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低血压——老人常见而特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符合三条标准之一者诊断为PPH:
• ①餐后2h内收缩压比餐前下降20mmHg以上
• ②餐前收缩压不低于100mmHg,而餐后<90mmHg
• ③餐后血压下降为达到标准,但出现餐后心脑缺血症 状者
整理课件
17
三 、诊 断
• 有无基础疾病 • PPH常见于有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
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瘫痪、多系统 萎缩和血液透析老年患者。 • 强化基础疾病治疗,有利于PPH的改善。
• 老年PPH患者餐后心率、去甲肾上腺素、前臂血管张 力和肌肉交感神经活性未见相应增加,表明其交感 神经功能代偿不全,不能对餐后血压下降作出相应 反应。
整理课件
6
一、发病机制
• 年轻人餐后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但收缩压轻度 升高。
• 健康老年人餐后外周血管阻力升高,一般不发 生PPH。
• 老年PPH患者餐后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应用奥曲 肽(生长抑制类似物)后前臂血管张力升高, 餐后血压下降幅度减轻,提示外周阻力下降参 与了PPH的形成。
整理课件
14
二、临床表现
• PPH是否产生症状:
—与老年人健康状况有关 —健康老年人餐后血压下降幅度较小而无症状 —这与不同疾病状态下脑血管自身调节阈值不 同有关
整理课件
15
二、 临床表现
• Aronow等499例平均80岁的家庭护理患者随访 29个月
• 发现PPH与跌倒、晕厥、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及 总死亡率相关
整理课件
22
四、治疗
药物治疗
• 减少内脏血流量:
• 咖啡因:能拮抗腺苷受体,抑制内脏血管扩张,减少 内脏血流量
• 因无毒、廉价、方便等特点,推荐为有症状的PPH一 线用药,对无症状PPH也有效
• 餐前服用250ml,(相当于2杯),可使血压升高12.5%,减 轻餐后血压下降幅度
• 研究表明,咖啡因仅对血压正常的PPH有效
餐后低血压
—老年人常见而特有疾病
上海市民政老年医院
胡先进
2008-2
整理课件
1
前言
整理课件
2
1.发病机制
胃排空快
碳水化合物吸收快
内脏血流量增加
餐后血压下降明显
研究表明,一些延缓胃排空、抑制葡萄糖吸收、减
少胃肠肽分泌或收缩内脏血管的药物,都能减轻餐后
血压下降幅度。
因此,餐后内脏血流量增加是整理产课生件PPH的始动机制。
整理课件
12
二、 临床表现
• 一般在餐后15-40min血压开始下降 • 20-80min收缩压下降20-40mmHg • DBP下降10-25mmHg • SBP30-100min 达低谷水平 • SBP下降达80mmHg • DBP达45mmHg
整理课件
13
二、 临床表现
多数PPH患者无症状 少数餐后可表现: 心绞痛 头昏 晕厥 黑朦 乏力 吐词不清 跌倒 一过性脑缺血等心脑缺血症状而且随血压 回升而上述症状缓解或消失
耐量所致PPH患者
整理课件
26
四、治 疗
• 增加外血管阻力: • 吲哚美辛: • 该药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增加钠重吸收 ,
具有升压效应 • 现用于治疗体位性低血压,后来用于自主神经
功能损害所致PPH患者,也有一定疗效 • 但副作用多,而且老年人、肾损害、精神病慎
用。
整理课件
27
四、治 疗
米多君:
• 避免进餐时饮酒和血透时进餐
整理课件
20
四、治 疗
• 体位性运动: • 餐后适当散步可通过增加心率和心输出
量来维持正常血压,达到治疗PPH的目的, 但要避免过量运动 • 如PPH与体位性低血压并存,提倡餐后平 卧一段时间
整理课件
21
四、治 疗
基础疾病的治疗:
• 虽然降压药有可能诱发PPH,但有效控制高血压反而改 善PPH, 如尼卡地平能减轻餐后血压下降幅度
整理课件
29
五、小结
PPH:
• 临床表现:
• 老年人餐后2h之内血压下降20mmHg以上;餐前高压超过100mmHg ,而餐后 2小时之内下降 到90毫米汞柱以下;有的在餐后2 小时之内出现头昏、晕厥、 心悸等低血压症状,乏力、恶心、视物模糊或语言不清等症状,应加以注意!而 当其血压恢复正常后,这些症状也就随之消失了。
• 系α1受体激动剂,该药通过增加外周阻力, 促进血液回流,具有升压作用
• 多用于体位性低血压、体质性低血压和症状性 低血压
• 单独用于老年PPH患者的疗效较差,若与地诺 帕明(β1激动剂)合用能有效治疗PPH,且耐 受性好
整理课件
28
四、治 疗
3、4DL-threo-dihydroxyphenylserine
• 由于许多疾病可造成老年人头晕、晕厥、乏力等症状。因此餐后低血压所引起的 不适症状,极易被当作是其他疾病所致,而被误诊或漏诊。
