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3.1 物体的内能》

合集下载

13.1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

13.1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
2. 内能的影响因素:学习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3. 改变内能的方式:掌握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影响,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体的内能,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将两个玻璃瓶分别装入相同质量的热水和冷水。
2) 用温度计测量两个玻璃瓶中水的温度,记录下来。
3) 将两个玻璃瓶用胶带密封,分别进行以下操作:
a. 对热水瓶做功(如用力摇晃瓶子);
b. 对冷水瓶进行热传递(如将瓶子放入温水中)。
4) 观察并记录两个瓶子中水温度的变化,分析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影响。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内能的影响因素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总结归纳: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内能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3. 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二、当堂检测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特设计以下检测题:
1. 选择题:
(1)物体的内能是指:
A. 物体的宏观运动能量
B. 物体的微观粒子运动能量总和
C. 物体的热能
D. 物体的化学能
(2)以下哪个因素不影响物体的内能?
A. 温度
B. 质量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内能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设计预习问题,如“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区别?”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内能内容做好准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1《物体的内能》说课稿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1《物体的内能》说课稿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内能的存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内能的改变现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激励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1《物体的内能》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这一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位于热学模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温度、热量等基本概念,为本节课内能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内能的定义、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内能的改变等。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及其与宏观热现象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掌握内能的改变方式,了解热传递和做功对内能的影响。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
2.生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探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课堂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和思考过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学生讨论: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猜想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物体的内能课件 (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物体的内能课件 (新版)沪科版

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yīn sù)有关呢?
结论:内能(nèi nénɡ)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 有关. 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
1.热传递(吸热或放热)
2.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
想一 想
cuō shǒu)时手 变热了
第七页,共12页。
课堂练习:
请回答
1.改变物体内能(nèi nénɡ)的方热式传有递
做功

.
2.物体内部
(chuánd (zuògō 所有分子作无ì) 规则运动的ng动) 能 和
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
能.物体温度升高
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
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必和定增加,
.增加
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热传递的 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
第八页,共12页。
4.
请 回 答 (h uí dá)
第九页,共12页。
5.
第十页,共12页。
6.
第十一页,共12页。
第十二页,共12页。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rèjī)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
第一页,共12页。
一.
第二页,共12页。
二.内能(nèi nénɡ)跟温度的关系
温度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
(wēndù)越

分子(fēnzǐ)无规则运动越
分子动能就越大.
剧烈
组成这个物体的所有
分子的动能总和增加
这个物体的内 能也就增加
第三页,共12页。
第六页,共12页。
1.内能(nèi nénɡ)的定义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yùndòn动g)的能 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 能 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1《物体的内能》优秀教学案例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1《物体的内能》优秀教学案例
2.运用生动的例子,如热水冷却、饮料加冰块等,阐述内能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3.通过图示和动画,介绍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解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课堂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内能的变化,如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观察温度计读数的变化。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三)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若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实验、讨论、研究报告等任务。
2.鼓励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观点,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收获,提高学习效率。
1.通过提问方式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我们学习了哪些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冰雪融化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冰雪会融化?它与内能有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预测本节课可能涉及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新知
1.结合课本,详细讲解内能的定义、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学会运用物体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物理现象,如热传递、物态变化等。
3.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简单的节能方案,分析生活中内能转换的实例。
a.内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b.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3.1物体的内能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3.1物体的内能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教案:13.1 物体的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介绍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焦耳(J)。

3.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4.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5.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单位以及与温度的关系。

2. 掌握内能的改变方式,并能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区分内能与机械能的概念,并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冬天感觉冷、夏天感觉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温度与物体内部能量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 介绍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讲解内能的单位,指出在国际单位制中,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3) 阐述内能与温度的关系,说明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4) 介绍内能的改变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

(5) 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强调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烧水时水温升高、摩擦生热等,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这些现象。

4. 随堂练习:(1) 判断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2) 选择题:下列现象中,属于内能改变的是()A. 抛物线运动B. 冰融化成水C. 划火柴D. 风吹树叶5.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内能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3.1 物体的内能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3.1物体的内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3.1物体的内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3.1物体的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介绍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以及内能的单位(焦耳)。

