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文言文冲刺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刺版课外文言文综合练习姓名
(一)盲人过桥
有盲子道涸溪。
桥上失坠,两手攀楯①,兢兢握固,自分②失手必堕深渊矣。
过者告曰:“毋怖,第③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乃子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
沈空守寂④,执一隅以自矜严⑤者,视此省哉!(《应谐录》)【注释】①楯:栏杆上的横木②分:料③第:只管④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⑤自矜严:矜持自负(69页)
1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有盲子道.涸溪()(2)握楯长号.()
13. 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过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放手掉到地上。
B. 过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失手掉到地上。
C. 等了很久,(他)感到疲惫了,便失手掉到地上。
D. 等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松手落到地上。
14.文中“盲子不信”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话回答)。
(2分)
15、阅读全文,盲子是一个的人。
(3分)
(二)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①,见巨蛇②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
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③无所见,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④,攧⑤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
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①觇(chān):探看。
②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③殊:完全。
④以剌刀攫其者:正用刺刀一样的前足在割蛇的头⑤攧(diān):跌,意为“任由蛇怎么翻滚”。
(59页)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渐近临.之()(2)攧不可去.()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了很久,蛇终于死了。
(姓张的)看到蛇上的皮肉已经被割破了。
B.过了很久,蛇终于死了。
(姓张的)看到蛇头上的肉已经被割破了。
C.过了很久,蛇竟然死了。
(姓张的)看到蛇头上的皮肉已被割破了。
D.过了很久,蛇竟然死了。
(姓张的)看到蛇上的皮已经被割破了。
14.螳螂凭借“”这一举动杀死了蛇。
(2分)15.读了上文后,你悟出的道理是
(3分)
(三)
宋王谓其相唐鞅曰:“寡人所杀戮者众矣,而群臣愈不畏,其故何也?”唐鞅对曰:“王之所罪,尽不善者也。
罪不善,善者故为.( )不畏。
王欲群臣畏也。
不若无辨其善与不善而时罪.( )之,若此则群臣畏矣。
”居无几何,宋君杀唐鞅。
唐鞅之对也,不若无对。
(55页)
12.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
所杀戮者众.矣()其故.何也()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的罪行都是不好的。
B.王的惩处都是不好的。
C.王犯了罪行是不好的人。
D.王惩处的都是不好的人。
14.从宋王的言行中可以知道他的特点是:(1)
(2)(4分)
15.唐鞅的结局可以用成语来形容。
(2分)
(四)金壶丹书
《晏子春秋》
景公游于纪①。
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②,勿乘驽马。
”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鱢③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
”晏子对曰:“不然。
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
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
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④之壶,不亡何待乎?”(24页)
[注释]①纪:地名,原为一个诸侯国,在今山东省寿光县南,后为齐所灭。
②反:同“翻”。
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
③鱢(sāo):鱼腥味。
④注:记载。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恶其取.道不远也()⑵毋尽.民力乎()
14.对画线句“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发现一只金壶,于是打开看,里面藏着一本红色的书。
B.得到一只金壶,就打开一看,里面有红笔写成的文字。
C.发现一只金壶,就仔细地观赏,壶的正中刻有红色的字。
D.得到一只金壶,于是仔细观察,发现里面有红色的字。
15.文中景公和晏子对“食鱼无反,勿乘驽马”的理解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根据上文,晏子认为纪灭亡的原因
是。
(6分)。
(五)巨商蓄鹦鹉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
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
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
”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7页)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遂许.之曰()(2)鹦哥语.曰()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
3.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1 ) ;
(2)
4.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于令仪济盗成良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①,晚年家颇裕。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子也。
令仪曰:“汝素寡过,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
”如其欲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乡里称君为.()善士。
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③之,子、侄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④。
【注释】①忤物:得罪人,与人合不来。
③掖:教育。
④令族:有声望的家族。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51)
①至明.使去()②延名.儒以掖之()
2、翻译划线句(2分)
3、于令仪“长厚不忤物”,文中是如何体现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
4、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