• 所以老年人进餐后 如有上述不适症状应考虑此病的发生,并要注意其餐前、餐 后的血压变化,以便及早明确诊断,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整理课件
30
五、小结
防治餐后低血压措施:
限制进餐量,有餐后低血压症状的老年人可采取少吃多餐的办法进食, 这样既能防止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又能保证摄取充足的营养;
• 进餐后,由于消化食物的需要,体内血液会重新分配。大量的血液流 入胃肠道, 致使心血管系统的血管阻力减小,从而导致血压下降。对于年轻人来讲,其血压 调节能力强,所以餐后血压下降的幅度小,一般不会出现什么不适的症状。
• 特别是患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的老 年人,其血压调节能力 低,加之很 多老人患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以在进餐后,他们的血管收缩能力会下降,血 压随着下降,而产生一 系列的低血压症状
3
一、发病机制
1、内脏血流量增加 机体进食时迷走神经兴奋,胃肠胰腺等组织自分泌、旁 分泌 而产生一些具有扩血管作用液体因子:(胰岛素 血管活性肠肽、腺苷、缓激肽和P物质等)导致内脏血 管明显扩张,内脏血流量增加(有报道增加20%),有 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
内脏血流增加而其他部位血流量相对减少,当心率和外 周阻力未相应增加时,就产生PPH。
治疗 • 该药能降低餐后高血糖和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特别
适合糖尿病、肥胖PPH患者
整理课件
25
四 、治 疗
• 古尔胶(Guar Gum): • 系豆科植物加工而成,属于天然半乳甘露聚糖,
因无法被消化,有膳食纤维素之称 • 它具有延缓胃排空、抑制葡萄糖吸收等作用,
用于PPH的治疗 • 比较适合于需饮食控制的2型糖尿病和口服糖
整理课件
10
二、 临床表现
PPH主要发生在:
—早餐(65%) —中餐和晚餐(16%) —三餐中,1餐发生PPH者占73% —2餐为21.6% —3餐仅占5.4%
整理课件
11
二、 临床表现
下降幅度最大者多见于:
高血压、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等疾病 高血压患者低谷时间是餐后33±15min 糖尿病为餐后15-45min 家庭护理者提前到餐后15min
整理课件
24
四 、治 疗
抑制葡萄糖吸收: • 阿卡波糖: • 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降低餐后高血糖,减轻餐后血压下降幅度 • 用法:50mg,3/日,餐后15min口服 • 国内报道使用阿卡波糖治疗43例PPH有效率为62.8% • 我国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地区,更适合用阿卡波糖
另有研究表明,PPH患者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与对照组 无差异,推测餐后内脏血流量增加并不是产生PPH的直 接原因,而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参与了PPH的形成
由于胃肠肽半衰期短,在内脏循环中发挥作用后迅速分 PH的形成?发挥和作用?目前不清楚。
整理课件
(DL-DOPS):DL-DOP • 是去甲肾上腺素前体,能透过血脑屏障,提高中
枢神经的交感活性,具有升压作用 • 更重要是对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有治疗作用,用于
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 • 初步研究表明,DL-DOPS有缓解餐后血压下降幅
度,有可能成为PPH的治疗方法 • 用法:1g餐前3h服用,1/日,暂未见副作用
• 高血压者应用利尿剂餐后血压下降水平明显高于非利尿 剂,应选择非利尿剂降压进行治疗
• 若有明显证据是降压药所诱发PPH者,则应在两餐之间 服用降压药。如偶尔忘记服药,可在少量进食后补服
• 冠心病患者饮用硝酸盐类或心衰用利尿剂可能加重PPH, 如无绝对指征不宜用此类药物
• 帕金森病患者餐后血压下降明显,与抗帕金森病药物本 身有降压作用有关,应加强监测,权衡利弊
整理课件
7
一、发病机制
• 根据上述证据,借助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机制,可 以理解如下:
• 为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餐后内脏血流量增加,使回 心血量和心输出量减少,从而导致一过性低血压;
• 年轻人通过压力反射使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和血 管收缩,血压迅速恢复正常,不发生PPH;