2. 内能的特性:讲解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以及状态之间的关系。

3. 改变内能的方式:阐述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对内能的影响,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热力学第一定律:介绍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解释内能的变化与外界对物体做功和热传递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和影响因素。

2.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判断内能的变化情况。

3. 了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够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释相关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物体质量、温度、状态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物体质量、温度、状态的关系、改变内能的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热水瓶、冷水、热水、温度计。

2. 学具:笔记本、笔、热水瓶、冷水、热水、温度计。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观察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 概念讲解:讲解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的单位和影响因素。

3. 实验演示:用热水瓶和温度计演示热传递和做功改变内能的过程。

4.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问题,判断内能的变化情况。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热力学第一定律: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3.1 物体的内能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单位:焦耳影响因素:质量、温度、状态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的变化等于外界对物体做功加上热传递的能量七、作业设计1. 解释下列现象:(1)冬天,双手相互摩擦会感到暖和。

(2)把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会变冷。

2.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1)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 物理 课件 13.1物体的内能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 物理 课件 13.1物体的内能

(1)物体的温度达到0℃时内能为0吗?
(2)固体、液体有内能,气体有没有内 能呢?
(3)运动的物体有内能,那么静止的物 体呢?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改变内能的方法
人用力钻木, 会使物体的温 度升高,这是 通过什么途径 来改变物体内
能的
饮料和冰块放在一 起,它们的温度会 发生变化,这是通 过什么途径来改变
3.下列事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B A.用大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 B.火箭升空过程中,燃气对外做功 C.冬天对手哈气,手的温度升高 D.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谢谢
16. 请你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要让自己变成你真心会喜欢的样子。 1.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 5. 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 1.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6. 快乐是一时的。幸福是值得反复回味的。 13. 没有哪种教育能及得上逆境。 13.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荀况 7. 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5. 成功这件事,自己才是老板! 12. 勤奋可以弥补聪明的不足,但聪明无法弥补懒惰的缺陷。 9.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 状态比能力更重要,行动比知识更重要! 8.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4. 庸人的缺点就在于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容易失去理智,而成功者则善于把握这个尺度,谨慎处事。 13. 逆境是人生的摇篮,磨炼是成功的良伴,挫折是英才的乳汁,失败是胜利的基石。 9. 世上最坚硬的物质是思想,而最柔软的东西是情感。 13. 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 9.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放在热水中烫
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3.1物体的内能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3.1物体的内能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3.1物体的内能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在本次活动中,我以《物体的内能》为主题,旨在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了解和掌握物体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一、设计意图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物体内能的概念。

通过观察和操作,他们能够了解物体内能与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能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

3. 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物体内能与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冷水、石头、木块、温度计、烧杯等。

2.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套件,包括石头、木块、温度计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石头和木块的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石头和木块的温度变化与内能的关系。

2. 实验一:观察石头和木块的温度变化。

将石头和木块放入热水中,让孩子们观察它们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3. 实验二:观察石头和木块的温度变化。

将石头和木块放入冷水中,让孩子们观察它们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4. 实验三:观察石头和木块的温度变化。

将石头和木块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让孩子们观察它们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物体内能与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 活动难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次活动的效果,并根据孩子们的反馈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物体内能的变化,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设计和操作在本次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实验来让孩子们观察石头和木块的温度变化。

九年级物理全册13.1物体的内能课件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3.1物体的内能课件新版沪科版

