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画图”程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橡皮擦
生继续完成作品。
知识迁移是信息技术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前面所学不需要教师重复讲述操作方法,通过学生已有经验来学习新知识,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看书的能力。
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认识界面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常有学生会不小心把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掉,但又不知道如何再显示出来,在课堂中不可遗漏这点。
师:嗯,这位小画家真不错,他已经将修改小工具找到了,就是工具箱里的“橡皮擦”,当我们画错了,或是画的不理想时我们就需要橡皮擦来帮忙了。
请小画家们继续完成你们的作品。
生演示“计算器”的启动与退出
生尝试启动“画图”程序
指名一位学生演示启动方法
(鼓励边演示边述说:单击桌面“任务栏”左端的“开始”按钮,然后移动鼠标指针,依次指向“所有程序”——“附件”——“画图”,最后单击鼠标左键)
(做简单评价)
生欣赏,评价
检验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采取多元评价,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归纳
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画图”程序并掌握了启动与退出的方法,以及“画图”窗口的组成。同时,我们也尝试运用工具箱进行简单的绘画。(课件再次展示获奖作品)如果同学们也想要画出漂亮的图画,我们就应该从现在开始打好基础,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生自由练习
(师巡视,个别辅导)
生: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
生自主学习
生思考回答
生相互指说界面名称
生给工具排序
生:画图它自己告诉我的
……
生:有……
生:认识工具,讨论交流
生:铅笔、刷子、喷枪……
生尝试画树木
生运用颜料盒继续绘画树木
生实践操作,自由发挥
(师巡视,个别辅导)
生欣赏图画
生:好/不是很好(怎么改进)
(请同桌之间相互指说“画图”窗口各部分名称)
师:有的同学报告老师说没找到工具箱和颜料盒,它们去哪了呢?我们只要单击“查看”,分别单击“工具箱”和“颜料盒”就可以了。再试着操作一下
找到工具
(一)认识工具箱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认识一下“画图”的工具箱,工具箱就好比我们的文具盒,里面放了许多绘画工具,那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该怎么用吗?
(一)导学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计算器”,谁愿意来演示一下启动“计算器”的方法?
师:不错,能够看出这位同学较好地掌握了“计算器”的知识。老师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画图”程序和“计算器”就是邻居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再动手试一试请出这位“画图”朋友。有困难的同学能够参考书本中启动“画图”操作过程。
但是三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审美情趣有待提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注意增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画图”程序的启动与退出;
2.了解“画图”窗口的结构;
3.初步理解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并学会刷子、铅笔等的简单使用。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画图”程序的启动与退出;理解“画图”界面;
2.刷子、铅笔等工具的简单使用。
教学难点
绘图工具的合理使用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环境与素材
1.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2. PPT课件;
3.历届电脑绘画获奖作品若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激趣
用好工具
师:工具都认识了,那我们就要来运用这些工具来进行绘画了。老师想画一棵大树,我们该选择哪个工具呢?请同学们用实际行动来帮老师选择一下。
师:老师发现啊,我们的同学都很厉害,有的同学用铅笔画了一棵小树,有的同学用刷子画了一棵大树,也有的同学用喷枪画了一棵很茂盛的树呢。所以呢,这三个工具都能够画树呢,但是究竟要选择哪一种工具就需要同学们自己决定,学会合理的利用这些工具。
师(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理解“画图”程序。
生答:喜欢
生欣赏
生各抒己见
生:想(羡慕,敬佩)
出示优秀作品,能够激起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求知欲望,调动课堂气氛
在音乐氛围下,感受美的气息,让学生在羡慕、敬佩之余产生强烈的绘画冲动,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开端
二
任
务
驱
动
自
主
学
习
二任Biblioteka 务驱动自
主
学
习
导学打开“画板”
(提示与我们学过的“我的电脑”比一比。)
师:同学们对于前面的知识掌握的很不错,老师感到很欣慰,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研究那些不理解的部分。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屏幕中的“画图”界面,认真仔细观察对比,自学“画图”特有部分。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告诉大家“画图”窗口由哪几部分组成。
师(小结概述):“画图窗口”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颜料盒”、“画图区”、“状态栏”。
修改图画
师:刚才老师在教师转了一圈,发现我们的同学都很棒,所以忍不住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些漂亮的图画。(展示学生作品)
师:这些同学画得怎么样?
