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羊场管理制度标准版本(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羊场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1、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认真做好口蹄疫、羊四防等疫病的免疫工作。
2、严格按照要求贮运疫苗,确保药苗的有效性。
3、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疫苗包装及性状。
凡瓶子有裂纹、瓶塞松动及疫苗色泽、物理形状等与说明书不一致的疫苗严禁使用。
4、认真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剂量和方法进行。
5、免疫注射用具使用前后要严格消毒。
6、免疫注射时一羊一针头,以免交叉感染。
7、废弃疫苗及疫苗瓶要高温消毒,不得随意丢弃。
8、认真填写免疫档案。
详细记录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号、疫苗生产期、有效期、免疫剂量等。
9、免疫后两天内要注意观察猪的表现,发现有反应的要及时救治
10、定期对口蹄疫等病进行免疫效价监测,及时了解免疫效果,完善免疫程序。
用药制度
1、认真填写兽药购买、使用记录。
2、绝不使用人用药、伪劣药、原料药以及禁止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的化学品等违禁药物。
3、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未满休药期的生猪不得出售和屠宰。
4、不擅自改变给药途径、投药方法、使用剂量及疗程等。
检疫申报制度
1、跨省引进种羊、乳用羊或胚胎前,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申报备案并办理审批手续,经依法批准后方可引入。
引入后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加免,期满后经检疫合格再合群。
2、羊出栏、销售及迁移时,提前____天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报检点申报检疫,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3、自宰自食羊,也要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的方后屠宰食用。
疫情报告制度
1、尽好报告人义务。
当怀疑本场发生传染病时技术员或负责人要立即向畜牧局报告。
2、在报告的同时要采取临时措施。
(1)将可疑病羊隔离,派人专管和看护。
(2)对病羊停留过的地方和污染的环境、用具进行消毒。
(3)病羊死亡时,应将其尸体完整地保存下来。
(4)在法定疫病认定人到来之前,不得随意急宰,病羊的皮、肉、内脏未经兽医检查不许食用。
(5)发生可疑需要封锁的传染病时,禁止畜禽进出养殖场。
(6)限制人员流动。
3、报告内容:
(1)发病的时间和地点。
(2)发病羊数量、同群羊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3)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4)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4、报告方式。
书面报告或电话报告、紧急情况时应电话报告。
消毒制度
1、场门口消毒池内、羊舍门口消毒池、垫内的消毒液要定期更换、补充。
消毒池内的药液每周至少更换一次,保证有效;
2、选择高效低毒、人畜无害的消毒药品。
应根据消毒目的、对象选择贮备消毒药,不得选择对环境、生态及动物有危害的药。
3、圈舍每天清扫____次,周围环境每周清扫一次,及时清理污物、粪便、剩余饲料等物品,保持圈舍、场地、用具及圈舍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
对清理的污物、粪便、垫草及饲料残留物应通过生物发酵、焚烧、深埋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4、定期进行消毒灭源工作,一般圈舍和用具一周消毒一次,周围环境____月消毒一次。
发病期间做到一天一次消毒。
疾病发生后进行彻底消毒。
5、饲养用具要做到专栏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6、场内工作人员进出场要更换衣服和鞋,场外的衣物鞋帽不得穿入场内,场内使用的外套、衣物不得带出场外,同时定期进行消毒。
7、所有人员进入养殖区必须经过消毒室,经紫外线灯等消毒____分钟以上,更换鞋和衣帽,并对手、鞋消毒。
8、产房消毒。
进入产房前,地面和设备应冲洗干净并严格消毒,母猪全身洗刷干净并消毒后进入产房,分娩前严格消毒乳房和阴部,分娩完毕,再用消毒药抹拭乳房、阴部和后躯,及时清洗产房。
9、养殖场实行“干稀分离、雨污分流”排放。
干粪实行发酵处理利用,尿污进入沼气池处理利用,防止粪尿污染环境。
10、医疗器械(注射器、针头、手术剪等)用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