03 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发高烧的病人常用湿毛巾冷敷 , 冷敷时 , 热 从 人体 传给 毛巾 。 人体和毛巾的内能有改变吗 ?
有 , 人体的温度降低 , 内能减少 , 毛巾的温度升高 , 内能增多。
03 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
太阳能热水器
凸透镜点燃木柴
如下图 , 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 团硝化棉 , 迅速向下压活塞 , 硝化棉燃烧起来了 , 这是为什么呢 ?
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 , 空气的内能增大 , 温度升 高 , 达到硝化棉的燃点 , 导致硝化棉燃烧。
03 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将一根铁丝快速反复弯折数十次 , 铁丝弯 折处会发热。
九年级物理全册13.1物体的内能课件新版沪科版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
1 课堂导入
自古以来 , 人们就在不断地寻 找与热有关的某种能量。
〞热”是一种能量吗 ? 它能做功吗 ?
1 课堂导入
学习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 , 知道内能的单位焦耳。 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3.知道対于同一个物体 , 温度越高 , 内能越多 , 温度越
04 热量
1.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必须存在温度差 , 热量传递的方向是热 量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 或者由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物体 的低温部分。 2. 在热传递过程中 , 传递的是内能 , 也可以说传递的是热量 , 而 不是温度。
05 典例分析
C 1. 以下关于内能的说法中准确的选项是哪一项:( )
低 , 内能越少。 4.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 课堂活动
空中飞行的足球具有动能
不停地热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最新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3.1《 物体的内能》教案.doc

最新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3.1《 物体的内能》教案.doc

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一)、复习复习机械能的知识。

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二)、情景导入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引入新课——内能。

【自主预习案】阅读教材,完成下列任务。

1、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于。

2、分子动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在不停地做,像所有运动的物体具有能一样,物体内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称为分子动能。

3、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这种作用力好似分子间连着一个看不见的弹簧一样,在弹簧被压缩或被拉伸时,弹簧具有。

当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间的“无形弹簧”被压缩或被拉伸,具有的势能叫。

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5、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内能的单位是。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课堂探究案】1、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演示实验: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红墨水,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水扩散的快慢。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3.1物体的内能2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3.1物体的内能2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13.1物体的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介绍内能的定义,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内能的单位:解释焦耳(J)作为内能的单位。

3. 内能的计算:讲解如何计算物体的内能,公式为E=mc²,其中E为内能,m为质量,c为光速。

4. 内能的改变:介绍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影响。

5. 内能与温度:解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内能的概念,区分内能和机械能。

2. 学生能够使用焦耳作为内能的单位,计算物体的内能。

3. 学生能够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影响,以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计算,内能的改变。

难点: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烧水时水温升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温升高。

2. 讲解内能的概念:在黑板上写出内能的定义,解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3. 讲解内能的单位:解释焦耳作为内能的单位。

4. 讲解内能的计算:通过PPT展示公式E=mc²,解释如何计算物体的内能。

5. 讲解内能的改变:通过PPT展示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影响。

6. 讲解内能与温度:通过PPT展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7.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计算内能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计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内能的概念2. 内能的单位:焦耳(J)3. 内能的计算:E=mc²4. 内能的改变:做功,热传递5. 内能与温度: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内能的概念,区分内能和机械能。

2. 使用焦耳作为单位,计算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的内能。

3. 解释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影响。

4. 解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答案:1.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机械能的区别在于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形状和位置有关。

1物体的内能课件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物体的内能课件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摩擦生热 __内__能__; (2)杯子里的水很热 _温__度___; (3)液体沸腾要吸热 _热__量___.
例.关于温度、内能、热量说法正确的是(C )。 A.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了热量 B. 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一定是100摄氏度 C. 冬天搓手变暖是通过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大 D. 热胀冷缩中的“热”“冷”是指内能大小
本质:能量的转化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2.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本质:能量的转移
(1)条件:两物体间有温度差 (2)方向: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转移
(3) 结果:两者温度相同,到达热平衡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课本36页
(3)热传递包括热传导、对流、热辐射
①铁勺放在热水中变热( 热传导 )。 ②烧水时先下面热后全热(对流)。 ③在阳光下晒衣服( 热辐射)。
(2)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现象一:瓶塞被冲出 瓶塞具有了_机__械__能__
现象二:瓶内出现白雾 水蒸气遇冷_液__化__成小水珠 说明瓶内气体的温度_降__低__ 说明瓶内气体的内能_减__小__
说明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2)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温故而知新
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运动的分子具有分子动能
分子由于分子间相互 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 且有一定的间隙具有 分子势能
物体由于高度位置具有 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具有 弹性势能
13.1 物体的内能
动能 + 势能 = 机械能
分子动能 + 分子势能 = 内能
能不能说机械能就是内能?

