移导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不一致。
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并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造成的影响。
(2)据材料,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3)比较某某和某某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解析:(1)结合坐标图,横坐标是常住人口,纵坐标是户籍人口。
图中斜线右下的省份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说明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多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斜线左上的省
份情况则相反,多为内地经济欠发达省份,继而总结出人口迁移的空间分布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影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即可得出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原因。
(3)结合表格及区域知识即可分析出两省的老龄化差异及成因。
答案:(1)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由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迁移;由农村向城市迁移。
有利影响:促进了迁出地区与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缓解了当地的就业、环境压力。
不利影响: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土地荒芜,粮食产量下降等;农村凋敝,使农村文化景观、乡土建筑遭到破坏;出现留守儿童、农村孤寡老人的抚养等社会问题。
(2)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老龄化严重;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
原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出生率下降明显;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进步,养老制度的逐渐完善,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3)某某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比某某高,常住人口进入严重老龄化;某某常住人口属于老龄化。
原因:某某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入,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下降;某某属于人口迁出大省,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