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声调规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近体诗声调规律:
3.根据声调鉴别首句是否入韵
押平声韵的诗,首句末字的声调,若是平声则入韵,仄声则 不入韵。押仄声韵的诗反之。
例5: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声调和平仄的基本知识:
中古的声调:平、上、去、入 平仄的概念: 平:平声 仄:上、去、入三声 中古声调演变为现代普通话声调的规律: 1.平分阴阳:中古平声 → 普通话阴平、阳平 2.浊上归去:部分上声 → 普通话去声 3.入派四声:全部入声 → 普通话阴、阳、上、去
古今声调的演变
中古到现代声调的发展变化
古今声调的演变
中
1、平分阴阳
古 到
清声母 即:平声
浊声母
阴平 阳平
现
2、浊上归去
代
清声母
上声
声
即:上声 次浊声母
阳平
调
的
全浊声母
去声
发
3、入派四声
展
清声母
阴平 阳平 上声
变
即:入声
去声
化
次浊声母
去声
全浊声母
阳平
声调演变 …… ……
演变规律说明
1、平分阴阳 中古的平声,清声母字变
为阴平,浊声母字变为阳平。 2、浊上归去
3、入派四声
声调演变 …… ……
四声与阴阳
汉语的声调和声母的清浊 密切相关。按声母清浊的不同 进行分化,凡古清声母字属阴 调,古浊声母字属阳调,这样 古四声实际分化为:阴平、阳 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 阴入、阳入八类。
这个声调系统与普通话的 四声有一定的对应规律:平分 阴阳、浊上归去、去声不变、 入派四声。
要相同。
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平仄格式(首句):
1.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2.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明确首句的平仄格式, 根据“对”和“粘”的 要求,可写出律诗每一 句标准的平仄格式。●
4.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平仄”规律
一、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颔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颈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尾联 平平仄仄 仄平平
此格式相当于 两首绝句叠加
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平仄”规律
四、仄起平收(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颔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颈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尾联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格式尾联与 颔联平仄相同
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平仄格式的变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入派四声:韵脚“绝、灭、雪”古皆入声,今为阳平、去声、上声。 (绝:从母。灭:明母。雪:心母。)
关于近体诗的押韵
近体诗一般押平声韵,但也 有少数押仄声韵(包括上、去、 入声),称为古绝或古律。
押韵的韵脚在双句的末一字, 以律诗为例,即第二四六八句的 末字为韵脚;第一句的末字可入 韵也可不入韵。
此格式相当于 两首绝句叠加
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平仄”规律
二、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颔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颈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尾联 平平仄仄 仄平平
此格式尾联与 颔联平仄相同
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平仄”规律
三、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首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颔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颈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尾联 仄仄平平 仄仄平
1.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2.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4.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句相救:仄仄平平平仄平 三平调(下三连、尾三平) 羌笛何须怨杨柳 遥怜小儿女 笑问客从何处来 恐惊天上人
中古全浊声母的上声字, 一律变为去声。 3、入派四声
全浊入声字归入阳平,次 浊入声字归入去声,但也有一 些例外。清声母的入声字,分 别归入普通话的阴平、阳平、 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没有规 律。
古今声调的演变
声调演变 …… ……
鉴古知今:从古诗的押韵看声调的演变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这首诗共有几个押韵的字。
2.广陵赠别 李白 玉瓶沽美酒, 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 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 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 何须醉别颜。
本诗共有几个字押韵?
近体诗格律
与近体诗平仄有关的几个概念: 1.四联名称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出句和对句 每一联中上句为出句,下句为对句。 3.对和粘 对:指同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的平仄要相反; 粘:指下一联出句同上一联对句头两个字的平仄
《广韵》四声 平 上 去
入
普通话四声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去声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例字
帮当都刚东知天江 滂穷平人齐麻唐寒 古展走口草普隐海 近上动坐倍断柱社 抗正醉对志怕放暮 惜失说出八一屋锡 责局读结合竹足国 尺铁索匹百笔法塔 月却纳各麦药隙入
声调演变的规律主要可概括为: 1、平分阴阳 2、浊上归去
例2: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近体诗声调规律:
2.押韵的字必定声调相同(平、上、去、入之一种) 例3: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例4: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古代的韵都是按声调来分类 的,如“平水韵”106韵部,其 中平声分上、下两部共有30韵, 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所以,近体诗的押韵是押同 一调规律:
1.平仄交替错落(形成诗句声音的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音
乐性的美感)
例1: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平分阴阳:韵脚中(知母)、红(匣母)、风(非母)。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浊上归去:韵脚“者、下”,古代为上声,今“下”为去声。(匣母)
绰绰夫君,是膺柱下。准绳有望,名器无假。 宠盖伯山,气雄公雅。立朝正色,俟我能者。(唐·元希声 四古)
浊上归去:韵脚“下、假、雅、者”古代皆上声,今“下”为去声。
千载谁堪伯仲间。
例8: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高考诗歌题举例:
1.除夜 (宋)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 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 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 流转殊方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 岛烟湖雾看春生。
例6: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近体诗声调规律:
3.根据声调鉴别首句是否入韵
