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策略人教版新课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策略人教版新课标
一、教给预习的方法,使学生有章可循地预习
1.培养"好习惯",保障学生掌握良好的预习方法
笔者所教的班是从一年级带上来的,现已五年级了。
第一学段时,笔者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朗读课文,划一划或抄写词语等一些简单易操作的作业。
第二学段,朗读预习作业中增加了默读形式,并把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段标注出来,对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打上"?"等。
第三学段,要求写一写批注(写一写自己的理解感悟等),指导学生依据单元导语、学习提示、课后习题中的一些问题,默读课文后,试着到课文中划出有关句子或者概括着写一写。
2.鼓励"自主性",引导学生创新科学的预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预习品质至关重要。
因此培养学生自主设计预习题展开预习,是预习方法指导的最终目标。
在第一、第二段预习方法指导的基础上,学生能逐渐体会和把握设置预习题角度、思路、做法,这样的"体会"与"把握"将逐步成为独立预习的能力。
到了第三学段,笔者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依据课文自主开发设计预习题,并及时给予他们有效的指导。
二、丰富作业的形式,使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
1.基于文本,凸显文体
从尊重文体特点出发,根据不同体裁的文本设计相应预习作业。
每一册语文书都会有说明文性课文,有叙事类课文,有抒情类课文,有诗歌等。
不同体裁的课文教学的训练点不同,预习作业的形式也就不同了。
不同文体要设计不同题目,关键要指引学生试着去探索文本深处的精髓。
设计作业时,笔者根据教学目标精心策划,题目有很强的针对性,充分体现出文本的文体特点,突出语用性,为学生的预习起到引领作用。
2.基于年段,凸显梯度
不同年级学习要求不同,不同年段学生能力不同。
因此,预习单设计不能各个年级一贯到底,而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学情,设计难易不同、重点不同的预习单,体验由"具体任务"指导型--"流程提纲"开放型的预习。
3.基于内需,凸显差异
同年段学生也有差异,发展有不同,环境有参差,如提出统一要求,必然会
扼制部分学生的预习积极性。
因此,预习作业设计要关注不同水平的学生,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检查时也应该区别对待。
除考虑文体特点,学生年龄层次,自我需求的不同,我们还要追寻作者原意,贯彻编者意图,依据单元主题等设计出形式各异、侧重点不同的预习作业,从本质上促进课堂教学。
三、跟进反馈的信息,使学生有效率地学习
1.分类处理预习单,了解学情
上课之前笔者每次都会认真整理上交的预习单,然后将预习成果进行归类、统计,了解学习起点、学习疑难、兴趣所在……如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所占的比例,共同的疑难之处,资料查阅的情况等。
这样既清楚地掌握了学情,也为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起到很好的参考依据。
笔者根据预习单反馈情况,及时修改本堂课教学目标及教学预案。
2.及时调整教学,突出重点
笔者依据预习单反馈信息调整课堂教学,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简单处理;存在疑惑的,课堂解疑(以学生的疑问为基础展开教学或者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疑难);兴趣浓厚的,重点学习。
课堂上及时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或结果进行检查,主要是检查常规的预习作业和分层次性的预习作业,以便了解学生的预习态度、能力及效果。
3.多形式评价,激发兴趣
预习评价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评价主要体现在预习单的批改及课堂反馈中。
每个孩子都有惰性,如果教师没能及时检查反馈,那么预习就形同虚设。
因此一定要有评价机制,督促孩子认真完成每一次预习。
如笔者采用五星制评价方式,特别认真的得五星,较为认真的得四星,以此类推,并将得到五星的预习作业单贴在后面展览板上供同学们学习。
在课堂上,通过反馈情况及时点评学生的预习情况,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四、总结
从指导这届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实践看,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课前预习,教学第一课时所需的诸多内容得到"预热",有效减缓了第一课时压力,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底气"、展示的欲望与表现的机会,为第三学段向第四学段的学
习架起一座"引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