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阳市六中2016年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文科试题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

该学者评述的是()
A.儒家、墨家B.儒家、道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
2.在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并为秦始皇所采纳的是( )
A.儒家B.墨家 C.法家D.道家
3.“礼教始行,源溯春秋,谁挈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靡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

”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
A.孔子 B. 荀子 C. 董仲舒 D. 孟子
4.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

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批判君主专制
C.主张“经世致用” D.提出“工商皆本”
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
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

这一变化过
程反映了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B.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C.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6.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国家巩固专制统治,其主张被汉武
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A.仁者爱人 B.天人感应 C.三纲五常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汉武帝采纳儒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其目的是为了( )
A.消除地方王国的分裂势力 B.提高儒家的思想地位
C.加强对百姓思想控制 D.加强中央集权
8.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知行合一,发于本心 B.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9.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没有走向近代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文化专制阻碍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B.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10.提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
A.泰勒斯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11.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
..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B.推崇君主权威
C.强调知识的作用D.肯定人的价值
12.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 )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民族主义D.神权主义
13.“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的抱怨,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

”这种情形发生在( )
A.古代希腊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
14.人文主义者皮柯说:“上帝赋予了人按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
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这说明他()
A.鼓吹人的自私自利B.强调发展个性
C.藐视宗教,不承认上帝万能D.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
15.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16.下列关于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B.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C.都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思想武器
D.启蒙运动强调“理性”是对文艺复兴“人性”论的继承和发展
17.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请伏尔泰做客,自称是“启蒙运动的朋友”,并推行“开明君主制”,这
说明()
A.受启蒙思想影响,有革新政治举动B.是向资本主义转变的开端
C.企图分化瓦解启蒙运动D.标榜伪装,是封建专制的遮羞
18.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较,欧洲启蒙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A.对天主教会发起了摧毁性的冲击 B.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C.以理性主义思想来观察社会现状 D.号召广大民众投身资产阶级革命
19.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

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
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
20.某些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因缺乏考证,有时存在违背史实的错误。

下列片段或场景不符合史实的是()
A.岳飞说:“身为南宋子民,定当以抗金报国为己任。


B.汉武帝对卫青说:“此番出兵匈奴,责任重大,愿大胜而归。


C.顾恺之在画《女史箴图》
D.隋炀帝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
21.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22.宋元时期风俗画是最大的亮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 )
A.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B.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C.展子虔的《游春图》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23.唐诗内容多姿多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反映唐朝城市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诗句是( )
A.“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B.“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C.“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D.“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田畦”
24.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

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

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 B. 轻商思想淡化
C.拜金主义盛行 D. 商品经济发展
25.“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

”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瓦特改良蒸汽机 B.富尔顿用蒸汽机驱动轮船
C.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26..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

”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A.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B.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7.西方学术界赋予达尔文“生物学中的牛顿”的崇高荣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物不断进化的思想是达尔文提出来的
B.达尔文用大量事实证明了生物是不断自低级向高级进化的
C.达尔文证明了自然界进化的原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达尔文颠覆了上帝存在的自然神论观点
28..“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白话诗,此诗最早出现在()
A.戊戌变法时期 B. 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 五四运动时期
29.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一文中说“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可见“打倒孔家店”的根本目的是()
A.反对尊孔复古逆流 B. 否定孔子思想权威
C.抨击儒家传统思想 D. 批判封建专制统治
30.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一文中评价新文化运动时代的人物时曾说道:“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

”将陈独秀、胡适并立,是因为他们
A.反对专制独裁,讴歌十月革命
B.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掀起白话文运动
C.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五四运动
D.崇尚美国的政治模式,号召民主革命
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


31.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请回答: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4分)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3分)
(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4分)
(4)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海国图志》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二曾国藩说:“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材料三“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君主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四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是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近代史上的贡献。

(2分)
(2)材料一、二、三、四的主张分别是什么?(4分)
(3)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4分)
(4)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2分)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14世纪前后,是西方历史上一个思想大转型时期,同时期中国社会中的主流思想也发生了转变。

材料一
材料二第52条靠赎罪券得救,乃是虚空的,即令教皇的代表,甚或教皇本身,用灵魂来作担保,也是如此。

第53条那些为求宣讲赎罪券而叫其他教堂不得宣讲上帝道之人,乃是基督和教皇的敌人。

第54条在同一次讲道中,若讲赎罪券比讲上帝的道花相等或更长时间,便是亏负了上帝的道。

——节选自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1)材料一中两部文献内容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部文献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产生的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14世纪前后中西方思想发生的变化的本质差异。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