1物体的内能 课件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物体的内能 课件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1.(202X莆田)如图13-1-4所示是古人锻造铁器的过程。 关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加热和锻打属于热传递,淬 火属于做功 B.加热属于热传递,锻打和淬 火属于做功 C.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锻打属于做功 D.加热和淬火属于做功,锻打属于热传递
12.(202X成都)小李喜欢喝咖啡,冲调咖啡时总能闻 到浓浓的香味。以下关于咖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咖啡在变冷的过程中,内能不断增加 B.咖啡在变冷的过程中,以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 能 C.咖啡香飘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运动 D.咖啡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7.将一壶热水置于室内,过一段时间后水的温度降低,
它的内能
减(选小填“增大”“不变”或“减
小”),这是通过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8.在物理学中常提到“热”字,但其含义各不相同。
请将下列“热”的含义填入空格内:
(1)这盆水很热,这里的“热”是指温度 ;
(2)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是指热量

鸣笛的电水壶,烧水的过程中,水
的内能 增大 (选填“增大”
“减小” 或“不变”),壶嘴冒出的“白气”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水蒸气,仔细视
察发现出现“白气”的位置远总离是在
(选填
“远离”或“靠近”)壶嘴的位置,水开时测量水温
是98℃,原因是小当于时的大气压
(选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15.(202X云南)用相同的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
两种晶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
13-1-7所示。当加热至2min时,将甲和乙紧密接
触在一起,它们之间 不会 (选填“会”“不会”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3.1物体的内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3.1物体的内能

练一练
2.在下列选项中,物体内能是通过哪些 方式改变的?
A.钻木取火 B.太阳能热水器水箱中的水被晒热 C.行驶的汽车,轮胎会变热 D.划火柴,火柴燃烧
练一练
列现象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
A、放在火炉边的物体温度升高了; B、把一杯热水放在冷水中冷却; C、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变热; D、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
二.改变内能的另一种方法---热传递
金属勺子放在 热汤中,温度升 高,内能增加
食品放入电 冰箱,温度降 低,内能减小
在太阳的照射 下,太阳能热水 器中的水温度 升高,内能增加
热传递改变内能
A.低温物体吸热
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
B.高温物体放热
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
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
热传递
练一练
4.对于发高烧病人,除了打针吃药,我们还 有物理方法帮助降体温。
发高烧的病人常用湿毛巾进 行冷敷。冷敷时,热从__病__人_传给 _湿__毛__巾_。传热的结果,_病__人___的 温度降低, _湿__毛__巾_的温度升高。
练一练
5.在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D
A. 高温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比低温物体多 B.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C. 在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到 内能低的物体 D. 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一、内能
1.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
观察对比 :
想一想
①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
运动着的分子呢
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有动能.
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13.1 物体的内能(学习、上课课件)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13.1 物体的内能(学习、上课课件)

要增大一根铁丝的内能,你能想到几种不同的方法?
答案:从热传递角度,可以用火烧或放在热水中浸 一段时间;从做功角度,可以用铁锤用力地敲打、 用力来回弯折、在地面上不停地摩擦。
知识讲解
任务三:知道热量的概念及热量的单位
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发生转移
热传递过程中被传递的能量
高温物体 内能减少
热量
低温物体 内能增加
①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②思考是什么原因。
木塞被弹出 铁管管口出现雾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知识讲解
任务二: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实验探究
自主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在生活和生产中还 有哪些改变物体温度的实例。
实验:使用酒精灯加热物体 实验步骤:将铁丝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让一名同学手握铁丝的另一端。 总结:加热使铁丝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内能 从铁丝的一端传到另一端,另一端的温度也升高 了,内能增加了,物体的内能改变了。
注意:一个物体可以没有机械能,但其一定具有内能。
知识讲解
合作探究
任务二: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阅读课本并思考如何去判断一个物体的内能是否发生了变化?
物体温度变化,即说明物体的内能 发生了变化。
知识讲解
任务二: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实验探究
用空气压缩引火仪引燃硝化棉
①可以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产
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讲解
任务一:知道内能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合作探究
一杯冷水与一杯热水相比较,哪一个的内能更大?
温度是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
将等质量的墨水分别倒入冷水和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知识讲解
合作探究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

