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可行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经济发展模式转折的需要
知识经济的内涵是知识。

一切商品价值来源于知识。

而作为知识和智慧掌握者的人必将成为知识经济的关键,必将取代资本成为发展经济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十一五”时期,直至展望到2020年,我国经济要实现将上世纪以粗放式、传统式为主的“线性发展”模式,转化为集约式、生态式的“循环发展”模式,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和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必须要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人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增长的最终源泉,据《中国改革报》2006年2月15日报道:全球知名的人力资源咨询机构DD1(智睿企业咨询公司)和MP1(美国制造业绩效研究所)对我国涵盖所有行业的1000家工厂进行调研,认为“工厂投巨大成本,但仍然存在投入产出之间的差异……。

在这些工厂里,人们习惯于使用人力而不是使用设备、技术或者改善流程解决问题。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世界级的制造业工厂,依赖的不仅仅是成本结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卓越的HR(人力资源)基础。


2、老年人力资源是财富、劳动者、生产力
1982年联合国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决议指出:“老年人是社会财富而非负担,因为他们可以以其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作出价值无比的贡献。

”1991年第4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即“独立原则、照顾原则、自我实现和尊严原则。

”“独立原则”的确切涵义:是老年人有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有再就业的权利;有接受培训、增进自身人力资本的权利;有选择既安全又符合个人意愿的生活环境的权利;有融入社会、参与发展继续贡献知识和技能的权利。

我国《老年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和革命建设经验,尊重他们的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作用。

”2002年西班牙马德里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政治宣言确认“老年人的潜力是未来发展的强有力的基础。

社会依靠老年人的技能、经验和智慧,不但首先改善他们的条件,而且还能积极参与全社会条件的改善。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大会开幕式上说:“老年人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构成了名副其实的社会命脉。

”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在大会上说过一句更为深刻的话:“一个不能充分利用老年人潜力的国家将是丧失未来的国家。

”因此,我国要尽快实现经济增长的转变,就要把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将老年人力资源看作是财富、劳动者、生产力!
3、弥补人才资源不足矛盾
目前,我国人才数量与质量仍远远未能适应科技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我国企业中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科技人员仅占全部科技人员的25%,而发达国家则为65%-75%。

研究开发经费和人员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企业研发活动和效果。

……2001年我国大中型企业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有研发活动的仅占30%,而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在大企业中完成。

”[2006年2月28日《福建日报》,朱祖平:《探索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每千人中拥有科技人员数,全世界平均25人,工业化国家85人,发展中国家8.8人,日本110人,美国55人,中国为8.1人。

目前,我国有50多万高级知识分子离退休,约占总数的1/3。

近几年,“文革”期间毕业的大学生已陆续退休,专家预测,高级人才缺口2000多万。

人才匮乏的矛盾更显突出。

解决人才不足不外乎有四个途径,一是扩大教育招生数在校培养;二是在职培训提高;三是起用退出劳动队伍的老年人才;四是从国外引进人才。

四者相比,笔者认为开发老年人才的成本低、现效快,相对而言,又是“流不走”的人才资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才不是一种“速生”资源,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我国培养一个本科大学生,至少需要16年,加上入学前7年,就23岁,如果继续培养为硕士研究生或博士,再加3~7年乃至更长,这样,一个人成为人才要30岁左右。

因此,开发老年人才资源既可谓是“速生”的,也可弥补人才资源不足的问题。

1、老年人口比重大
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1月1日零时开展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不含港澳台地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2%。

80岁以上人口1650万人,占总人口的1.26%。

今后老年人口还将以每年3.3%的速度增长(约400万,其中80岁及以上约50万人)。

2006年2月23日,全国老龄办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

2020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17%,最高值为2.48亿人,其中80岁及以上人口为3067万人,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将近30%,8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944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25%。

这个快速增长的庞大老年群体对社会贡献的领域越来越宽,他们将从社会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尊重。

2、老年人力资源数量多
人力资源系指通过教育、培训等投资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技术性的劳动,或称人力资本。

通俗地说称之为人才。

因此,人才的实质应是有才能和专长的人(一技之长)。

只要有一技之长并能尽职尽责地为国家做出贡献的都是人才。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现有离退休人员3000多万,占全国在职职工的20%,到2025年将突破30%。

全国老科技工作者总人数已超过500万人,占全部人数的20%以上,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占50%以上。

在这一群体中70岁左右具有工作能力约占离退休的老科技工作者的70%以上。

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我国的老年人力资源相当丰富的。

3、老年人才质量好
老年人才与中青年人才相比,他们各有所长,老年人由于生理原因,在精力、体力等方面不如中青年外,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长处:敬业精神强;职业道德责任有“宁可毁人,不可毁誉”的境界;基础专业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

在他们身上有“‘八荣八耻’是非明”的准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不知老之将至的人生态度,才是老年人真正可取之处
4、老年人有效劳动生命在不断延长
人的平均预期寿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延长。

我国的平均寿命,从1950年的41岁,提高到现在的73岁。

不同地区长寿水平不一,经济发达而且医疗卫生、自然环境等条件好的地方,高龄化(80岁及以上老人)程度越高。

现在人们常说:“七十不为稀,八十不为老,九十不少见,百岁不难找。

”因此,老年期不再是一个短暂的尾声了。

老年人的有效劳动生命和为社会再作贡献的岁月明显延长就显而易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