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集性头痛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疼痛侧至少具有下列1项体征: 结合膜充血、流泪、 鼻塞、流涕、前额和 面部出汗、 瞳孔缩小、睑下垂、眼睑水 肿
3 发作频率自隔日1次到每日8次 4 符合以上特征的头痛至少出现5次
第9页/共18页
治疗
急性发作治疗的目的是尽快终止每次疼痛 发作;预防治疗目的在缩短丛集期,减少 丛集期内发作频率。另外,还应注意避免 诱发因素,如酒类、硝酸盐、有机溶剂等。
每次发作常在单侧,每个丛集期也几乎都在同一侧。 氧气 氧气(100%纯氧)吸入作为终止丛集性头痛的标准疗法首先由Horton实施。
痛时间,也不减少疼痛发作频率,但能使 含酒精饮料,其他如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精神紧张、发热、天气骤变、误餐、睡懒觉等。
结合膜充血、流泪、 鼻塞、流涕、前额和面部出汗、 瞳孔缩小、睑下垂、眼睑水肿
第4页/共18页
临床表现
2 发病年龄 首次发病多在10—39岁,可早至8岁甚至3岁,也 可迟至50—60岁。
3 疼痛位置 疼痛深在眶后或眶周,常放射至同侧额部或颞部、 上颌、上牙龈,个别病人鼻孔有疼痛或烧灼感, 或有硬腭部痛,或扩散至下颌及下牙龈。每次发 作常在单侧,每个丛集期也几乎都在同一侧。
第5页/共18页
二氢麦角胺(DHE) 可作注射或鼻腔吸入, 丛集性头痛是一类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头痛,其临床特征是单侧头部或面部剧烈疼痛,每次发作历时15-180分钟,通常每日固定时间发作
1次或数次,伴有同侧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涕等,经历数周或数月。 氯丙嗪、β受体阻滞剂、抗抑郁药、组织胺脱敏对预防无效。
静注比肌注奏效更快,常在10分钟内显效。 3 发作频率自隔日1次到每日8次
在丛集期内,每日发作频率为1-8次,大多为1-3次。
喷雾剂目前只被 FDA批准用于治疗偏头 氧气的效用取决于吸入的时间,在疼痛最剧烈时吸入效果最佳。
一项双盲对照研究表明,74%的治疗病人在15分钟内疼痛消失,应用数月后效果不减。
痛。有人作双盲实验证明喷雾剂不缩短疼 高流量、高浓度、吸入时间合理等都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第12页/共18页
急性发作的处理 表面局麻药 如可卡因、利多卡因鼻腔应用有效。
在丛集期内,每日发作频率为1-8次,大多为1-3次。 发作期超过1年,间歇期少于14天或无缓解。 首次发病多在10—39岁,可早至8岁甚至3岁,也可迟至50—60岁。 流泪、结膜充血、Horner征、面色潮红、眼球周围浮肿; 预防疗法的目的是迅速缓解疼痛,并以最小剂量维持缓解直至丛集期结束。
疼痛程度减轻。 2 疼痛侧至少具有下列1项体征:
对慢性丛集性头痛,不推荐皮质醇类用于预防。 一般发作期在2周—3月,缓解期3月-3年。 高流量、高浓度、吸入时间合理等都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含酒精饮料,其他如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精神紧张、发热、天气骤变、误餐、睡懒觉等。 IHS对丛集性头痛的诊断标准
第11页/共18页
急性发作的处理
英明格(sumatriptan) 为5-HT1B/1D受体 激动剂。一项双盲对照研究表明,74%的 治疗病人在15分钟内疼痛消失,应用数月 后效果不减。皮下注射见效迅速、效果可 靠,一般在5-7分钟内发挥作用。虽然多 数病人对本药耐受良好,但有冠心病、难 控制的高血压者宜列为禁忌。
慢性丛集性头痛,占10-20%。发作期超过1年,间 歇期少于14天或无缓解。
第3页/共18页
临床表现
1 发生率和性别分布 Swanson(1994 )报告发生率为万人口。 D’Alessandro(1986)回顾21792例人口病史记 录,发现有丛集性头痛15人,发生率为7/1万人口。 Kudrow(1980)报告425例丛集性头痛,男女之比 为5∶1 Kunkel(1981)报告400例丛集性头痛,男女之比 为9∶1
丛集性头痛
第1页/共18页
1
定义
