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编者叶华斌
本专题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认识实验方案的设计。

3.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4.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1.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2.实验探究:
①粗盐的提纯;
②NH4+、CO32-、Cl-、SO42-、K+等离子的检验
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⑤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
课时训练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本课时课标要求:
1.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空气 B.纯碱 C.乙醇(C2H5OH) D.氯化钠
2.下列各类物质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的有()A、单质B、氧化物 C、盐 D、含氧酸
3.用Mg、MgO、Mg(OH)2、H2SO4溶液、CuSO4溶液五种物质两两进行反应,能得到MgSO4的方
法有()
A.3种 B.4种 C.5种 D.无法确定
4.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2HCl+CaCO3====CaCl2+H2O+CO2↑ B.Zn+H2SO4====ZnSO4+H2↑
C.C +H2O 高温 CO +H2 D.Fe3O3 +3CO 高温 2Fe +3CO2
5.请填写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按物质组成分类法填写物质类别
名称生石灰硫酸铜氖气氯化铁氢氧化镁化学式CaO Ne
类别
6.盐酸是一种非氧化性强酸,不但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还能与下列物质反应:①铁、②氧化铝(Al2O3)③氢氧化铝④碳酸氢钠等,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反应类型。

①;②;③;④。

上述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

7.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那些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①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制氧气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③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④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共热制取氨气
⑤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木炭层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判断依据是。

8.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

下列氧化物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有;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有;①Na2O②CO③CO2④SiO2⑤SO2⑥CuO⑦Fe2O3。

请在上述酸性氧化物中任选一种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
本课时课标要求: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及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的量是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B.0.012kg12C中所含有原子数目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 A表示,等于6.02ⅹ1023mol-1 C.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D.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或电离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系数比即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 ) A.lmolH约含有6.02ⅹ1023个氢原子 B.等质量的O2和O3中所含氧原子个数相同C.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碳原子数相等 D.2molH2S04中含2molH+
3.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 A. 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B.48.3gNa2SO4·10H2O中所含水分子的数目为0.15N A个
C.71 g Cl2所含原子数为N A
D. 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4.填写下列表格:
物质摩尔质量/g•mol-1质量/g 物质的量/mol 分子数
CO2 1.204ⅹ1024
H2O 0.1
H2SO424.5
6.4molNa2CO3与 molNa2SO4所含氧原子数相等。

7.0.8g的甲烷(CH4)是 mol,约含个甲烷分子、 g碳元素和 mol氢原子。

8.9.8g硫酸与g磷酸(H3PO4)所含氧原子个数相等,它们所含的氢原子个数之比是,所含的分子数之比是。

9.已知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在相同条件下,有一贮气瓶在空气中称重为179 g,当充满H2后称得为152 g。

充满x气体时其质量为196 g,求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第三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
本课时课标要求:
1.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性质。

2.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N-14 O-16 S-32 Cl-35.5 Na-23 Mg-24 Al-27 Ca-40 1.a molH2和2a mol He具有相同的()
(A)分子数 (B)体积(C)原子数(D)质量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反比
B.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C.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D.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体积相同,气体分子数必然相等
B.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C. 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是22.4L
D. 物质的量相同的粒子集体,其粒子数必然相等
4.在标准状况下,与8.8g CO2的体积相等的N2O的是()A.质量为8.8g B.物质的量为2mol C.体积为44.8 L D.分子数目为6.02ⅹ1023 5.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g)跟3体积Y2(g)化合生成两体积气体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 XY3 B. XY C. X3Y D. X2Y3
6.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 ) A.11.2 L H2和0.5 molCO2 B.18 mL H2O(4℃)和2ⅹ105Pa,27℃ 32 g O2
C.1 molCO和88 g CO2 D.27℃,22.4 LCl2和含4 mol氧原子的H2SO4
7.质量相等的下列气体中,分别放到同体积的密封容器中,同温下,压强最大的是( ) A.H2 B.O2 C.C2H2 D.N2
8.质量相等的下列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A.CO2 B.SO2 C.CO D.CH4
9.在相同条件下,下列气体中密度最大的是 ( ) A.H2 B.O2 C.C12 D.HCl
10.在标准状况下,10 g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为6.72 L,则此混合气体中CO和CO2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A.1:1 B.2:l C.3:4 D.1:2
11.实验室要制备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碳89.6L,需要含CaCO380.0%的石灰石 g。

12.用含NaOH 4g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2NaOH+C12==NaCl+NaClO+H2O),最多能吸收标准状况下的氯气多少升?
第四课时物质的分散系
本课时课标要求: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了解交替的性质及应用。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初步了解常见的电解质及其电离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1.
分散系溶液胶体悬浊液乳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
外观
特点
实例
2.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 稀溶液,得到红褐色透明的分散系,该分散系是。

如何用简便的方法确定该分散系不是溶液:。

3.明矾[KAl(SO4)2·12H2O]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其原理是。

4.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现有①石墨②铜③硝酸钾④食盐水⑤蔗糖⑥烧碱。

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
(填序号),写出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5.根据厦门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厦门市经常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

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
B.向豆浆中加入石膏,可使豆浆胶体发生聚沉制得可口的豆腐,
C.用平行光照射棕黄色的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时,都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7.下列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A B C D
电解质Fe NaCl CaCO3HNO3
非电解质C12H22O11BaSO4SO2H2O
7.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HCO3==== Na++ H++CO32- B.Ba(OH)2====Ba2++OH—
C.Al2(SO4)3====2Al3++3SO42— D.H2SO4====H2++SO42-
8.酸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电解质,下列电解质能电离产生氢离子,但不属于酸的是()A.NaHSO4 B.H3PO4 C.H2S D.NH4N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