例7: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近体诗声调规律:
3.根据声调鉴别首句是否入韵
押平声韵的诗,首句末字的声调,若是平声则入韵,仄声则 不入韵。押仄声韵的诗反之。
例5: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声调和平仄的基本知识:
中古的声调:平、上、去、入 平仄的概念: 平:平声 仄:上、去、入三声 中古声调演变为现代普通话声调的规律: 1.平分阴阳:中古平声 → 普通话阴平、阳平 2.浊上归去:部分上声 → 普通话去声 3.入派四声:全部入声 → 普通话阴、阳、上、去
古今声调的演变
中古到现代声调的发展变化
古今声调的演变
中
1、平分阴阳
古 到
清声母 即:平声
浊声母
阴平 阳平
现
2、浊上归去
代
清声母
上声
声
即:上声 次浊声母
阳平
调
的
全浊声母
去声
发
3、入派四声
展
清声母
阴平 阳平 上声
变
即:入声
去声
化
次浊声母
去声
全浊声母
阳平
声调演变 …… ……
演变规律说明
1、平分阴阳 中古的平声,清声母字变
为阴平,浊声母字变为阳平。 2、浊上归去
3、入派四声
声调演变 …… ……
四声与阴阳
汉语的声调和声母的清浊 密切相关。按声母清浊的不同 进行分化,凡古清声母字属阴 调,古浊声母字属阳调,这样 古四声实际分化为:阴平、阳 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 阴入、阳入八类。
这个声调系统与普通话的 四声有一定的对应规律:平分 阴阳、浊上归去、去声不变、 入派四声。
要相同。
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平仄格式(首句):
1.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2.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明确首句的平仄格式, 根据“对”和“粘”的 要求,可写出律诗每一 句标准的平仄格式。●
4.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平仄”规律
一、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颔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颈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尾联 平平仄仄 仄平平
此格式相当于 两首绝句叠加
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平仄”规律
四、仄起平收(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颔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颈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尾联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格式尾联与 颔联平仄相同
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平仄格式的变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入派四声:韵脚“绝、灭、雪”古皆入声,今为阳平、去声、上声。 (绝:从母。灭:明母。雪:心母。)
关于近体诗的押韵
近体诗一般押平声韵,但也 有少数押仄声韵(包括上、去、 入声),称为古绝或古律。
押韵的韵脚在双句的末一字, 以律诗为例,即第二四六八句的 末字为韵脚;第一句的末字可入 韵也可不入韵。
此格式相当于 两首绝句叠加
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平仄”规律
二、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颔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颈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尾联 平平仄仄 仄平平
此格式尾联与 颔联平仄相同
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平仄”规律
三、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首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颔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颈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尾联 仄仄平平 仄仄平
1.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2.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4.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句相救:仄仄平平平仄平 三平调(下三连、尾三平) 羌笛何须怨杨柳 遥怜小儿女 笑问客从何处来 恐惊天上人
中古全浊声母的上声字, 一律变为去声。 3、入派四声
全浊入声字归入阳平,次 浊入声字归入去声,但也有一 些例外。清声母的入声字,分 别归入普通话的阴平、阳平、 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没有规 律。
古今声调的演变
声调演变 …… ……
鉴古知今:从古诗的押韵看声调的演变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这首诗共有几个押韵的字。
2.广陵赠别 李白 玉瓶沽美酒, 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 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 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 何须醉别颜。
本诗共有几个字押韵?
近体诗格律
与近体诗平仄有关的几个概念: 1.四联名称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出句和对句 每一联中上句为出句,下句为对句。 3.对和粘 对:指同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的平仄要相反; 粘:指下一联出句同上一联对句头两个字的平仄
《广韵》四声 平 上 去
入
普通话四声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去声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例字
帮当都刚东知天江 滂穷平人齐麻唐寒 古展走口草普隐海 近上动坐倍断柱社 抗正醉对志怕放暮 惜失说出八一屋锡 责局读结合竹足国 尺铁索匹百笔法塔 月却纳各麦药隙入
声调演变的规律主要可概括为: 1、平分阴阳 2、浊上归去
例2: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近体诗声调规律:
2.押韵的字必定声调相同(平、上、去、入之一种) 例3: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例4: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古代的韵都是按声调来分类 的,如“平水韵”106韵部,其 中平声分上、下两部共有30韵, 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所以,近体诗的押韵是押同 一调规律:
1.平仄交替错落(形成诗句声音的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音
乐性的美感)
例1: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平分阴阳:韵脚中(知母)、红(匣母)、风(非母)。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浊上归去:韵脚“者、下”,古代为上声,今“下”为去声。(匣母)
绰绰夫君,是膺柱下。准绳有望,名器无假。 宠盖伯山,气雄公雅。立朝正色,俟我能者。(唐·元希声 四古)
浊上归去:韵脚“下、假、雅、者”古代皆上声,今“下”为去声。
千载谁堪伯仲间。
例8: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高考诗歌题举例:
1.除夜 (宋)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 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 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 流转殊方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 岛烟湖雾看春生。
例6: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近体诗声调规律:
3.根据声调鉴别首句是否入韵
例7: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