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学期探索活动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学期探索活动教案
8.气球小实验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气球设计有趣的实验,进行各种探索活动;
2.通过本活动使学生感到,知识就在游戏里,活动处处皆学问;
3.引导学生关注气球在生活和科技等方面的应用;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实验设计及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若干个大小形状不同的气球、泡沫塑料板、药瓶盖、胶带、铁丝、白纸等。
活动过程:
一、心有疑惑千千问:
1.创设问题情境:
气球不仅好看,好玩,还能用来做实验呢!引发学生对自己玩过的气球的回忆,从而对气球如何来做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2.以课本中“用气球能做什么实验呢?”,“为什么有的气球能飞上天?”两个问题引发学生提出许多感兴趣的问题。
二、探索之旅新干线:
1.学生操作、观察:
用大小、形状不同的气球朝不同方向松开手,观察反运动现象,看有什么不同?
2.学生进行创新设计:
在学生发现气球有反冲运动时,让他们试着利用气球的反冲力做各种动力玩具,“气球动力船”等;
3.教师设悬念,让学生猜一猜:
(1)两个靠近的气球能吹开吗?
(2)两张纸相互靠近,中间形成一个狭缝,然后向缝中快速吹气,
进一步观察现象。
三、海阔天空任我行:
1.学生随意说一说,还见过或者会用气球做哪些实验;
2.气球气压顶实验:
选取稍大点的气球,先顶起一本厚书,随着气球的增大,再增加书的本数。
四、五彩缤纷话收获:
1.让学生交流自己活动的体验和收获;
2.交流气球在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五、精彩链接共欣赏:
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孔明灯的来历,以及法国人第一次乘坐热气球升空的壮举,使学生欣赏该资料时真正感到精彩,关于现代气球的用途,除了书上讲的以外,气球还有哪些用途呢?为什么在这些方面要用气球?让学生带着问题,活动后通过上网、查阅、采访等形式自行解决。
9.纸的游戏
活动目标:
1.通过用纸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做一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根据制作编故事,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做面具,是将纸制作活动进一步深化,而戴面具做游戏,则能增强学生的活动兴趣,寓教于乐。
活动准备:
白纸、胶水、彩笔、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心有疑惑千千问:
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用纸做什么游戏呢?(激发学生回想自己见过或做过的纸游戏),用什么样的纸好呢?
(提醒学生游戏之前要选择纸的种类)
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探索之旅新干线:
1.剪一剪、拼一拼:
(1)学生画出书上的图形,然后将图形剪下,拼出自己喜欢的图画;
(2)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特色画,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折一折:
学生随意折自己喜欢折、会折的东西,看谁折得好。
3.编故事:
根据自己的制作,编一个精彩的故事,看谁编的故事更精彩。
三、海阔天空任我行:
1.师提问:
根据书上的草莓面具和小丑面具,问:
你见过或戴过什么样的面具?这些面具从哪儿来的?今天你打算制作一个什么样的面具?选用什么样的纸?涂上什么颜色?
2.面具材料:
废旧挂历纸、包装纸、纸盒等。
3.小组合作制面具;
4.全班交流;
面具做好后,让制作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制作经验,设立一个面具小展台,展示活动成果;
5.戴上面具做游戏:
学生戴上面具,扮演各种角色,也可以自编一些生动活泼的小节目。
四、五彩缤纷话收获:
大家一起交流自己活动的经验,可以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可以说一说自己收获最大的方面,也可以交流一下彼此的制作技巧,
还可以说一说活动后的打算。
五、精彩链接共欣赏:
对照课本师生共同欣赏各种纸艺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展课外活动,使活动得以延续。
10.精美贺卡
活动目标:
1.会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精美贺卡;
2.知道贺卡的用途,学会孝敬关心长辈,理解尊重老师,关爱宽待同学;
3.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树叶、碎布、废纸等进行制作。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精美的贺卡。
2.学生准备:
各种类型的纸(硬卡纸、包装纸、挂历纸、电光纸、皱纹纸等),彩笔、胶水、剪刀、各种植物的种子、各种花色的碎布、各
色毛线等。
活动过程:
一、心有疑惑千千问:
1.创设情境:
教师结合图文,引导学生认识贺卡的用途,如:你有漂亮的贺卡吗?是谁送给你的?为什么送给你贺卡呢?收到贺卡时的心
情怎样?你给他人送过贺卡吗?什么时候送的?为什么要送贺
卡?引导学生说出送贺卡的时间,如:教师节、春节、元旦等节
日前赠送贺卡,并让学生说出送贺卡的目的及要表达的情感;
2.根据问题“怎样制作贺卡呢?”“用什么材料制作贺卡呢?”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亲自制作贺卡的活动中去。
二、探索之旅新干线:
1.学生构思贺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贺卡;
3.教师巡回指导。
三、海阔天空任我行:
1.学生认识书上的树叶贴画各是什么?