物质流动, 发生在气体或液体中。
棉被晒 得暖乎
热辐射 不需要介质
以上三例说明,热传递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普通的一根铁丝,我们能通过哪些
方法使它的温度升高?(使它的内
能增大)
A、放在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下晒
B、在石头上摩擦
C、放在热水中烫
D、放在火上烧
E、用锤子敲 G、用力反复弯折
F、放在手中捂
请进行分类:
做功: BEG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温故而知新
1、物体的机械能包括哪些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2、分子动理论包括哪些?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想一想
物体由于做机械运动而具有机械能, 物体内大量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着,且分 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力。
实质
1、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 将 机械能 转化为 内 能 ,
是能量的 转化 。 2、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 将内能从 高温物体 转移到 低温物体 ,或者 将内能从物体的 高温部分 转移到 低温部分 , 是能量的 转移 。
热传递发生的前提:存在 温度差 。
自学提纲
1、物体的内能?其单位? 2、物体的内能大小与什么有关?为什么? 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4、热传递有那些形式? 5、热量的定义?及单位?
内能跟温度的关系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
它的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分子动能增大
组成这个物体的所有 分子的动能总和增加
它的内能就会增加
一个物体温度降低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0℃的物体的内能也为0( ) × 放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它不具有 任何形式的能( )
想一想
有一根铁丝,你能通过哪些方法 使它的温度升高?(使它的内能增加)
A、放在太阳下晒; C、放在热水中烫; E、用锤子敲 G、用力反复弯折; 总结 B、在石头上摩擦; D、放在火上烧; F、放在手中捂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 热传递 ※ 做功
实例分析
将铁丝放在热水中
பைடு நூலகம்
1、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铁丝,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热 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的转移
3、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可用 传递的热量来量度
1、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 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
你还记得吗?
热水 温水 冷水
还记得《分子动理论》吗?
分子 运动 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有能量吗?
物体的内能——
思考 物体的内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质量的大小、温度的高低
内能跟温度有什么关系?
结论:
增加 减少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 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多( × ) 20℃ 的 水 一 定 比 80℃ 的 水 内 能 小 ×
什么叫热量
(1).定义: 在热传递过程中,转 移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用符号Q表示
(2)、热量(Q)的单位: 国际制单位为焦耳,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惑?
作业:
预习下一节
再见!
用锯子锯木头,锯条发热了。 阳光下的冰块很快就熔化了。 用热水袋取暖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过一
会,气筒壁发热
讨论
若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温度是否一定升高? 若物体内能增加,是否一定是吸 收了热量?
用打气筒通过塞子的孔往瓶里打气,这 是用_________的方法使瓶里的气体内能增加, 温度升高;当瓶塞跳起来,是 对_____做 功, 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遇 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观 察到“雾”这种现象。
传递热量 的多少 做功的 多少
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下列图示现象是利用什么方 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钻木取火
天冷了,搓搓手。
哟!屁股真烫呀!
小青蛙:天冷了,晒晒太阳!
下列图示现象是利用什么方式 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水壶烧水
壶里的水沸腾时, 壶盖常会向上跳动
火箭升空
下列现象是利用什么方式改变物 体的内能的?
2、做功过程中,是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 3、在做功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可用 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改变物体的内能
方式
内能如何变化
能的种类 是否改变
如何量度改 变了多少

传 递
做功
(机械功)
物体吸收热量, 不变 内能_____; 内能的 物体放出热量, 转移 内能_____。 对物体做功, 改变 内能_____; 机械能与内 物体对外做功, 能相互转化 内能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