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教学反思(10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乡偶书》教学反思(10篇)《回乡偶书》教学反思第一篇: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2、齐读、指名读。

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自学讨论}
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生谈)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

(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

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
1.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 编故事。

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

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

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回乡偶书》教学反思第二篇:
《回乡偶书》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叙事诗,是唐诗中的极品,它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告老还乡时,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画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我先从已学的古诗《咏柳》导入,引出诗人,再介绍诗人背景,使学生对诗人有个大概的了解。

接着提出要学好古诗,必须过四关:
一、我会认;
二、我会解;
三、我会读;
四、我会想。

过第一关,我会认,我让学生大声自读古诗,识记生字,特别讲解鬓字的字形,使学生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

过第二关,我会解,通过四种方法:
1、扩词;
2、换词;、
3、补充;
4、保留,
让学生自悟古诗的大意,交给孩子理解古诗的方法,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过第三关,我会读,了解诗意后,我教给学生读诗的方法:
一是要理解诗人的心情,在理解诗人心情时,抓住客字重点讲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