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葫芦丝教学
一)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
一、
二、三个音孔,拇指拖于主管下方。

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
四、第
五、第六音孔,拇指开开位于主管前下方的第七音孔。

(二)深呼吸、吸入的气尽可能多一些,吸气后、气息下沉,使气流在有控制的情况下有节制的均匀向外呼出,气息要平稳、不可忽强忽弱。

(三)吹奏中,高音时要用缓吹法(气流减小)低音时要用急吹法(气流加强)。

注意:
1.附着于音管左右侧的小指,不可固定不动,应根据演奏时的情况灵活掌握,如当运用上三指(即开闭四五六音孔)演奏时,右手小指应附着于第一音孔下侧,而左手小指可自然地随演奏抬起,这样才不至于影响上三指在演奏时的灵活运用.当运用下三指(即开闭一二三孔)演奏时,左手小指应回到副管位置,而右手小指可自然地随演奏抬起。

2.各个音孔在按下(既关闭)时一定要用规定手指第一节指肚将音孔按严,不能漏气,否则会影响音准和音色。

在演奏葫芦丝,时应使手臂,手腕放松,手指适度地向里弯曲。

开放音孔时,手指不宜抬得过高,过高会影响演奏速度和灵活性,但也不要太低,太低会影响音准和音量。

内容提要:文章以总提分述的结构形式,详细介绍并阐述了我国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的构造、演奏姿势、手型、口型、演奏技法,葫芦丝的定调与几种转调方法,以及葫芦丝演奏的呼吸方法,演变及发展等问题。

葫芦丝的演奏技法
葫芦丝在演奏的某种程度上相对于竹笛、唢呐等民族吹管乐器要简单一些,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技法,这也是由于它构造本身的局限所致,但是它甜美的音色却好似极富表现力。

葫芦丝在演奏中常用的技法有以下几种:
1.吐音。

吐音是葫芦丝演奏中较重要的技法。

吐音又分为单吐、双吐、三吐三种。

① 单吐。

利用舌尖部顶住上腭前半部(即“吐”字发音前状态)截断气流,然后迅速地将舌放开,气息随之吹出。

通过一顶一放的连续动作,使气流断续地进入吹口,便可以获得断续分奏的单吐效果,完成单吐的过程。

单吐一般在音符上方用“T”标示。

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单吐又可以分为断吐和连吐两种。

② 双吐。

双吐是用来完成连续快速分奏的技巧。

首先用舌尖部顶住前上腭,然后将其放开,发出“吐”字。

简言之,在“吐”字发出后,立即加发一个“苦”字,将“吐苦”二字连接起来便是双吐。

双吐的符号是“TK”。

③ 三吐。

三吐实际上是单吐和双吐在某种节奏型上的综合运用,符号为“TTK”或者“TKT”,即“吐吐苦”或者“吐苦吐”。

2.连音。

连音是常用技巧之一。

适用于抒情如歌的乐句或乐段。

用符号“⌒”(连音线)表示,连音线内的音除了吐第一个音,其余的音均不用吐,吹奏连音时要强调连贯、流畅。

3.滑音。

滑音及技法在葫芦丝演奏中被广泛使用,其效果具有圆滑、华丽的特点,应用滑音技法可以模拟人声和弦乐器上的抹音效果。

滑音又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三种。

4.震音。

利用震音技巧可以获得如同歌唱般的“声浪”效果,极大的丰富音乐的表现力,是人们揭示内心活动、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法之一。

震音又有气震音和指震音两种。

5.颤音。

颤音是由两个不同音高的音快速交替出现而构成。

具体要求是原音发出后紧接着快速而均匀的开闭其上方二度或三度音的音孔,符号为“tr”或“tr ~~~~”
6.叠音、打音。

两种演奏的技法和效果上差不多,关于它们的定义也是众说不一。

就是在某个音出现前的瞬间加奏一个时值极短的高二度过三度的音,叠音用符号“ 又”表示,打音用符号“扌”表示。

[原创]葫芦丝基本技巧及特殊技巧指南葫芦丝基本技巧及特殊技巧指南吐音:分为单吐、双吐、三吐,单吐要轻忌重,双吐建议:双吐要有颗粒型,有基础的练习反吐,也就是“苦吐”,加强“苦”的颗粒性。

