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朝鲜首都汉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朝鲜首都汉阳
汉阳乃韩国古代地名,朝鲜王朝都城,现为韩国首都所在地。
又称作汉城,后改为首尔。
14-15世纪,高丽政权更迭,李成桂为首的豪族势力取代了王氏高丽,建立了新兴的王朝。
根据新王朝的要求和中原明朝皇帝的认可,新兴的王朝使用了古代半岛上第一个成型国家的名字朝鲜,意思是朝日鲜明之地。
1392年李氏朝鲜王朝建立,1394年即迁都至扬州。
为了表示对于中原汉王朝(不是汉朝)的仰慕和自己的一心向汉的决心....李成桂上书朱元璋,请求将扬州改名为汉城,即英语的hansung。
由于汉城位于汉江北岸,根据河北为阳的风水道理,这座城市又被成为汉阳。
韩国有个大学叫汉阳大学起名也源于此。
历史沿革
汉阳在汉代属县境,隶江夏郡,郡治在安陆。
沙羡县原治金口,东晋时迁鲁山(今龟山)却月城。
却月城是汉阳县境内的第一座城堡。
在月湖附近,今汉水人江所经之地,东汉戴监军所筑。
周回180步,高6尺,形如却月,故名,亦名偃月垒。
黄祖为江夏太守时,治石阳,别屯却月城,守沔口。
208年(汉建安十三年)孙权派凌统、董袭破黄祖军,屠却月城,城废。
刘表之子刘琦以却月城被屠,又在鲁山之南,凤栖山西,月湖港之东筑鲁山城,并作为江夏郡治。
后吴江夏太守陆吴亦治此。
南朝时齐竟陵太守房僧寄曾守此。
齐张乐祖率数千人助房僧寄,据鲁山城东北近江岸处,以土筑城垒。
后房僧寄等投降梁,城为梁所废,故名梁废城。
梁武帝萧衍在黑山北筑城以守鲁山,名萧公城,系军8所用之版筑上城。
朱衣《萧公城》诗云:鞭驱十万人,版筑飞尘埃。
可见筑城工程之浩大。
606年(隋大业M年)改汉津为汉阳县。
621年(唐武德四年)设沔州,治汉阳,故李白有《沔州泛城南郎官湖》诗。
当时在凤栖山筑汉阳城,周长1072丈(一说1772丈),有8个城门:东有迎春门,南有沙洲门,西有孝感门,北有汉广门,东南有朝天门,西南有汉南门,西北有下汉门,东北有庆和门(一作庆贺门)。
1121年(宋宣和三年)水涨城圮。
嘉定初年,知汉阳军黄于多次上禀两司总帅请筑城,竟未施行。
或说1274年(宋咸淳十年)才按照黄干的建议建起了新汉阳城,然查当年史实,元军攻宋甚急,人冬陷沙洋、新城,复州(今天门)降元。
元军在阳逻堡破宋夏贵之军双阳军、鄂州降元,似无建新城之可能。
明朝初年,在原城旧址上改筑新城,周长756丈,辟j4门:东朝宗门、南南纪门、西凤山门、北朝元门(后塞)。
汉阳城规模初步定型。
3个城门上分别有城楼。
朝宗楼为1424年(明永乐二十二年)知府程瑞初建,1448年(正统十三年)千户密福等重建。
正德以后知府孔凤、千户朱凤、陶震重修,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巡按御史史襄善又重修。
南纪楼、凤山楼亦为程瑞初建,知府孔凤等重修,知府刘本用重建。
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大火毁朝宗门、南纪门,4年后知府舒体震重建。
自然地理
汉阳区地处东经113度41分~114度16分,北纬29度58分~30度33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西南部,东濒长江,北带汉水,南抵沌口,西接蔡甸,呈三角形地带,东隔长江与武昌相望,有武汉长江大桥相连;北隔汉江与汉口对峙,有江汉桥和汉江铁路桥相连。
汉阳为武汉三镇之一。
区内地势低洼,有月湖、莲花湖等湖泊和龟山、凤凰山等山丘。
汉阳区地处武汉市西南部,与汉口、武昌隔江鼎立构成武汉三镇。
今天的大汉阳地区包括汉阳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和蔡甸区,东濒长江,北依汉水,是京广铁路大动脉与长江黄金水道十字交汇的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