• 老年人由于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其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对餐后血压下降不能做出 迅速反应;
5
一、.发病机制
3、 压力反射迟钝:
• 血压波动大时,机体首先启动压力反射进行调节, 而持久的调解则以肾脏为主,涉及到肾素-血管紧张 素-醛固酮,加压素、心钠素等多系统。
• 研究表明,年轻人餐后心率加快,而老年人心率反 应迟钝,虚弱和自主神经功能损害者心率加快反应 消失,提示老年PPH患者压力介导的心率反应不全。
临床上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势,两者有着共同的 发病基础(压力反射迟钝),在同一患者可合 并存在; • 不同的是PPH进食导致内脏血流增加,而体位 性低血压则是直立位引起下肢血流量增加。
整理课件
9
二、 临床表现
• PPH可见于: —健康老年人 —但更常见于高血压 —糖尿病 —帕金森病 —心血管病 —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瘫痪 —多系统萎缩 —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
整理课件
18
四 、治疗
• 无症状的应采取基础治疗,有症状者则 基础治疗加药物治疗。
• 目前药物治疗善处于临床探索阶段,其 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有待进一步验证。
整理课件
19
四、治疗
基础治疗
• 饮食疗法: •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少食多餐,因为高碳水化
合物尤其葡萄糖容易诱发PPH
• 在基础疾病容许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钠盐和水 份的摄入,以保证充足的血容量。
• 同时老年人尤其是自主神经功能损害者还存在交感神 经功能代偿不全,心率加快和血管收缩不明显,对餐 后血压下降不能进行有效代偿而发生PPH。
整理课件
8
一、发病机制
• 老年人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和交感神经功能 代偿不全所致的压力反射迟钝是PPH发生的病 理基础
• 这也是将PPH称为老年人特有疾病的理由; • PPH和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血压调节异常在
食物要多样化 经观察发现,单纯吃碳水化合物如米、面、甜食的人 易发生餐后低血压。而适当吃一些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则可减少此病 的发生。
餐后若出现低血压症状时,应采取平卧位。餐后散步可减少餐后低血 压的发生;
易发生餐后低血压的老年人,每日应摄入足够量的水分,且不可严格 限制盐的摄入量;
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可以配合使用一些α—糖苷酶抑制剂 如拜糖平等,这样有利于预防餐后低血压的发生不宜随意服用抑制交 感神经作用的药物倍他乐克等
• 提示PPH是未来的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的独立 危险因素
• PPH对老年人的危险并不亚于高血压 • 值得临床高度重视。
整理课件
16
三、诊 断
• 有无PPH
• 对于餐后发生心脑缺血症状的老年人,要高度警惕PPH 的可能
• 一般通过测定餐前血压和餐后2h内血压(每15-30min 测定一次,以最低血压值作为餐后血压),可以达到 确诊目的
食物的质量是影响内脏血流的关键。大餐比小餐血压下 降幅度达;高碳水化合物后血压明显降低,而高脂饮食 后血压基本不变。
整理课件
4
一、发病机制
2、胃排空
胃排空速度 也影响内脏血流,胃排空快碳水化合物吸 收快,内脏血流量增加,餐后血压下降明显。有研究表 明,一些延缓胃排空、抑制葡萄糖吸收、减少胃肠肽分 泌或收缩内脏血管的药,能减轻餐后血压下降幅度。因 此,餐后内脏血流量增加时产生PPH的始动机制。
• 可有头痛、恶心、震颤、成瘾的副作用
• 因增加胃酸分泌,消化性溃疡不宜久用
整理课件
23
四 、治 疗
• 奥曲肽: • 系生长抑素的类似物,能抑制胃肠肽的分泌,增加内
脏血管阻力,减少内脏血流量,从而达到治疗PPH的目 的 • 对高血压、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所致PPH有效 • 50ug,餐前30min皮下注射。该药昂贵,用药不便,有 腹泻和注射部位疼痛等副作用,仅用于重症患者 • 垂体后叶素: • 该药能收缩内脏血管,减少内脏血流 • 由于副作用多,冠心病慎用,其治疗前景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