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古城锰矿环境地质条件调查及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阳古城锰矿环境地质条件调查及评价
发布时间:2022-11-10T08:15:34.958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4期作者:彭敏[导读] 长阳古城锰矿于2003年成立,已开采多年,对矿区I号主要矿
彭敏
湖北省城市地质工程院,湖北武汉,430050)【摘要】长阳古城锰矿于2003年成立,已开采多年,对矿区I号主要矿体进行了大规模开采生产,已形成较大的采空区,矿山环境地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本次调查重点是对区内的危岩体、地面开裂、采空塌陷情况进行调查,为评价环境地质质量提供必要的依据。
【关键词】古城锰矿;环境地质;调查及评价 1 矿山现状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矿区现状下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有采空塌陷、地面开裂、危岩体、地下水位下降及坑道水污染等问题,按类型分述如下:(1)采空塌陷:矿区内出现地面坍陷二处,主要分布在矿区边、中部,周家湾一带采空区的上方,塌陷直径2-5m,可见塌陷深度4-5m,主要原因由下方采空区冒顶引起地面塌陷,后期已回填(见表1-1)。
表1-1 塌陷调查统计表编号标高
(m)规模塌陷原因治理情况发生时间
长(m)宽(m)深(m)TX1 307.10 2.0 3.0 4.0 采空回填 2011.3 TX2 307.0 5.0 3.0 5.0 采空回填 2012.8 (2)地面开裂:调查发现矿区内地面开裂缝共计19处(详见表1-2),地裂缝一般长度1.5m~12m,宽度0.15~0.70m,可见深度0.2~5.0m,多呈直线和弧线型态(见照片1-1、照片1-2)。
分布在采空区的上方,地面垂直矿层厚度<90m。
显然为沉降拉裂所致。
据矿山巡视人员反映,近几年上述开裂缝已基本稳定,未见明显变形迹象。
建议矿山继续对采区的开裂缝进行监测记录,及时了解其变形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照片1-1 L2地裂缝照片1-2 L14地裂缝(3)危岩体:调查矿区存在危岩体11处,其中:WY2、WY3、WY6危岩体具有较大危害性,危岩体的下方有居民住宅及厂房,现分述如下: WY2:位于东寨门南部,分布底座标高450m,发育地层(Z1d2),可能崩落体积1200m3,后缘与母岩由一条裂缝切穿,裂缝宽度0.2-1.5cm,现处于稳定状态,危岩体的下方有厂房和居民住宅。
WY3:位于丁西寨门南部,底座标高430m,崩坍体积约37500m3,后缘由0.2-1.5cm的一条裂隙半切穿,现处于不稳定状态,下方有矿山厂房建设区。
由此看,含水层中地下储水量大部被疏干,开采前全区地表出露泉水总排泄的62%已被疏干,现仅存38%为灯影组含水层和采区外围暂未受影响地段中的地下水,可见区内地下水资源日渐枯竭。
表1-2 地面开裂缝调查统计表编号发育部位规模(m)走向形成时间发育特征及发展趋势诱发因素危害对象L1 四方坪南侧 24 233° 2008.1 发育于四方坪南侧缓坡地段,切割深度0.5m,张开5~10cm,上宽下窄,面粗糙,无充填。
近年无明显变形迹象。
重力卸荷林地L2 四方坪南东 90 320° 2008.3 地裂缝断续发育,局部张开,张开宽3~5m,可见深0.5m;西端位于农田中,北侧下错30cm。
从2011年4月起处于稳定状态。
采空王家棚工业广场L3 四方坪北侧临近陡坡地段 21.5 280° 2008.1 地裂缝断续发育,张开最长段约12m,平面呈透镜状,中间宽1.5m,两端渐闭合,地裂缝无充填,深2~5m。
近期无明显变化。
采空林地L4 四方坪西侧 22.5 192° 2008.1 发育于四方坪西侧陡坡地段,断续发育,局部张开,张开最长段约8m,平面呈两端窄中间宽的透镜状,中间宽2.3m,两端渐闭合,近期无明显变化。
采空农田L5 一线天至四方坪小路旁 83.4 180° 2008.1 断续断续发育,局部张开,中间宽约1.5m,无充填,可见深2-5m,近期裂缝变形明显,长度及宽度均有明显变化。
