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础和浅基础的划分深基础与浅基础的不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基础和浅基础的划分深基础与浅基础的不同
在一些教材中,一般认为埋置深度小于某个数值,或埋置深度与基础宽度比值超过某
个数值,如表所示。

但这种划分的方法没有反映浅基础与深基础的本质区别,特别在当代
工程规模的条件下,由于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室的埋置深度
越来越深,这种分类思路的缺陷是十分明显的。

关于深基础和浅基础的区别,有两种考虑,一种的是按基础的埋置深度或者是相对的
深度D/B划分,另一种是按施工方法的不同来划分。

史佩栋在《深基础工程特殊技术问题》[2]一书中,归纳了各种著作中关于深基础定
义的论点,见表。

浅基础的定义
序号定义出处
1 D≤4B或D
2 D≤2B 文献3[美] J.E.Bowles,1975
3 D≤B 文献4,5高大钊,1998,1999
4 D≤B 文献6([澳大利亚] I.K.Lee等,1983)
5 D≤B 文献7[美] J.E.Bowles,1978;1993
6 D
7 D=3~5m 文献10杨位洸,1981
8 明挖基础文献11刘成宇,1981
9 D
10 D
注:D—基础埋置深度;B—基础底面宽度或最小宽度。

按照埋置深度的绝对值来划分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没有反映基础宽度的
影响,例如5m的埋置深度对10m宽的筏形基础来说是“不深”的,但对2m的条形基础来说,已经很“深”了。

于是就有用相对深度来划分的方法,考虑了基础宽度的影响,这当然是比较好的一种
思路,如认为当D/B>1时是深基础。

但这种方法仍然没有反映深基础和浅基础的本质区别,也没有说明这两种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有什么差别,承载性状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在当代工程规模的条件下,表12-1的分类方法都不适用了。

多层地下室的兴建,已
经打破了上述界限,基础的埋置深度已经深达20余米,但仍然是按照浅基础的原则设计的,说明上述分类方法并没有反映浅基础和深基础的根本区别。

郑大同在《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一书中论述了梅耶霍夫对深基础地基承载力的贡献:“50年代,梅耶霍夫进一步考虑了基础底面以上,土体发生抗剪强度的影响,从而提出了浅基础和深基础的极限承载力公式。

”“梅耶霍夫在1951年曾经指出,地基承载力
取决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密度、抗剪强度和变形性质),取决于地基中的原始应力
和地下水的情况,取决于基础的物理性质(基础尺寸、埋置深度和基底的粗糙程度),而
且也取决于建造基础的方法。


[3]
梅耶霍夫指出了深基础和浅基础的建造方法的差别对承载机理的影响。

施工方法的差
别对基础的承载性状有重要的影响,浅基础采用敞开开挖基坑的方法,浇筑基础后再回填
侧面的土,因此不能考虑侧向原状土层对基础侧面的摩阻力,不考虑对地基承载力的贡献。

而深基础采用挤压成孔或成槽的方法,然后浇筑混凝土或者采用挤压的方法将深基础直接
置入土中,即使采用人工挖土的方法,也是在形成的孔中直接浇筑混凝土这种施工方法使
桩(墙)
壁与侧面天然土体直接接触,侧向土层的制约作用非常明显。

深基础周围的土体可视
为原状的土体或者比原状土的强度更强一些的土体,可以发挥对承载力的贡献。

而浅基础
周围填筑的的土体已经完全扰动了,在狭而深的施工空间中填筑的质量很难控制。

因此深
基础的侧面可以传递剪应力,而浅基础则不能考虑侧向的摩阻力的作用。

这是深基础的设
计计算方法不同于浅基础的最主要的原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