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4同步教案:第13章 13-4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数理化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双缝干涉测定光波波长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波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的条件
2.观察白光及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3.学会测波长的一种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光通过双缝干涉仪上的单缝和双缝后,得到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光,它们在双缝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会发生干涉现象。

如果用单色光照射,在屏上会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如果用白光射,可在屏上观察到彩色条纹。

2.本实验要测单色光的波长,单色光通过双缝干涉后产生明暗相同的等间距直条纹,条纹的间距与相干光源的波长有关。

设双缝宽d,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相干光源的波长为λ,则产生干涉图样中相邻两条亮(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x,由此得;λ=L△x /d,因此只要测得d,L,△x 即可测得波长。

相干光源的产生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用单缝取单色光,再通过双缝,单色光由滤光片获得。

△x的测量可用测量头完成,测量头由目镜,划板,手轮等构成,通过测量头可清晰看到干涉条纹,分划板上中间有刻线,以此为标准,并根据手轮的读数可求得△x,由于△x较小,可测出几条亮(或暗)条纹的间距a,则相邻两条闻之间的距离△x=a/n
三、实验器材
双缝干涉试验仪,光具座(连附件),
四、实验探究与过程
1.把长约1m,直径10cm的遮光筒水平放在光具座上,筒的一端装有毛玻璃(当光屏用),把另一端的双缝先取下。

2.接通电源,打开光源,调节光源的高度,使它发出的一束光能够沿着遮光筒八光屏照亮后,固定光源。

3.把双缝装到遮光筒的另一端,再在双缝与光源之间放单缝,使单缝与双缝之间的距离为10cm,并让单缝与双缝平行,而且使他们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4.调节单缝与双缝之间的距离,使屏上成清晰的彩色干涉图样。

5.再在光源和单缝之间装上滤光片,在屏上就能出现条纹间距相等的明暗相同的单色条纹。

6.改变滤光片颜色,在屏上能出现:条纹间距相等的明暗相同的单色条纹但与步骤5中的间距不同。

7.用刻度尺测出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
8.转动测量头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中某一条亮(或暗)条纹平行,并对齐该条的中心。

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x1。

9.再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平移几个亮(或暗)条纹的距离后,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x2。

10.把上述数据代入公式λ=L△x /d,即可算出单色光的波长。

11.换用其他颜色的滤光片重复步骤8、9、10,即可算出不同单色光的波长。

12.断开电键,整理仪器。

五、记录实验数据
六、得到实验结论
λ=L△x /d
七、巩固与练习
八、布置作业
小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在小学阶段,至关重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01学习内容的自主性
1、以一个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作为目标,努力超过他。

2、有一个关于以后的人生设想。

3、每学期开学时,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立一个学期目标。

4、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会分析原因,再加把劲。

5、学习目标设定之后,会自己思考或让别人帮助分析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

6、会针对自己的弱项设定学习目标。

7、常常看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或自己找(课外题)习题做。

8、自习课上,不必老师要求,自己知道该学什么。

9、总是能很快选择好对自己有用的学习资料。

10、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也好好学。

11、课堂上很在意老师提出的重点、难点问题。

12、会花很多时间专攻自己的学习弱项。

02时间管理
13、常常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14、为准备考试,会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

15、会给假期作业制定一个完成计划,而不会临近开学才做。

16、常自己寻找没有干扰的地方学习。

17、课堂上会把精力集中到老师讲的重点内容上面。

18、做作业时,先选重要的和难一点的来完成。

19、作业总是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0、作业少时,会多自学一些课本上的知识。

03 学习策略
21、预习时,先从头到尾大致浏览一遍抓住要点。

22、根据课后习题来预习,以求抓住重点。

23、预习时,发现前面知识没有掌握的,回过头去补上来。

24、常常归纳学习内容的要点并想办法记住。

25、阅读时,常做标注,并多问几个为什么。

26、读完一篇文章,会想一想它主要讲了哪几个问题。

27、常寻找同一道题的几种解法。

28、采用一些巧妙的记忆方法,帮助自己记住学习内容。

29、阅读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常常标记下来以便问老师。

30、常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比较。

31、常回忆当天学过的东西。

32、有时和同学一起“一问一答”式地复习。

33、原来的学习方法不管用时,马上改变方法。

34、注意学习别人的解题方法。

35、一门课的成绩下降了,考虑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合适。

36、留意别人好的学习方法,学来用用。

37、抓住一天学习的重点内容做题或思考。

38、不断试用学习方法,然后找出最适合自己的。

04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39、解题遇到困难时,仍能保持心平气和。

40、在学习时很少烦躁不安。

41、做作业时,恰好有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仍会坚持做作业。

42、学习时有朋友约我外出,会想办法拒绝。

43、写作文或解题时,会时刻注意不跑题。

44、解决问题时,要检验每一步的合理性。

45、时时调整学习进度,以保证自己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05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强化
46、做完作业后,自己认真检查一遍。

47、常让同学提问自己学过的知识。

48、经常反省自己一段时间的学习进步与否。

49、常常对一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

50、考试或作业出现错误时,仔细分析错误原因。

51、每当取得好成绩时,总要找一找进步的原因。

52、如果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心里就过意不去。

53、如果因贪玩而导致成绩下降,就心里责怪自己。

54、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鼓励自己加倍努力。

06学习环境的控制
55、总给自己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56、常和别人一起讨论问题。

57、遇到问题自己先想一想,想不出来就问老师或同学。

58、自己到书店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

59、常到图书馆借阅与学习有关的书籍。

60、经常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有关课外学习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