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18届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稀有气体占 0.94%,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 C. 二氧化碳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D. 稀有气体
1
A.
测定溶液的 pH
B.
取用固体粉末
C.
加热液体
D.
取用液体
【答案】B 【解析】 A、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错误;B、取用粉末状药 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正确;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 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1/3,错误;D、向试管 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错误。 故选 B。
8
A、足量的铁粉能与 CuSO4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 误;B、CO2 和 HCl 气体均能与 NaOH 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 则,错误;C、KCl 易溶于水,MnO2 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正确; D、K2CO3 能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钾,不符 合除杂原则,错误。故选 C。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 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确。故选 A。
9.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高温 A. CaCO3 CaO+CO2↑
高温 B. C+2CuO 2Cu+CO2↑
C. CuCl2+2NaOH=Cu(OH)2↓+2NaCl
点燃
D. S+O2
SO2
【答案】B 【解析】 A、CaCO3
Ca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 21%的气体是(
A. 氧气
B. 氮气
【答案】A
【解析】
A、氧气占 21%,故选项正确;
B、氮气占 78%,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占 0.03%,故选项错误;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25,表示原子序数为 25,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
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锰,属于金属元素,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
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 Mn,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
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4.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
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C、一氧化碳
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液失去运输氧的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正确;D、物质的结构决
7
定物质,金刚石、石墨和 C60 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即其结构不同,正确。故选 B。
1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打开盛浓盐酸的瓶盖时,瓶口有白烟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向氢氧化钠溶液加紫色蕊溶液,溶液变红 【答案】B 【解析】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
B. 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D. 甲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依据图中微粒的结构情况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氮气,则其化学方程式
为:4CO+2NO2
4CO2+N2;A、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
守恒定律,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4:1,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
B. 熟石灰 CaO
【答案】A
【解析】
C. 纯碱 NaOH
D. 酒精 CH3OH
A、氯化钠的俗称是食盐,其化学式为 NaCl,其俗名与化学式对应正确;B、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
石灰,其化学式为 Ca(OH)2,其俗名与化学式对应不正确;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 Na2CO3,
其俗名与化学式对应不正确;D、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CH3CH2OH,其俗名与化学式对应不正
大于 7,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所②④元素组成的物质由离子构成,正确。故选 C。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 B.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C. 若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 蒸发操作中,将蒸发皿中的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答案】D 【解析】 A、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正确;B、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浓
后原子种类不变,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甲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不含有氧分子,错误。故选
C。
15.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O 和 CO2 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B. CO2 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C. CO 有毒,它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D.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B 【解析】 A、 CO 和 CO2 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正确;B、二氧化
6.下列物品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
A.
不锈钢餐具
B.
纯棉毛巾
C.
玻璃杯
D.
塑料筐
【答案】D 【解析】 A、不锈钢餐具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错误;B、纯棉毛巾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 错误;C、玻璃杯是用玻璃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D、塑料筐是用塑料 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正确。故选 D。 点睛: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 化合物。
“g”,错误。故选 D。
点睛: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号;
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1.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A. KNO3
B. K2CO3
【答案】A
【解析】
C. Ca(H2PO4)2
D. CO(NH2)2
A、KNO3 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B、K2CO3 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Ca(H2PO4)2 中
5.青少年缺钙会引起佝偻病,多喝牛奶可以补钙。这里的“钙”是指
A. 单质
B. 原子
C. 元素
D. 分子
2
【答案】C 【解析】 喝牛奶可以补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元素的物质,而不是有钙这种物质。故选 C。 点睛: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而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一宏观概念; 而单质指的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
A
除去 CuSO4 溶液中的少量 FeSO4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B
除去 CO2 中的 HCl 气体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
除去 MnO2 中的少量 KCl
加入足量的水、溶液、过滤、干燥
D
除去 KCl 中的少量 K2CO3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蒸发结晶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B、 C+2CuO
2Cu+CO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
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正确;C、CuCl2+2NaOH═Cu(OH)2↓+2NaCl,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
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D、S+O2
S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
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错误。故选 B。
点睛: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4
10.锰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锰元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 为25 C. 元素符号为 Mn 【答案】D 【解析】
B. 属于金属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为 54.94g
7.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SiO2),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A. -4
B. -2
C. +2
【答案】D
【解析】
D. +4
3
氧元素显−2 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 则 x=+4 价。故选 D。
8.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A. 食盐 NaCL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错误;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错误。故选 B。
17.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相对应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D、CO(NH2)2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 A。
点睛: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
5
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1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C. ③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C 【解析】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蒸馏水
B. 石灰水
【答案】A
【解析】
C. 果汁
D. 河水
A、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正确;B、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错误;
C、果汁中含有水分和维生素,属于混合物,错误;D、河水中含有水和杂质,属于混合物,错误。故选 A。
点睛: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 2017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N-14 Na-23 S-32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其中第 1-15 小题每小题 2 分,第 16-20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
分 45 分。)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18.如下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20℃时,a、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 50℃时,把 50g 的 a 物质加入 50g 水中得到 a 的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75g D. 将 50℃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a>c 【答案】A 【解析】 A、 20℃时,a、c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 曲线可知,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正确;C、50℃时,a 物质的溶解度是 50g,所以把 50g 的 a 物质加入 50g 水中得到 a 的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75g,正确;D、20℃时,b 物质的溶解
B. ①③表示的是离子 D. ②④元素组成的物质由离子构成
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由于①和②核内质子数都是 11,所以属于同种元素,
正确;B、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①③中质子数≠电子数,都属于离子,正确;C、③④的最外层电子
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D、②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1,易失去形成阳离子,④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7,
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正确;C、若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利
用的是隔绝氧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正确;D、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
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错误。故选 D。
6
1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答案】C 【解析】
A. 酒精挥发
B. 铜丝折弯
C. 海水晒盐
D. 纸张燃烧
【答案】D
【解析】
A、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钢丝折弯只是形状的改变,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过程,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
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故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