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常见病态和补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漆常见病态和补救:
所谓病态是指油漆施工前后出现的影响油漆质量的某些异常现象。

7.1油漆使用前的病态
7.1.1发浑:清漆不透明,产生的混浊现象称为发浑。

主要原因是溶剂选择不当,吸潮、含水等。

选择合适溶剂,轻度的可视情况加入一些丁醇、松节油、苯类解决。

7.1.2变稠:原因是:漆料酸价高,与碱性颜料发生皂化反应;桶罐漏气,溶剂挥发;桶内混入水份;贮存温度过高,使漆料加速聚合。

补救办法:加入相应溶剂,有水的加水,适量丁醇,搅拌均匀调整粘度后使用。

7.1.3沉淀结块:原因:是贮存时间过久;颜料比重大;油漆粘度过低;细度大。

补救办法:轻者将上部漆液倒出,把沉淀物先搅开,再加入漆液搅拌均匀后使用。

7.1.4结皮:首先讲明氧化干燥的油漆含有催干剂,油漆刷后溶剂挥发而氧化干燥,一般是按照标准控制时间,干燥太快容易影响漆膜的耐候性。

产生结皮的原因:一般是桶盖不严漏气或装桶不满;或表干催干剂量加入量大;漏加防结皮剂;施工过程容器敞口放置。

个别桶出现结皮,应揭去漆皮过滤后使用。

施工是如需要放置,应在上边撒一层稀释剂。

如是硝基漆结皮可用香蕉水把结皮溶化使用,不影响质量。

7.1.5假稠:又称触变,静止时象肝化,搅拌时流动,多发生立德粉,碳黑的色漆中,一般不称为漆膜病态。

7.2油漆施工过程病态
7.2.1流挂:油漆在垂直表面施工,漆液向下流淌的现象叫流挂。

原因是喷涂或刷涂时粘度太小;喷涂或刷涂过厚;喷涂压力偏大,喷距过小;选择溶剂挥发太慢。

一般是提高施工粘度,调整喷涂压力和加大喷距,合理选择溶剂,建议冬季使用挥发快的溶剂如二甲苯。

7.2.2咬底:上层漆将底层漆的漆膜软化咬起的现象称为咬底。

底漆未干透,上层漆的溶剂太强;底面漆不配套。

注意底漆和面漆的配套:如使用铁红醇酸底漆打底,上面可使用醇酸漆、氨基漆、硝基漆。

注意两层漆之间的施工间隔:醇酸磁漆、调和漆采用湿碰湿工艺施工可避免咬底现象。

7.2.3慢干和返粘:漆膜在标准规定时间内不干或干后又发粘的现象。

醇酸类油漆属于氧化干燥类油漆,只有在通风场所才能干燥。

油漆出厂前都进行干燥检验,如果干性不合格是不能装桶出厂的。

一般出现问题主要是以下原因:使用稀释剂不当,稀释剂挥发性差;施工湿度太大,房间密封太严,缺氧气;物体表面处理不净,粘有油污或蜡质物等。

建议使用标准稀释剂;在通风处施工和干燥;施工前处理干净物体表面,用溶剂清除油污或蜡质等。

7.2.4起粒:油漆施工后,漆膜表面不平滑而产生细小颗粒的现象。

多发生挥发性漆,主要原因是溶剂使用不当挥发太快;喷涂粘度过高,风压大,喷距过大;漆中混入机械杂质有未过滤;物面处理不净。

7.2.5发白:漆膜干后泛白或产生无光斑点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施工过程湿度太大,溶剂挥发过程,漆膜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致使水汽凝聚在漆膜上。

一般快干挥发性漆(如硝基、过氯乙烯、热塑性丙烯酸漆)中含有大量底沸点溶剂和稀释剂,容易发白。

加入防潮剂和适量高沸点溶剂(如丁醇、丁酯)调整溶剂;改善施工环境避免高温湿下施工;放净空气压缩机中的水分;高湿季节尽量不使用硝基漆施工,如必须施工可用化白水(硝基漆防潮剂)进行喷涂。

7.2.6起皱:漆膜在干燥过程急剧收缩成很多皱纹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漆膜过厚,外干内不干;头道漆表干,没有实干时既喷第二道漆;使用稀释剂不当。

纠正办法:改善施工方法,适当减少漆膜厚度;待头道漆干燥后再涂第二道;目前市场上伪劣稀释剂多为焦化苯、混合苯溶解力强,在醇酸调和漆中使用最容易出现起皱现象,严重时甚至把下边涂的漆抓掉。


议使用正规的醇酸稀释剂或松香水(200#溶剂油)。

7.2.7桔皮:漆膜表面形成类似橘子皮的现象。

原因是喷涂时,漆液粘度过大,压力大,喷嘴小,喷距不合适;溶剂沸点太低挥发太快,致使漆膜来不及流平。

改善施工,更换溶剂,建议夏季使用挥发慢的高沸点溶剂如醇酸漆稀释剂。

7.2.8渗色:上道漆把下道漆溶解,使下道漆颜色渗到面漆上的现象,称渗色,又叫咬色。

红色漆和沥青漆上喷漆容易发生该现象,或含醇溶类染料也容易发生。

一般在大红漆和沥青漆上不要喷浅色漆。

7.2.9起泡:漆膜表面出现大小不同泡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施工错误,如底漆未干即涂面漆;物面含有水份或施工环境十分潮湿(空压机内有水);或在多孔物面上涂快干漆。

改善施工和环境方法,待底漆干透后再涂面漆。

7.2.10剥落:漆膜失去附着力脱离物面或与下层漆不结合而脱落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物面不洁沾有污油、浮尘、水份,冬季物面上有薄冰;物面处理不当,如水泥或木材表面未经打磨就刮腻子或涂漆,则面漆的油分被底材吸收;底面漆不配套,此现象多发生在过氯乙烯,乙烯漆类;底漆干燥时间太久,未经过打磨就直接涂面漆也容易引起层间附着力不好。

7.2.11施工后乳胶漆掉粉、起皮、剥落:主要原因是物面不洁沾有油污、疏松物、水份;施工不当刮涂腻子粉料太大无粘结性,不耐水;刮的腻子层太厚,里面干不透。

防止办法:处理好基层,彻底铲除疏松物,清浮尘油污;除根据不同场所正确选择乳胶漆,如:厨房、卫生间等潮湿环境选择高档次乳胶漆;涂乳胶漆以前先喷或刷抗碱底漆或封固底漆,使基层坚实干净,以增强乳胶漆的附着力;更换粘结性好粉料适中的腻子;建议腻子只作为填补坑凹处,施工时不要满刮腻子,外墙最好不使用腻子。

对于无粘结性的腻子,上面涂的乳胶漆越好,越容易剥落。

原因是乳胶漆粘结性好把下面的腻子层抓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