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阅读的方法——披文入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阅读的⽅法——披⽂⼊情
教学⽣阅读的⽅法——披⽂⼊情
上星期五,我校组织了⾄今为⽌规格最⾼的活动,即“⾼效课堂三级建模之个⼈建模汇报交流活动”。
在这期间,我们听了王芳和丽娜关于《春酒》⼀课的同课异构的两节课,从⼏个维度进⾏了对⽐评课,听取了唐⼭市教研室⽥贺书⽼师的讲话。
其中印象最深的,也是最能给我教益的是⽥贺书⽼师的讲话。
⽥⽼师指出,从古⾄今逐渐出现以下⼏种阅读⽅法:知⼈论世,以意逆志,披⽂⼊情,因声求⽓等;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教给学⽣除“知⼈论世”之外的另外⼀种阅读⽅法,即 “披⽂⼊情”的⽅法。
根据⽥⽼师的解释,“披⽂⼊情”的“披”即是“分开”的意思,那么,“披⽂⼊情”就是分开⽂字⾛进⽂本,咬⽂嚼字理解⽂意。
这的的确确是学⽣学习语⽂应当掌握的⼀种阅读⽅法,因为只有“咬⽂嚼字”才能避免肤浅阅读,使阅读⾛进深层次,引导思维向深层次延展,真正将语⽂课上出语⽂味。
其实,在王芳课堂教学中,较好地引导学⽣运⽤了“披⽂⼊情”的阅读⽅法。
如王芳的“捕捉细节,追寻美点”⼀环节中,教师引导学⽣抓住⼀个标点,⼀个词语,⼀句话,⼀个段落⼊⼿,⽤⼼品读,体会妙处。
同学们从“两颊红红的”“舔”“肚⼦⿎⿎的”“明⽬的哟”等词语作为突破⼝,或结合⽣活体验,或揣摩模仿语⽓,或分析所⽤修辞,或分析描写⽅法,对于挖掘⽂本起到很好的作⽤。
丽娜的教学过程中,“聚焦细节,品味春酒”⼀环节,也是“披⽂⼊情”阅读⽅法的较好运⽤。
她组织学⽣勾画出“我”“母亲”“乡邻”的细节描写,把它们拍摄成照⽚,给照⽚起个名字,说说起名的理由。
学⽣们细节找的准确全⾯,分析体现了⾃⼰的理解,尤其是时时、处处结合⾃⼰的⽣活体验进⾏分析,可谓有特⾊,有想法,⼀幅幅清晰、醒⽬的图⽚印在师⽣们的脑海中。
但是,⽋缺之处在于,学⽣的照⽚起名⼀环,才是最见“咬⽂嚼字”功夫的地⽅,教师的点拨应该跟上。
如有学⽣提到“母亲捧出⾃⼰酿的春酒为⼤家助兴”⼀镜头,为照⽚起名为“春酒助兴图”,如果教师适时点拨,将照⽚命名为“捧酒助兴图”,岂不是更能体现动作描写之精当?再如学⽣提到“我不知早已偷偷地⽤指甲蘸着舔了多少次”⼀镜头,为照⽚起名为“偷喝春酒图”,如果教师适时点拨,将照⽚命名为“偷舔春酒图”,岂不是更能契合语境?还如学⽣提到“闻嘴问酒图”,完全没有了母亲那种关爱、慈爱的神态,秀捐⽼师建议改为“慈母探酒图”,⼀个“探”字,说尽了咬⽂嚼字的妙处!
总之,语⽂课要上出语⽂味,咬⽂嚼字的功夫必须练就。
我们虽然没有杜甫的“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死不休”的⾄⾼追求,但是,披⽂⼊情的阅读⽅法,应该作为我们⽴⾜⽂本、深挖⽂本的⾸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