丛集性头痛是一类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头痛,其临 床特征是单侧头部或面部剧烈疼痛,每次发作历 时15-180分钟,通常每日固定时间发作1次或数次, 伴间歇数月或数年后可能再次发生。
第2页/共18页
临床分类
发作性丛集性头痛,占80-90%。发作期持续7天-1 年,间歇期至少14天。一般发作期在2周—3月, 缓解期3月-3年。
第7页/共18页
临床表现
7 缓解因素: 按压颞浅动脉、踱步。
8 其他伴随症状 流泪、结膜充血、Horner征、面色潮红、眼球周 围浮肿;鼻塞、流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神经系症状:头面部痛觉过敏 、眩晕和轻度共济 失调等、颞动脉突起、触痛等。
第8页/共18页
IHS对丛集性头痛的诊断标 准
1 剧烈的眶部、眶上和/或颞部痛,不经治 疗者可持续15-180分钟
临床表现
4 疼痛性质 疼痛程度比较剧烈得多,可以是搏动样痛或跳痛, 但多数病人描述是持续性钻痛。常用的形容词有 烧灼样、撕裂样钻痛、刺痛或戳痛。疼痛多在晨 间和午后睡眠中发生,并且是那样剧烈,以致于 迫使病人起床抱头在房内来回走动。间歇期可有 上述部位或其周边的持续性钝痛或隐痛。
第6页/共18页
临床表现
表面局麻药 如可卡因、利多卡因鼻腔应 对慢性丛集性头痛,不推荐皮质醇类用于预防。
可骤然停止或缓慢消退。
用有效。可用4-6%利多卡因鼻腔滴入1ml, 发作性丛集性头痛,占80-90%。
第10页/共18页
急性发作的处理
氧气 氧气(100%纯氧)吸入作为终止丛 集性头痛的标准疗法首先由Horton实施。 疼 痛 发 生 后 立 即 用 面 罩 低 流 量 ( 710L/min)吸入氧气15分钟,70%-82%病人 常在5分钟内奏效,但个别病人反而延长 疼痛时间,并使疼痛再发。氧气的效用取 决于吸入的时间,在疼痛最剧烈时吸入效 果最佳。高流量、高浓度、吸入时间合理 等都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5 持续时间 丛集期限一般4-8周,但可有很大差异,无季节分 布。每次发作历时15分钟—2或3小时。可骤然停 止或缓慢消退。个别发作可持续达8小时或更长。 在丛集期内,每日发作频率为1-8次,大多为1-3 次。
6 加重或促发因素: 含酒精饮料,其他如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精 神紧张、发热、天气骤变、误餐、睡懒觉等。
3 发作频率自隔日1次到每日8次 4 符合以上特征的头痛至少出现5次
第9页/共18页
治疗
急性发作治疗的目的是尽快终止每次疼痛 发作;预防治疗目的在缩短丛集期,减少 丛集期内发作频率。另外,还应注意避免 诱发因素,如酒类、硝酸盐、有机溶剂等。
每次发作常在单侧,每个丛集期也几乎都在同一侧。 氧气 氧气(100%纯氧)吸入作为终止丛集性头痛的标准疗法首先由Horton实施。
痛时间,也不减少疼痛发作频率,但能使 含酒精饮料,其他如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精神紧张、发热、天气骤变、误餐、睡懒觉等。
结合膜充血、流泪、 鼻塞、流涕、前额和面部出汗、 瞳孔缩小、睑下垂、眼睑水肿
第4页/共18页
临床表现
2 发病年龄 首次发病多在10—39岁,可早至8岁甚至3岁,也 可迟至50—60岁。
3 疼痛位置 疼痛深在眶后或眶周,常放射至同侧额部或颞部、 上颌、上牙龈,个别病人鼻孔有疼痛或烧灼感, 或有硬腭部痛,或扩散至下颌及下牙龈。每次发 作常在单侧,每个丛集期也几乎都在同一侧。
第5页/共18页
二氢麦角胺(DHE) 可作注射或鼻腔吸入, 丛集性头痛是一类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头痛,其临床特征是单侧头部或面部剧烈疼痛,每次发作历时15-180分钟,通常每日固定时间发作
1次或数次,伴有同侧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涕等,经历数周或数月。 氯丙嗪、β受体阻滞剂、抗抑郁药、组织胺脱敏对预防无效。
静注比肌注奏效更快,常在10分钟内显效。 3 发作频率自隔日1次到每日8次
在丛集期内,每日发作频率为1-8次,大多为1-3次。
喷雾剂目前只被 FDA批准用于治疗偏头 氧气的效用取决于吸入的时间,在疼痛最剧烈时吸入效果最佳。
一项双盲对照研究表明,74%的治疗病人在15分钟内疼痛消失,应用数月后效果不减。
痛。有人作双盲实验证明喷雾剂不缩短疼 高流量、高浓度、吸入时间合理等都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第12页/共18页
