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失去了 指导性。
分层(弹性)
• 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人教版三(下))
• 第一课时:
• ①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 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裸露、各式各 样”等词语。 ②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 概内容。 ③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023最 新 整 理 收 集 do something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 二、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的规 律和原理,应用系统的方法,在把握 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意等实 际状况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和教 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终点 ,将教学过程诸要素有序、优化安排 ,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2)重难点的联系
• 教学重点常常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
因为重点是新的知识结构中知识点
交集最多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时感到
困难的地方。
• 但重点并不一定都是学生的学习难点。
•
因为学习重点的依据是学科知识而
不是学生认知情况。
• (练习:自选一篇课文,试找出其中的 重难点。)
重难点确定的聚焦点
• 教材的序列点 • 理解的突破点 • 情感的暴发点 • 思想的支撑点 • 语言的训练点 • 情境的创设点 • 活动的支撑点 • 教学的拓展点
• A即Audience,意指“学习者”,它 是目标表述句中的主语。教学目标描 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 为。
• 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
《桥》
• 1、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 思想感情。
• 2、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课 文,积累课文特色语言,得到语感的有效 提升。
• 3、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 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 魅力。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
•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 • 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
教学设计的重点 ?
• 精心设计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尊 重、展现和发展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 式。
• 教师在学段、学年、学期教学规划的 基础上,进行单元(或章节)教学设 计和课时教学设计,最终形成课时施 教方案(教案)。
具体(基于课文)
• 目标指向清晰、主次分明、联系紧密。
•
首先,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宜
过多,一两个就可以了。核心的目标完成了,
其他目标也会在实现核心目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到Fra bibliotek实。•
其次,目标表述的内容是集中精细的,目
标要求要一目了然。
• 如“引导学生认识潮汐的成因及其相关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桥》
• 1、能抓住重点词句 • 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
感情。 • 2、让学生通过层层 深入的感情朗读课文, 积累课文特色语言,得 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 3、感悟老支书在危 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 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 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1、认识6个生字,会 写8个字,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2、用简洁的语言概 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领悟课文的环境 烘托、分层推进、设 置悬念表现人物品质 的表达方式。
三、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材 • 第二节 教学目标★ • 第三节 教学方法
第四节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组合 • 第五节 教学过程的设计◆ • 第六节 教学方案的编写 • 第七节 说课◆ • 第八节 实施★
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材
• 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发展 • 二、国外母语教材(略) • 三、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及其作用
• 教学设计专项练习
•
之重难点的确立:
• 解读课文《可贵的沉默》,运用聚焦 的方法确定课文的重难点。
(二)心中有“标”
• 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精神,将课标中的 目标与所教教材联系起来,明确所教 内容的目标。
(三)“目中有生”
•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兴趣、生活 经验、情感体验……是确定教学目标、 难点、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览全套,了解教材编排体系 中观:通读全册,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
通研整组,掌握训练序列与重点 微观:逐课琢磨,吃透教材
了解每课的编排意图→课文各方面→明确 在单元中的地位→确定目标、内容、重难点、教 学策略(说课稿、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的组成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设计 (四)教学方法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问题设计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范文系统—课文(主体)—示例、凭借作用
知识系统—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听说读写知识
汉语言知识、文体
—服务作用
知识、文学知识(辅助)
实践活动系统—练习题(册)—训练作用
助读系统—说明、提示、注释—帮助自学、解释说明
课堂练习:找出手中小语教材中的各要素。
• 四、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编写原则(P74 ,学生自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的编制依据
• (一)根据课标要求 • (二)根据教材特点 •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落花生》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会读“尝尝、吩咐、便宜
、石榴”;会分辨多音字“便”“种”; 会写生字“亩、尝、吩、咐、茅、榨、榴 ”,尤其是“茅”。 • 2.过程与方法: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好知乐知的勤奋精神。
• 要求:选定课文后,以后的教学设计专项作 业都以选定课文为设计对象,不得更改。
阅读、观看《小马过河》教学实录 《星月》课堂实录
讨论: “用教材”与“教教材”的不同。
(一)“胸中有书” 之
2、“教教材”与“用教材” (1)教学的视野不同:
“用~”站在课程的高度,调用所有的语言文 字材料。
“教~” 面对的是具体的课文,传授、理解 课文内知识、内容。 (2)课程与教学观不同:
四、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原则(P74,自 学) • 五、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
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发展
• (一)语文教材的定义 • 泛指: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
的一切书面的语言材料。 • 特指:P59,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
凭借。语文教科书、挂图、教学参考 书 • 专指:语文教科书
(二)古代语文教材
• C即Condition,意为“条件”,要 说明学生的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的,是目标表述句中的状语。条件是 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 范围,如“借助字典认识课文中的生 字词”等。
• D 即Degree,意为“程度”,即明确上 述行为的标准,是指学生对目标达到 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结果 的达成度。例如,“流利”、“完全 无误”等。
• B即Behavior,意为“行为”,要说 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 是目标表述句中的谓语和宾语。这是 目标表述句中的最基本的成分,不能 缺少。在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用 具体的行为动词来表述课堂教学目标 ,以增强教学目标的可观察性和可测 性,可采用“说出”、“背诵”等能 直接反映学生活动的动词。
课文教学设计方案案例
讨论总结:(自己总结—小组梳理—班级讨论)
• 教材分析有哪些内容?