师:老师也觉得这些作品都很不错,只是有点小小的建议,如果小画家们能够再细心一些,例如不要把颜色涂到不需要的地方,这样图画就会更漂亮了。那画错了我们该怎么做呢?
老师这里呢有一群绘图小工具太调皮了,不肯按顺序排队,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的顺序让工具们归队,比一比谁排的最快。
(向学生机发送“工具排排坐”小游戏)
师(展示一位学生的排序结果):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它们的名字的?
师:嗯,这位同学很细心,其他同学发现这个小技巧了吗?当大家把鼠标指针指向其中的任何一个工具按钮上并停留片刻,你就能够知道这个工具的名称了,并且在状态栏中我们还可以知道它的用途。下面请同学们都去认识一下这些绘图工具吧,了解一下它们的功能,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这些工具。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交流。
教材将“保存”的内容放在下一课教学,对于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可适当提前。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较浓厚,正处于学习的旺盛期,求知欲强烈。在信息技术方面,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掌握Windows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上机操作已具有键盘和鼠标的操作基础;绝大部分学生只有纸上绘画的操作基础,没有在计算机上绘画的经验,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兴趣基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掌握“画图”程序的启动与退出;
2.通过任务驱动使学生学会刷子、铅笔等工具的简单使用;
3.通过“画图”程序的学习,提升学生动手操作水平和自主学习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计算机绘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绘图工具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下课前的提醒有助于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良好习惯的养成。
板书
设计
第六课初识“画图”程序
启动:单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画图”
界面: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颜料盒、画图区、状态栏
教学
反思
2、汇报交流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操作方法?
师:刚刚这位同学的演示你们都看清楚了吗?都能够请出这位“画图”朋友了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练习启动“画图”程序。如有困难的同学能够问老师也能够请教你的同伴。
(课件展示:单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画图”)
(二)理解“画图”窗口
1、师(课件出示“画图”窗口):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思考,画图窗口中有没有我们熟悉的部分?它们分别是什么?
师:请同学们单击“画图”程序的关闭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否”,然后将计算机按正常程序关机,并整理好你的桌面,放好凳子后下课。
生听讲,思考
生整理,关机下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信心
有点学生会问为什么不选择“是”,这节课统一让学生选择“否”以此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为学习下节课内容做好铺垫。
通过课堂小游戏维持学生注意力,寓教于乐
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规定具体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件展示学生作品,能够激励学生,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综合素养,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展示
交流
评价
师:经过小画家们的修改,老师看到同学们的画越来越漂亮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伴的“大作”吧。
师: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树木肯定不是黑乎乎的,至少还有绿叶呢,那我们该怎么让我们画出来的颜色变成绿色呢?对了,颜料盒在这个时候就会大显身手了。选择好工具后然后用鼠标左键单击你需要的颜色再到画布上就能画出其他颜色的线条了。下面就请同学们为你的树木披上绿衣服吧。
师:同学们认识了工具,也会使用颜料盒了,也就是说画画的准备工作做好了,接下来就是同学们实践运用这些工具的时间了。请同学们参考课本范例,也可以自由发挥。记住,在画画的过程中,你要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用这个工具,配什么颜色比较漂亮呢?
引入
出示
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师:(课件)老师今天带了几张图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播放范画)
师:听着舒缓的音乐,又能够欣赏到这么漂亮的图画,你的心中肯定有很多想法,有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此时的心情?
2、师:不错,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刚才我们欣赏到的都是我们市在省乃至全国获奖的电脑绘画作品,他们的作者也是和大家一样的小学生,甚至还有比你们都要小的呢。那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象他们一样用电脑画出漂亮的画来?
