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促进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情境,促进探究
——《难忘的一课》情境创设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形式。

但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既蕴藏着学习的主动性,又伴随着主动性有可能消失的可变心理。

所以我们要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保证学生持久的探究欲望。

《难忘的一课》一文通过叙述台湾一所乡村小学教师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景,表达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这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文章,教学时可以创设一个极富感染力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探究兴趣,保持探究欲望,从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意识。

一、利用言行,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既是情感的体验者,更是情感的创设者、引导者,在学生的情感激发与情境的创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以情感为纽带,展开教学过程,以作者之情感感染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并不断的激起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促使学生主动参予探究活动,即以“文”之情,激“师”之情,再以“师”之情,激“生”之情。

因此,教师在把握教材之“情”的基础上,以言行激“生”之情。

1.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情境的创设,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施,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
就不能创设教学情境,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实现情境的价值,所以说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

教师可以利用导言、过渡语等富有启发性的言语把学生带入“难忘的一课”中去,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与台湾人民的情感融为一体。

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作如下描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1895年甲午战争后,她却被日本侵占了整整50年,疯狂的帝国主义者不仅从肉体上折磨台湾人民,还不许台湾人民讲国语,学习国语。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台湾人民赶走了侵略者,他们又可以重新学习祖国语言文字了!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到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看看吧!”课前的这一富有情感叙述,犹如一块磁铁紧紧吸引了学生的心,学生们纷纷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探究的情感。

教学第二部分时,应用“刚才我们见到了老师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动人情景,对这一课我们有什么感受?”这一过渡语言让学生保持探究兴趣,继续学习“参观历代伟人像”这一内容。

最后以“这节课我们随作者看到了教师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景,还参观了中国历代伟人像。

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之久的台湾人民也没能忘记祖国,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

”作结语,让学生的探究情感得到提升。

2.注重举止,突显情境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蹙一笑对情境的创设都起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感情线索,恰如其分的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动作神态,让学生直观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保持良好的探究
态度。

从表情上看,教师可以双眉紧锁,表示“台湾被日本侵占”的凝重,表达对侵略者的仇恨,教师微笑代表台湾的回归,及回归后的自豪。

从举动上看,教师在书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结合课文内容,用缓慢有力的方式一笔一画地写,引导学生探究台湾教师“认真、吃力”的原因。

二、巧用板书,创设情境
板书不仅是理解文章的切入点,又是感情创设的的激发点,教学时,把直接体现文章情感并在文中三次出现的句子“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用较大的字体板书,结合表情动作及情感程度,采用如下板书设计。

学生通过清晰的板书,不仅对课文描写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得当然也更主动了。

一笔一画地写火热、真挚一遍又一遍的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很有感情激动地重复强烈、深厚
三、播放音乐,营造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

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习《难忘的一课》,可以在导入新课之后,播放音乐《我的中国心》,营造情境,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直接把学生带入探究
情境;探究活动结束之前,播放音乐《我的祖国》,烘托情境,升华情感。

四、感情朗读,渲染情境
《难忘的一课》字里行间蕴藏着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挚爱。

因此,可以通过朗读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更好地体验这种爱国情。

1.教师范读,以声传情,渲染情感的气氛。

2.指导朗读,体验情境。

朗读的指导,不刻意讲解朗读技巧,通过对语言文字的体会,化为朗读技能。

比如,朗读第一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前,引导学生探究“‘火热、真挚’是什么意思?”“台湾教师与学生是怎么读的?”等问题,让学生知道并以强烈而真诚的感情朗读这句话。

3.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通过诵读创设的情境来强化情感。

朗读第二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联系上下文,先让学生明白读这句话时是“大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文中语),其后让学生练习朗读,实现以“情”促“读”,以“读”促“情”。

五、亲自参予,展现情境
1.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可指导学生如扮演课文中的“我”与台湾师生,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
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很快地进行理解,同时在自已创设的情境中保证了探究的持久。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说不如做。

”让学生动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也锻炼了学生情感意志,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这部分时,抓住重点句“这里原来画的都日本的伟人。

”按以下过程来探究:①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日本伟人”的卡片;②提问:现在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有哪些伟人?(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的画像。

)③请学生上板取下“日本伟人”,挂上“中国自己的伟人”;④交流挂上后的感受。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还可让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爱国意识。

总之,这一课的教学,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促进探究,为学生理解课文服务,让他们的情感与台湾人民的情感融为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