• 1、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位置 • 2、课文内容大意 • 3、分析课文的特点与教育价值 • 4、学情分析 • 5、教学设计思路(简洁、宏观)
第二次全体作业:
• 教学设计专项练习
•
之教材分析:
• 自选课文一篇,并进行教材分析。
(三)国文教科书 (1)《最新国文教科书》1906,吴眺、高
元济、高风谦 (2)《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1912,武
进庄、武进沈 (四)国语教科书 (见教材第61页) (五)新中国成立后小学语文教材(略) (六)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
• 二、国外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 (学生自学内容)
三、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及其作用
• 教学现象:无视学生,走教案;
•
无视学生,忽视学段;
• →听不懂、不感兴趣,不能回答问题。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 一、教学目标的作用(讨论) • 二、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 三、教学目标的编制
一、教学目标的作用
• (一)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 (二)评价学生学习结果 • (三)评价教师教学效果
如人教版四(上)《观潮》第一课时的教学目 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②理解“潮来前”的景色特点,积累描写潮水的 句子; ③学有余力的学生仿写片段“潮来前”。
(三)编制程序:
• 阅读教材P55—56 教学目标的编制与表述
• 1、编制:宏观了解所教内容的位置; 确定教学目标;整理分层;具体描述 ;根据目标编制形成性测试题
蒙学读本: 《急就篇》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
集中识字、韵文化
•
《千家诗》
主要教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读写训练教材: 《文选》(《昭明文选》南 萧统)
•
《文章正宗》宋 真德秀
•
《古文观止》清 吴楚材、吴调侯
• 目标例句:“提供报上的一篇文章, 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 的句子分类,至少有85%的句子分得 正确。”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析判断下列教学目标的编制与表述存在 的问题,并尝试完善。
• aieiui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 1. 学会复韵母及ai ei ui及它们的四声,达到
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 2. 练习拼读音节,提高拼读音节的能力。正确 书写规定的音节。
• 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 运用所学知识。
2、生成性目标的表述方法
“用~”,课程内容 > 教材内容, “教~”,课程内容 =或 <教材内容 (3) 教材的作用不同: “用~”以教材为凭借,手段,是桥梁。 “教~”,以教材为全部教学内容,以教学 教材内容为目标。
(一)“胸中有书”之
• 3、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 (1)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区别 着眼点不同:
重点依据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 难点依据学生理解能力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差距。 特点不同: 重点相对确定,知识结构中的关键点,可以预设。 • 难点相对不确定,学生个体差异,可预设但不可预 定。 表现不同:重点一般是课文的重点段落、文本在教材 中的主要任务。 • 难点:陌生的、抽象的、难度高的。
三、教学目标的编制
(一)编制要求: 1、全面(三维)(知识、能力、情感) • 例:《树真好》(台湾二年级)教学目标: ①能运用简单的比喻与拟人手法描述对树的观
察; ②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模仿进行短篇儿童
诗的叙写; ③认识以树为中心的自然界互动关系。
2、适度(学段—最近发展区)
• 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提出新的可以预期 达到的学习目标的教学。
• 第二课时: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 课文的主要内容。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 果。③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 衡的道理。
学生的层次性
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教学目标,做 到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的有机结合。共同性 目标是为所有学生预设的,是基本的教学标准, 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达到,个性化目标是根据不同 层次的学生而预设的。
• 五、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 “教材编写的建议”
• 有兴趣的同学可比较人教版、北 师版和江苏版教材的编写体例与内容 等方面的特点。
五、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使用
(一)“胸中有书”——“庖丁解牛”
(二)心中有“标” (三)眼中有生
(一)“胸中有书”——“庖丁解牛”
1、“书”:宏观—中观—微观 宏观:了解不同版本教材整体特点
•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学内 容和学生的实际,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 指导,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动作技能 与情感态度为基础,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 体,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做到 既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又能在保证教学 质量的前提下,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 子”,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发展 新能力,不断丰富情感,不断完善人格。
2、表述
行为性目标—侧重外部行为的描述
生成性目标—侧重教学过程中的描述 表意性目标—侧重学生内部感受 (1)行为性目标的表述法(ABCD法) • A即Audience,意指“学习者”,它是目 标表述句中的主语。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 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规范的行 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
(1)行为性目标的表述法(ABCD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