初识“画图”程序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科目
信息技术
年级
三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材分析
《初识“画图”程序》选自浙江摄影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画图”程序是一个标准的Windows软件,是学生首次接触的应用软件和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信息技术入门材料。《初识“画图”程序》是本单元教学的入门课程,对“画图”本身没有过高的硬性要求。本课分“打开画板”、“找到工具”、“用好工具”、“修改工具”四部分,教材在学生初步掌握Windows基础知识,掌握了简答的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讲解“画图”程序,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起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生继续完成作品。
知识迁移是信息技术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前面所学不需要教师重复讲述操作方法,通过学生已有经验来学习新知识,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看书的能力。
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认识界面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常有学生会不小心把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掉,但又不知道如何再显示出来,在课堂中不可遗漏这点。
师:嗯,这位小画家真不错,他已经将修改小工具找到了,就是工具箱里的“橡皮擦”,当我们画错了,或是画的不理想时我们就需要橡皮擦来帮忙了。
请小画家们继续完成你们的作品。
生演示“计算器”的启动与退出
生尝试启动“画图”程序
指名一位学生演示启动方法
(鼓励边演示边述说:单击桌面“任务栏”左端的“开始”按钮,然后移动鼠标指针,依次指向“所有程序”——“附件”——“画图”,最后单击鼠标左键)
(做简单评价)
生欣赏,评价
检验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采取多元评价,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归纳
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画图”程序并掌握了启动与退出的方法,以及“画图”窗口的组成。同时,我们也尝试运用工具箱进行简单的绘画。(课件再次展示获奖作品)如果同学们也想要画出漂亮的图画,我们就应该从现在开始打好基础,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生自由练习
(师巡视,个别辅导)
生: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
生自主学习
生思考回答
生相互指说界面名称
生给工具排序
生:画图它自己告诉我的
……
生:有……
生:认识工具,讨论交流
生:铅笔、刷子、喷枪……
生尝试画树木
生运用颜料盒继续绘画树木
生实践操作,自由发挥
(师巡视,个别辅导)
生欣赏图画
生:好/不是很好(怎么改进)
(请同桌之间相互指说“画图”窗口各部分名称)
师:有的同学报告老师说没找到工具箱和颜料盒,它们去哪了呢?我们只要单击“查看”,分别单击“工具箱”和“颜料盒”就可以了。再试着操作一下
找到工具
(一)认识工具箱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认识一下“画图”的工具箱,工具箱就好比我们的文具盒,里面放了许多绘画工具,那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该怎么用吗?
(一)导学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计算器”,谁愿意来演示一下启动“计算器”的方法?
师:不错,能够看出这位同学较好地掌握了“计算器”的知识。老师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画图”程序和“计算器”就是邻居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再动手试一试请出这位“画图”朋友。有困难的同学能够参考书本中启动“画图”操作过程。
但是三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审美情趣有待提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注意增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画图”程序的启动与退出;
2.了解“画图”窗口的结构;
3.初步理解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并学会刷子、铅笔等的简单使用。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画图”程序的启动与退出;理解“画图”界面;
2.刷子、铅笔等工具的简单使用。
教学难点
绘图工具的合理使用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环境与素材
1.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2. PPT课件;
3.历届电脑绘画获奖作品若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激趣
用好工具
师:工具都认识了,那我们就要来运用这些工具来进行绘画了。老师想画一棵大树,我们该选择哪个工具呢?请同学们用实际行动来帮老师选择一下。
师:老师发现啊,我们的同学都很厉害,有的同学用铅笔画了一棵小树,有的同学用刷子画了一棵大树,也有的同学用喷枪画了一棵很茂盛的树呢。所以呢,这三个工具都能够画树呢,但是究竟要选择哪一种工具就需要同学们自己决定,学会合理的利用这些工具。
师(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理解“画图”程序。
生答:喜欢
生欣赏
生各抒己见
生:想(羡慕,敬佩)
出示优秀作品,能够激起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求知欲望,调动课堂气氛
在音乐氛围下,感受美的气息,让学生在羡慕、敬佩之余产生强烈的绘画冲动,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开端
二
任
务
驱
动
自
主
学
习
二任Biblioteka 务驱动自
主
学
习
导学打开“画板”
(提示与我们学过的“我的电脑”比一比。)
师:同学们对于前面的知识掌握的很不错,老师感到很欣慰,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研究那些不理解的部分。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屏幕中的“画图”界面,认真仔细观察对比,自学“画图”特有部分。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告诉大家“画图”窗口由哪几部分组成。
师(小结概述):“画图窗口”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颜料盒”、“画图区”、“状态栏”。
修改图画
师:刚才老师在教师转了一圈,发现我们的同学都很棒,所以忍不住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些漂亮的图画。(展示学生作品)
师:这些同学画得怎么样?