急性发作的处理 表面局麻药 如可卡因、利多卡因鼻腔应用有效。
在丛集期内,每日发作频率为1-8次,大多为1-3次。 发作期超过1年,间歇期少于14天或无缓解。 首次发病多在10—39岁,可早至8岁甚至3岁,也可迟至50—60岁。 流泪、结膜充血、Horner征、面色潮红、眼球周围浮肿; 预防疗法的目的是迅速缓解疼痛,并以最小剂量维持缓解直至丛集期结束。
疼痛程度减轻。 2 疼痛侧至少具有下列1项体征:
对慢性丛集性头痛,不推荐皮质醇类用于预防。 一般发作期在2周—3月,缓解期3月-3年。 高流量、高浓度、吸入时间合理等都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含酒精饮料,其他如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精神紧张、发热、天气骤变、误餐、睡懒觉等。 IHS对丛集性头痛的诊断标准
第11页/共18页
急性发作的处理
英明格(sumatriptan) 为5-HT1B/1D受体 激动剂。一项双盲对照研究表明,74%的 治疗病人在15分钟内疼痛消失,应用数月 后效果不减。皮下注射见效迅速、效果可 靠,一般在5-7分钟内发挥作用。虽然多 数病人对本药耐受良好,但有冠心病、难 控制的高血压者宜列为禁忌。
慢性丛集性头痛,占10-20%。发作期超过1年,间 歇期少于14天或无缓解。
第3页/共18页
临床表现
1 发生率和性别分布 Swanson(1994 )报告发生率为万人口。 D’Alessandro(1986)回顾21792例人口病史记 录,发现有丛集性头痛15人,发生率为7/1万人口。 Kudrow(1980)报告425例丛集性头痛,男女之比 为5∶1 Kunkel(1981)报告400例丛集性头痛,男女之比 为9∶1
丛集性头痛
第1页/共18页
1
定义
丛集性头痛是一类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头痛,其临 床特征是单侧头部或面部剧烈疼痛,每次发作历 时15-180分钟,通常每日固定时间发作1次或数次, 伴间歇数月或数年后可能再次发生。
第2页/共18页
临床分类
发作性丛集性头痛,占80-90%。发作期持续7天-1 年,间歇期至少14天。一般发作期在2周—3月, 缓解期3月-3年。
第7页/共18页
临床表现
7 缓解因素: 按压颞浅动脉、踱步。
8 其他伴随症状 流泪、结膜充血、Horner征、面色潮红、眼球周 围浮肿;鼻塞、流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神经系症状:头面部痛觉过敏 、眩晕和轻度共济 失调等、颞动脉突起、触痛等。
第8页/共18页
IHS对丛集性头痛的诊断标 准
1 剧烈的眶部、眶上和/或颞部痛,不经治 疗者可持续15-180分钟
临床表现
4 疼痛性质 疼痛程度比较剧烈得多,可以是搏动样痛或跳痛, 但多数病人描述是持续性钻痛。常用的形容词有 烧灼样、撕裂样钻痛、刺痛或戳痛。疼痛多在晨 间和午后睡眠中发生,并且是那样剧烈,以致于 迫使病人起床抱头在房内来回走动。间歇期可有 上述部位或其周边的持续性钝痛或隐痛。
第6页/共18页
临床表现
表面局麻药 如可卡因、利多卡因鼻腔应 对慢性丛集性头痛,不推荐皮质醇类用于预防。
可骤然停止或缓慢消退。
用有效。可用4-6%利多卡因鼻腔滴入1ml, 发作性丛集性头痛,占80-90%。
第10页/共18页
急性发作的处理
氧气 氧气(100%纯氧)吸入作为终止丛 集性头痛的标准疗法首先由Horton实施。 疼 痛 发 生 后 立 即 用 面 罩 低 流 量 ( 710L/min)吸入氧气15分钟,70%-82%病人 常在5分钟内奏效,但个别病人反而延长 疼痛时间,并使疼痛再发。氧气的效用取 决于吸入的时间,在疼痛最剧烈时吸入效 果最佳。高流量、高浓度、吸入时间合理 等都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5 持续时间 丛集期限一般4-8周,但可有很大差异,无季节分 布。每次发作历时15分钟—2或3小时。可骤然停 止或缓慢消退。个别发作可持续达8小时或更长。 在丛集期内,每日发作频率为1-8次,大多为1-3 次。
6 加重或促发因素: 含酒精饮料,其他如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精 神紧张、发热、天气骤变、误餐、睡懒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