采空林地L6 一线天南侧 99 210° 2009.3 断续发育与基岩中,局部张开,张开50-150cm,无充填,可见深5m,近期裂缝变形明显,长度及宽度均有明显变化。
采空林地L7 一线天南侧 27.2 210° 2009.3 断续发育,局部张开,张开5~100cm,基岩段裂缝无充填,可见深3m,第四系裂缝张开2~5cm,多闭合,北侧下错20~30cm。
近期无明显变化。
采空林地L8 一线天东侧 94.8 280° 2009.3 发育于基岩陡坡上,张开5-10cm,可见深1m,两壁粗糙。
近期无明显变化。
采空荒地L9 一线天东侧 12.5 244° 2009.3 发育于基岩陡坡上,张开10-20cm,可见深0.5m,两壁粗糙。
错落高度0.4m。
近期无明显变化。
采空荒地
L10 一线天西侧 52.2 195° 2009.6 发育于陡坡下部,断续发育,局部张开,张开段长度约5m,张开5~10cm,可见深0.5m。
近期无明显变化。
采空林地
L11 一线天南侧 80.7 257° 2009.6 发育于缓坡地段,切割深度0.5-1.0m,最宽1.0m,无充填,近期无明显活动。
采空林地L12 一线天南侧 15.3 145° 2009.6 发育于基岩陡坡上,局部张开,张开10-30cm,无充填,近期无明显活动。
采空林地 2 矿山环境地质预测评价
(1)地表开裂变形预测评价
矿山随坑道长度的增加、采空面积的不断扩大,矿坑内的冒顶、塌方应于预留矿柱及顶板高度密切相关,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的附录中F的冒落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经验公式,计算包括冒落导水裂隙带在内的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Hf 为:计算公式:
Ht=+11.2
m=2.5m(矿层平均厚度)
h=1(主要为Mn含矿层为主)
Ht=+11.2==55.64m
计算结果:Ht=64m。
然而实际区内影响高度达到70m~104m,地面标高279m~325m,都属地表张裂变形的范围,现比较严重的地段有西寨门、东寨门和陈家湾地形较平缓的陡山沱组地层中,这点无疑与地形坡度、临空面发育密不可分。
(2)危岩体变形及发展趋势预测评价
本矿区悬崖陡壁较普遍,卸荷张裂隙发育,分布在灯影组中的危岩体标高390m-450m,现状条件下属基本稳定~不稳定状态,采空区的冒落坍陷将造成山体松弛、在外力(暴雨、爆破震动)作用下,使危岩体的平衡条件发生改变,导致失稳崩塌和基本稳定的向不稳定转化及产生新的危岩体。
主要影响WY2、危岩体,下方都有厂房和居民住户,其危害性较大,其余危岩体下方居民住户早已搬迁。
(3)矿坑突水、水资源枯竭及水土环境污染预测评价
矿山开采过程中未发生过突水事故。
矿区现阶段坑道最低标高220m,已接近可采矿体最低标高,矿区可采矿体大部分在侵蚀基准面以上,矿层直接顶、底板富水性弱,采区内除坑道已揭穿的F3断裂外,其余地段不发育断裂构造。
在下步开采过程中发生突水事矿的可能性较小,但仍应加强防范确保采矿安全。
3 矿区地质环境质量类型
区内环境地质问题主要为采空塌陷、地面开裂、危岩体崩落及地下水位下降与坑道水污染等。
地质环境质量类型属不良类型(第三类)。
参考文献:
[1]?黄建勋.湖北省区域地质志[R]?.?武汉: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982.
[2]彭敏,?李小飞,?危波涛.?湖北省长阳县古城矿区锰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2018年6月底)[R].?武汉:湖北省城市地质工程院,2019.
[3]许效松,?黄慧琼,?刘宝珺,?等.?上扬子地块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成因和沉积学[J]?.?沉积学报,1991(1):63-72. 作者简介:?彭敏 1992.01 男湖北武汉汉本科水工环助理工程师湖北省城市地质工程院 2014年7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矿产地质勘查、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工作。
研究方向:?矿产地质勘查、水工环地质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