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树有多少棵》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树有多少棵》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树有多少棵》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第四章“乘与除”的第一节内容。
教材以具体情境图为背景,体现了数学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课标理念,更加关注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思。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利用具体情境图,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也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为今后学习笔算乘除法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表内乘法,能运用已学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对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学习数学始终处于一种乐于探索,积极主动的状态,学生在计算方面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
验算法多样化。
(2)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3)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将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迁移到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中。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发现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发现者”。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发现方法,发现规律,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练习法,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节课在新课后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一系列灵活多样,一定量化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迁移法,由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在教学中就应当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
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就可以从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中进行迁移,这样的知识迁移,最后转化为技能技巧,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我在课前,开始安排了背诵乘法口诀,为这节课埋下伏
笔,这节课,按照我们学校教改的“三环三学一对等”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的,重点我说一下课堂探究环节。
首先,我出示课本情景图,让学生大胆的提出可以解决的数学问题,最后由我引导到本节课的问题上来。
这个环节是学生大胆设问的环节,我其实很担心这个环节。
学生们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有些可能是有效问题,有些可能是无效的。
同时也怕个别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与本课毫无意义。
但无论如何,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主要锻炼学生善于质疑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要学生们大胆的思考,自己提出数学问题来。
这是我们现在课标中的要求。
其次,提出问题后,给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自己解决问题。
旨在锻炼学生要善于独立思考和挖掘课本的能力。
接下来的展示环节是对独学的考查,让学生说也是为了减少老师满堂灌输的传统教法。
这个环节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在同学们自己说的过程中,我可以掌握同学们的思考深度。
接下来我该讲多少,怎么讲就心中有谱了。
在练习环节,我采用的题目多是课本上的题目,一来是因为课本上的题最经典,二是课堂上尽量多解决作业题,减少学生课余作业负担。
总之,设计本节课,我尝试改变老师从头讲到尾,处处不放心的老办法,想让学生们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
但由于我本人
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弱,对“三环三学一对等”教学模式的使用,还是运用不熟,课堂中也出了一些问题,敬请各位老师指正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