师:老师也觉得这些作品都很不错,只是有点小小的建议,如果小画家们能够再细心一些,例如不要把颜色涂到不需要的地方,这样图画就会更漂亮了。那画错了我们该怎么做呢?
老师这里呢有一群绘图小工具太调皮了,不肯按顺序排队,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的顺序让工具们归队,比一比谁排的最快。
(向学生机发送“工具排排坐”小游戏)
师(展示一位学生的排序结果):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它们的名字的?
师:嗯,这位同学很细心,其他同学发现这个小技巧了吗?当大家把鼠标指针指向其中的任何一个工具按钮上并停留片刻,你就能够知道这个工具的名称了,并且在状态栏中我们还可以知道它的用途。下面请同学们都去认识一下这些绘图工具吧,了解一下它们的功能,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这些工具。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交流。
教材将“保存”的内容放在下一课教学,对于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可适当提前。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较浓厚,正处于学习的旺盛期,求知欲强烈。在信息技术方面,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掌握Windows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上机操作已具有键盘和鼠标的操作基础;绝大部分学生只有纸上绘画的操作基础,没有在计算机上绘画的经验,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兴趣基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掌握“画图”程序的启动与退出;
2.通过任务驱动使学生学会刷子、铅笔等工具的简单使用;
3.通过“画图”程序的学习,提升学生动手操作水平和自主学习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计算机绘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绘图工具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下课前的提醒有助于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良好习惯的养成。
板书
设计
第六课初识“画图”程序
启动:单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画图”
界面: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颜料盒、画图区、状态栏
教学
反思
2、汇报交流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操作方法?
师:刚刚这位同学的演示你们都看清楚了吗?都能够请出这位“画图”朋友了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练习启动“画图”程序。如有困难的同学能够问老师也能够请教你的同伴。
(课件展示:单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画图”)
(二)理解“画图”窗口
1、师(课件出示“画图”窗口):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思考,画图窗口中有没有我们熟悉的部分?它们分别是什么?
师:请同学们单击“画图”程序的关闭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否”,然后将计算机按正常程序关机,并整理好你的桌面,放好凳子后下课。
生听讲,思考
生整理,关机下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信心
有点学生会问为什么不选择“是”,这节课统一让学生选择“否”以此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为学习下节课内容做好铺垫。
通过课堂小游戏维持学生注意力,寓教于乐
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规定具体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件展示学生作品,能够激励学生,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综合素养,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展示
交流
评价
师:经过小画家们的修改,老师看到同学们的画越来越漂亮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伴的“大作”吧。
师: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树木肯定不是黑乎乎的,至少还有绿叶呢,那我们该怎么让我们画出来的颜色变成绿色呢?对了,颜料盒在这个时候就会大显身手了。选择好工具后然后用鼠标左键单击你需要的颜色再到画布上就能画出其他颜色的线条了。下面就请同学们为你的树木披上绿衣服吧。
师:同学们认识了工具,也会使用颜料盒了,也就是说画画的准备工作做好了,接下来就是同学们实践运用这些工具的时间了。请同学们参考课本范例,也可以自由发挥。记住,在画画的过程中,你要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用这个工具,配什么颜色比较漂亮呢?
引入
出示
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师:(课件)老师今天带了几张图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播放范画)
师:听着舒缓的音乐,又能够欣赏到这么漂亮的图画,你的心中肯定有很多想法,有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此时的心情?
2、师:不错,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刚才我们欣赏到的都是我们市在省乃至全国获奖的电脑绘画作品,他们的作者也是和大家一样的小学生,甚至还有比你们都要小的呢。那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象他们一样用电脑画出漂亮的画来?
初识“画图”程序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科目
信息技术
年级
三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材分析
《初识“画图”程序》选自浙江摄影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画图”程序是一个标准的Windows软件,是学生首次接触的应用软件和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信息技术入门材料。《初识“画图”程序》是本单元教学的入门课程,对“画图”本身没有过高的硬性要求。本课分“打开画板”、“找到工具”、“用好工具”、“修改工具”四部分,教材在学生初步掌握Windows基础知识,掌握了简答的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讲解“画图”程序,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起到“温故知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