练到类似单吐为止,
三吐为吐吐苦或者踢踢克,练习第一个吐音后偷
气。

滑音:上滑音,下滑音,大小滑音等,滑音无痕迹,多练习大滑音,
类似战斗机投弹的声音。

跺音:取于竹笛,孔全打开,然后一齐落下,冲击气流产生的音色。

花舌:大花舌为舌卷冲击气流产生音色,小花舌为上颚震颤发出声音。

颤音:要求密度,多练习筒音5的1颤音以及5的颤音,有基础后练习三度,四度颤音,多指颤音等。

虚指颤音隔孔打半孔或者全孔,有
时候,也隔两空打颤音。

叠音:江南丝竹多用,要运用恰到好处,不可多叠,可以练习《醉花
荫》《滨湖春晓》等名曲。

赠音:江南丝竹常用,昆曲多用,也叫送音。

本音吹出来,捎带一个音,短且弱,赠音是本句的收尾,练习赠的音色。

《凤凰楼》
打音:要有弹性,手指如同弹簧,如《茶歌》的引子,《灞柳情》
的开头。

特殊难度技巧:
碎音:赵洪啸首创,舌尖抵在吹孔左右横摆。

超吐:即碎吐,小舌抽动,已故笛子演奏家尹明山首创,笛子曲《赶
猪调》
滚舌:寸点首创,类似碎音,比碎音更具密度,舌尖上下滚动。

呼舌:用口腔存气吹再吸,反复连续产生音色《快乐的小卓嘎》
糅音;《黄土谣》二指或三指半孔起落颤音,模仿“碗碗腔”
喉音:喉腔与葫芦丝同时发声。

飞指:取于竹笛,多指上下刮孔,
循环呼吸及双吐:前者用口腔存气呼出同时鼻子吸气,使气息源源不断,先在6音上练习。

循环双吐比较难,首先要找一只省气葫芦丝,双吐吐库变为吐呼或者吐扑,在呼音或者扑音上鼻子吸气,先慢练,
逐步加快。

葫芦丝在筒音5,1,2,4熟练之后,可以强化3,6,降7的指法。

葫芦丝的演奏姿势
葫芦丝要讲究姿势,这不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技巧,更好的表现音乐内容。

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分为坐、立两种。

1、立式
就是站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独奏是采用这种姿势,要求身体站立,自然放松成垂直状,两脚稍分开,胸要挺,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臂稍微弯曲,两肘部下垂,管体稍向前,与上身成45度角,切忌过分挺胸和歪斜。

2、坐式
一般合奏时采用这种姿势,要求身体自然放松地坐在椅子上,两腿稍微分开,身体要正,头要直肩要平,左右手肘部与身体成45度角,切忌过分放松和僵硬。

葫芦丝的持法
要求手指自然放松,成弧形持葫芦丝,双臂和肘部肌肉要放松,指肚接触孔应有周边缘感,吹奏时在气流的作用下,指肚共振,微有麻感,其音色富有弹性,过于压紧则手酸,音窒,对演奏不利。

另外手指开孔时,不宜抬的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

一般手指抬到距离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风门
指吹奏时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处。

风门可大可小,是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的。

吹奏低音时缩小风门,吹奏高音时放大风门。

风门的位置不可偏左偏右,应在嘴唇的正中处,上下嘴唇要含住葫芦丝吹孔,这要根据葫芦丝的吹孔制作情况来决定是否上嘴唇要比下嘴唇略有突出(一般正常情况下上下嘴唇应一致),两腮不可鼓起,要用力向里收。

口风
经过风门吹出来的气息就是口风。

口风有缓急之分,口风的选择可以对吹气的强度和用气量起到控制作用,由于葫芦丝属于竖吹型簧管耦合震动类乐器,主要由簧片和竹管组成耦合震动而发音,吹奏时用嘴含住吹孔,用超吹的方法,气流通过气箱(葫芦),使簧片的簧舌部分震动,并激发管内空气柱的共鸣而发音。

演奏时一般不使用基因(用缓吹方法吹出的筒音)。

风门的缓急变化是高腹部、横隔膜及胸腔的活动来配合控制的,三方要控制好。

口劲
嘴劲的大小是依据风门的大小和口风的缓急来确定的。

一定要注意嘴劲和风门口风的密切配合。

虽然在吹奏葫芦丝时口风、嘴劲均有缓急之分,但由于葫芦丝的吹奏是采用超吹的方法,所以缓急是相对的,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其原因是由葫芦丝自身的条件而限定(葫芦丝音域过窄)。

芦丝的演奏姿势
葫芦丝要讲究姿势,这不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技巧,更好的表现音乐内容。

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分为坐、立两种。

1、立式
就是站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独奏是采用这种姿势,要求身体站立,自然放松成垂直状,两脚稍分开,胸要挺,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臂稍微弯曲,两肘部下垂,管体稍向前,与上身成45度角,切忌过分挺胸和歪斜。

2、坐式
一般合奏时采用这种姿势,要求身体自然放松地坐在椅子上,两腿稍微分开,身体要正,头要直肩要平,左右手肘部与身体成45度角,切忌过分放松和僵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