2.学生设计自己的贺卡(根据自备的材料);
3.学生制作贺卡;
4.教师巡回指导。
四、五彩缤纷话收获:
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或互评,并能大胆说出自己体验和收获,多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本活动中自己获得了哪些知识?
2.掌握了哪些制作技巧?
3.都采用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是怎么获得的?
4.是否购买过贺卡?
5.对生产贺卡浪费大量的木材,你有什么感想?
6.准备采取什么行动?
7.自己在活动中表现最精彩的地方是什么?
8.今后有什么打算?
五、精彩链接共欣赏:
1.师生先观察书上的三种形状、形态、材料、内容不同的贺卡; 2.师生将共同收集来的更多更奇的贺卡,大家一起欣赏,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创作的灵感。
11.小手巧拼贴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拼贴画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让学生初步掌握拼贴画制作的基本方法,能动手制作简单的拼贴画。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材料制作的拼贴作品;
2.蛋皮、毛线、树叶、卡纸等制作材料;
3.剪刀、胶水、镊子、牙签等制作工具。
活动过程:
一、心有疑惑千千问:
1.创设情境:
先组织学生欣赏书中所出示的拼贴画作品,再以谈话形式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拼贴画?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
的?有什么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2.学生看书中的作品,并提出问题,如:
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拼贴画?
制作拼贴画需要的工具有哪些?
制作时要注意什么?
……
二、探索之旅新干线:
1.材料的选择:
毛线、各种谷类、蛋壳、树叶、布料、火柴梗、铅笔屑、糖纸等。
2.制作拼贴画:
(1)准备工具;
(2)在硬纸板上画图案:
先用铅笔画轮廓,再用水彩笔描粗。
三、海阔天空任我行:
1.创设情境:
班级举行“我爱我班”拼贴画制作大赛,以小组为单位创作拼贴画,美化教室(这个工作让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创作,另选时
间评比)。
2.组织学生进行工艺画手册的制作。
四、五彩缤纷话收获:
1.举办“我爱我班”拼贴画大赛;
2.在班级中举行工艺画册的展示活动,交流所收集的工艺画作品?介绍它们的制作方法;
3.学生交流个人在此次活动中的体会与收获。
五、精彩链接共欣赏:
1.组织学生阅览关于拼贴画的资料,了解拼贴画的发展过程(可以教师读,学生听)
2.欣赏不同形式的拼贴画作品:
除了书中提供的作品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收集更多的拼贴画作品进行交流。
12.清水与盐水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清水与盐水的区别;
2.掌握清水与盐水的分辨方法,增强学生观察及动手实验的能力,初步学会写观察日记的方法;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两个透明玻璃杯、搅拌用的小棒、水、盐、两个玻璃片、滴管、鸡蛋等,盆花、喷壶、画笔、画纸、笔和记录本等。
活动过程:
一、心有疑惑千千问:
1.创设情境:
针对课本中所提出的两个问题:“地球上哪里有盐水呢?”,“盐水与清水有什么区别呢?”提醒学生海水是咸的,江河、湖
泊、溪流中的水是淡的,从而导入本课所学。
2.学生看书,提出问题:
利用课本中的两个问题作引子,引导学生提出更多有关清水与盐水的问题。
二、探索之旅新干线:
1.让学生探究怎样获取盐水,教师引导学生:
(1)水中放盐越多越好吗?
(2)溶解时搅拌会产生什么效果?
(3)盐放入冷水和热水中溶解情况相同吗?
