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修辞手法+标点符号)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喻作用:使语言形象生动,使抽象化 为具体,将无形化为有形,使深刻抽象 的道理变得浅显明白,便于感情的表达。
拟人
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一种 修辞方法。注意不能出现比喻词 。
小河欢快的唱着歌向东奔西跑。
拟人作用: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 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加强语言的形象 性、生动性和感染力,便于感情的抒发。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一·修辞手法
语文统编版 六年级下
❃专题解说
1.小学常见修辞手法有七种:比喻、拟人、 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 2.我们要认识这七种常见修辞手法,能在 句子中辨别运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能在说话和习作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常考题型
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衔远山,吞长江 D.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练习三
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拟人 )
2、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 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
( 排比 )
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反问作用:可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的 效果。
设问
设问是根据需要提出问题随后作答,即自问自答,也可以只问不答,引导 读者深入探讨,实际上在文中已做了回答。
•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的群众。
设问作用:是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 某些内容,使文章富有变化.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1)拟人是把事物当做人来写。拟人的特点是本体事物和人,二者完全 融为一体,具有相融关系,“人”并不出现。当然也不可能出现比喻词 “像”、“如”等。
(2)而比喻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关系,不论何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 因而,拟人句不能有“人”的出现,也不能有比喻词。反过来,凡有 “人”出现,有比喻词出现,拟人句就成了比喻句。
对偶
就是用字数相等、词性辞方法。对偶是汉语所独有的修辞格。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偶作用: 形式上:整齐匀称,节奏明快 音调上:音韵优美,音乐感强 表意上:凝炼集中,高度概括 抒情上:情感真挚,酣畅淋漓
❃例题一
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3.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
例如:“原来如此......”(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4.表示引文的省略。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5、表示话未说完。 如“我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瘦得……” 老班长粗糙的手抚摸我的 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下去了。 6、重复词语省略。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结论: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作为说话内容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 放在引号的外。
省略号(……)的用法 1.表示说话的断续。 例如:“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 了。”(莫泊桑《项链》) 2.表示列举的省略。 例如:“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 (鲁迅《故 乡》)小孩子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 十枝。”
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①表直接引用(引号里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 ②表特定称谓 ③表强调突出 ④表讽刺、否定 ⑤表示具体特殊含义
使用引号应注意: “我们就叫他‘小诸葛’吧!”他提议道。
结论: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 层用单引号。 我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结论: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 里面。
破折号(——)
3. 表示话语的中断。 例如:“‘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他很大了,—
—(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前一例的破折号表示下面的话 没说出来。后一例表示说了半句暂时中断,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下去。 4. 表示声音的延长。 例如:“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承接较密的,中间可用逗号)。
, (3)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 还是应该指责他呢 ?
选择问句,问号放在句末。
, ? 那几个刚来的同学 领到新书了吗
, ? (4)领到新书了吗
那几个刚来的同学
主谓倒装的句子,问号放在句末。
。 (5)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
句中有疑问词,但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
我没有告诉他我为什么迟到。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说谎。
破折号(——)
1、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 例如:“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
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2. 表示话题的转变。 例如:“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 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破折号前是讲述自己情况, 后面突然转 而询问对方别的事。
❃练习一
下面句子没有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
A. 他病好以后,像过去一样,天天练长跑。 B.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C. 少年时代的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曲跳跃着 欢快音符的乐章。 D. 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练习二
选出下边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B ]
3.难道你没有一点同情心吗? 4.娇弱的花儿在暴雨中瑟瑟发抖。
A. 1.比喻 2.拟人、排比 3.反问 4.夸张 B.1.夸张 2.比喻、排比 3.设问 4.拟人 C.1.夸张 2.比喻、排比 3.反问 4.拟人 D.1.比喻 2.拟人、排比 3.反问 4.夸张
❃例题三
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B )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 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 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 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 号。
要点提示:
逗号、顿号、分号的区别: 1.停顿时间看,顿号最短,逗号其次,分号最长。 2.顿号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并列,分号表示分句与分句的并列, 逗号没有表示并列的意思; 3.两个并列的分句,如果每个分局中已有逗号,则分句间必须 用分号。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例题四
选出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正确的
一项( B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拟人 。突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 B、我觉得我简直诧异得要爆炸了,这样残酷无情的污蔑!(《竞选州长》)(夸张。 强调了“我”遭到诬陷后气愤的程度。) C、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周总理,你在哪里》) (排比。热情地歌颂了周总理的高风亮节。) D、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人类的语言》)(比喻。生 动地说明了“语言”没什么了不起。)
冒号的基本作用:
1、“同志们:现在我们开会了。”
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引起下文。
2、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 “例如”、“如下”、“想法”等词语的后边,表示引起 下文。
3、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 和西华门。 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4、(1)他们热衷的话题:足球。 (2)我们学过的文体: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 文和小说都各有特色。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夸张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 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者缩小的修辞方式。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夸张作用:烘托气氛,突出特点,给读 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联想,给 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 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 构成表达相关的内容,表示强调和一层层的深入。
3.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需用逗号,不用顿号。
分号;
eg.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 计算。 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
特别提示
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 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 环抱,粗壮雄峻。
1、在 ;与 ;之间至少有一个逗号;
特别提示
1.下列句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答案 正确的一项是() 2.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3.按要求改写句子 4.下列句中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分析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修辞的分类:比喻、拟人、排比、 设问、反问、夸张、对偶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 方另一事物。 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人生就像一本书。(明) 理想是能够开花结果的种子。(暗喻) 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借) 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根本不同的两类事物,两者必须有相似点。
❃例题一
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夸张、设问、 反问、对偶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2、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
3、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
4、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
❃例题二
下列句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答案正确的一项是( C )
1.这巴掌大的地方住不了人。 2.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问号?
eg.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表示一个疑问句完了之后的停顿.
1、今天星期几?
疑问
2、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反 问
3、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设问
(1)可爱的,我将用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 呢?
(2)什么时候动身 ,从哪儿上车, 你都打听好了吗 ?
连续问句,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
❃专题解说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 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 不同语气; 2.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 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 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常考题型
1.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或正确 的一项() 2.给句子加标点符号,使句子意思与括 号里的要求相符。 3.指出句中某某号起什么作用,将序号 填在括号里。
标点符号的种类
顿号 逗号 分号 问号 冒号 点号
、,;?:
句号 感叹 号
。 !
标号
引号 括号
“ ” ()
‘ [] ’
破折 号
省略 号
书名 号
——
……
《》 <>
着重 号
·
间隔 号
·
连 接 号
专名 号
— ____
顿 号、
eg.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 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①表示句子中并列的词或词组间的停顿。 eg 第一、第二、第三…… ②表示次序之后的停顿。
特别提示
如:1. 这个小孩有四 五岁。
、
2. 今天做值日的是四 五组。
1.表概数时不用顿号,表确数时必用顿号。
特别提示
、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
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2.顿号不能与“和”“或”同用。
特别提示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
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 来了新剧目。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排比作用: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添语言 的节奏感、旋律美,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 气势磅礴,使情感的表达有痛快淋漓之感。
反问
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 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
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 比喻 )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反问 )
❃练习四
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 用拟人手法:
感谢观看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二·标点符号用法及作用
语文统编版 六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