从而让学生明白:盐放得太多,不能全部溶解。
2.用最简单的方法分辨清水和盐水:
闻一闻气味、看一看颜色、尝一尝味道。
3.引导学生在“我的记录卡”中记录探究结果,并总结出第一种分辨盐水和清水的方法。
4.两个杯吕各取一滴水,放在玻璃片上晒干,留下白色盐粒的自然是盐水。
5.“小魔术”——分辨盐水和清水和第三种方法:
把清水和盐水中分别放入一个鸡蛋,鸡蛋能上浮的一杯自然是盐
水(若效果不明显,应逐渐增加盐水的盐)。
6.对话:“放别的东西也这样吗?”,以激发学生将鸡蛋换成别的东西再分别放进盐水和清水中试一试的欲望。
三、海阔天空任我行:
1.学生讨论:清水能浇花,盐水行不行呢?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分工:画图、记录、综合记录情况、写探究报告。
3.学生自己准备盆花,无盆花的也可以以一棵豆苗、一棵西瓜苗等代替。
4.浇盐水的时间间隔可参考正常情况下浇清水的时间进行。
四、五彩缤纷话收获:
学生说说自己在活动中采用了哪些方法来分辨盐水和清水,还知道哪些方法也可以分辨它们,有哪些发现?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精彩链接共欣赏:
三个实验:
1.一小袋清水放入盐水中;
2.一小袋盐水放入清水中;
3.一小袋盐水放入盐水中。
13.尝一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熟悉酸、甜、苦、辣、咸等多种味道;
2.通过活动交流,知道糖、盐等吃多了对身体不利,酸甜苦辣咸各种味道的食品都是身体需要的,从而自觉意识到不有偏食;
3.初步意识到,人是通过舌头来品尝各种味道的,并且在不同时候对味道的感觉也不同。
活动准备:
糖、盐、山楂、辣椒、苦瓜等多种水果,蔬菜,面点,调料。
活动过程:
一、心有疑惑千千问:
1.创设情境:
根据课本57页导入部分的图片和导言,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
的食品,以及为什么喜欢,激发他们尝一尝的兴趣,使学生带着
浓厚的兴趣参与本活动。
2.提问题:
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各种问题。
二、探索之旅新干线:
1.小组分工合作:品尝、记录、汇总、汇报;
2.小组活动;
3.品尝同学们带来的其他水果;
4.交流自己喜欢吃过的,体会深的食品;
5.交流自己喜欢吃哪些食品,不喜欢吃哪些食品。
进而引导学生得出“各种食品的味道,都是身体需要的,不能偏食”的结论。
三、海阔天空任我行:
学生对比尝试味道:
1.只吃西瓜,与先吃糖后吃西瓜的味觉;
2.只吃糖与先吃药后吃糖的味觉;
3.早饭与午饭或晚饭对食物的味觉;
4.饿的时候与饱的时候对食物的味觉。
四、五彩缤纷话收获:
学生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如:本活动中自己品尝了哪些味道?自己在调查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克服的?本活动中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什么是自己感触最深的?
今后准备怎样做?
五、精彩链接共欣赏:
在该栏目中,提供了一些水果图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说一说自己曾经吃过的各种水果的味道,学会自愿将这一活动向外延伸。
14.动脑筋
活动目标:
1.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了解多种聪明的小动物解决问题的办法;
2.通过亲自实验,体会科学道理;
3.通过洞中取球的活动,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善于动脑、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透明玻璃瓶或塑料瓶、杯子、水等。
活动过程:
一、心有疑惑千千问:
以“你知道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乌鸦喝水这一趣事,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二、探索之旅新干线:
1.以小组为单位,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
2.进行实验:
(1)瓶中放少许水,再放入石子,看水面能否升到瓶口;
(2)逐渐加大水量,不断尝试,让学生亲自感悟到乌鸦要想喝到瓶中水,瓶中原有水量不能太少;
3.为了便于观察,可在水中滴上几滴红墨水;
4.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想出其他办法喝到瓶中水:
(1)用一根吸管;
(2)用一个毛巾条,一端伸入水中,水会沿着毛巾的毛细纤维“爬”
上来;
(3)将瓶子下部的一边垫起,使整个瓶子倾斜,等等。
三、海阔天空任我行:
1.创设情境:
乒乓球掉到一个口径很小,用手不能直接取出的小洞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想象,提出洞中取球的多种方法。
2.利用上面的情境,让学生完成瓶中取球:
(1)直接将球倒出来;
(2)用水将球浮起来;
(3)用吸管或吸盘吸出;
(4)用胶带粘出等等。
3.做叶子板画。
四、五彩缤纷话收获:
1.学生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动脑解决问题的?
如:用磁铁帮妈妈找到了缝衣针;
用油打开了锈锁……等等
五、精彩链接共欣赏:
课本介绍了蚂蚁发现大量食物,如何回窝搬兵,蜜蜂找到食物,如何通过舞蹈向同伴传达消息的趣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
1.课外阅读本栏目的内容;
2.课后继续查阅其他有关资料;
3.举行“聪明的小动物”故事会,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