无害化处理制度
1、羊发生疫病死亡时,坚持“五不处理”原则。
即不宰杀、不贩运、不买卖、不丢弃、不食用,全部投入化尸池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
2、当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除对病死羊进行无害化处理外,还应根据县畜牧局的决定,对同群或染疫的羊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3、羊发生传染病时,一律不允许交易、贩运,就地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4、无害化处理过程必须在驻场兽医监督下进行,并认真对无害化处理的羊数量、死因、体重及处理方法、时间等进行详细的记录、记载。
5、无害化处理完后,必须彻底对其圈舍、用具、道路等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传播。
6、在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及疫病流行期间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染给人。
畜禽标识
1、新出生羊,在出生后____天内加施牲畜耳标;____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耳标。
2、羊首次加施耳标在左耳中部。
从外地引进的羊需要再次加施耳标的,在右耳中部加施。
3、羊的耳标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的耳标编码。
4、没有加施牲畜耳标的羊,不得运出养殖场。
5、耳标不得重复使用。
养殖档案
1、严格按规定每天如实、认真填写免疫、消毒、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的购买使用、无害化处理等养殖档案的内容,做到日清月结。
2、按规定保存养殖档案。
商品羊保存____年,种羊长期保存。
养羊场管理制度标准版本(二)
①规模养殖场应严格按照消毒规程进行场地消毒。
②生活区:办公室、食堂、宿舍及其周围环境每月大消毒一次。
③售羊周转区。
周转羊舍、磅称及周围环境每售一批羊后大消毒一次。
④生产区正门消毒池。
每周至少更换池水、池药____次,保持有效浓度。
⑤车辆。
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必须彻底消毒,随车人员消毒方法同生产人员一样。
⑥更衣室、工作服。
更衣室每周末消毒一次,工作服清洗时消毒。
⑦生产区环境。
生产区道路及两侧____米内范围、羊舍及活动场所空地每月至少消毒____次。
⑧各栋羊舍门口消毒池与盆。
每周更换池、盆水、药至少____次,保持有效浓度。
⑨羊舍、羊群。
配种怀孕舍每周至少消毒一次,分娩保育舍每周至少消毒____次。
⑩人员消毒。
进入羊舍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池,手洗消毒盆消毒。
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粪便
1、饲料采用合理配方,提供理想蛋白质体系配料,提高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的吸收效率,减少氮的排放量和粪的生产量。
2、清粪工艺。
羊场使用干清粪工艺,饲养员要及时将粪单独清出,不可与尿、污水混合排出,运至贮粪场。
3、粪便的处理。
羊场建有贮粪场地,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且贮粪场采取有效的防渗工艺,以防止粪便污染地下水。
粪便的处理采用好—氧发酵的方法,以杀死病原菌和蛔虫卵,实现无害化。
(二)污水
1、羊场的排水系统,生活使用水和污水两套排水系统,以减少排污的压力。
2、所有产生的污水严禁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羊场建有污水沉淀、过滤系统,污水经沉淀、过滤接近排污标准后方可排放。
羊场要尽量减少水的用量,即减小排污压力,又节约水源。
(三)病残死羊的处理
1、羊场病残死猪严禁出售、严禁随意丢弃,必须及时处理。
2、建有焚烧炉,病残死羊的尸体必须采取焚烧炉焚烧。
(四)羊场废弃物废弃物包括过期的兽药、疫苗、注射后的疫苗瓶、药瓶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它弃物。
各种废弃物一律不得随意丢弃,应根据各自的性质不同采取煮沸、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措施,并填写相应的无害化处理记录表。
养羊场管理制度标准版本(三)
为了提高养殖场的管理水平,提高效益,实施科学、规范、制度化管理,明确员工权力与职责,特制定本制度,请遵照执行。
养殖场在公司领导与管理指导下,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实行个人负责制,赋予一定的权力,承担相应的责任,权责统一。
一、基本制度
1养殖场人员实行个人负责制,赋予权力,承担责任,对公司负责。
2.各岗位员工坚守岗位职责,做好本质工作,不得擅自离岗。
3.做好养殖场的安全防盗措施和工作。
4.晚上,看护好场部的牲畜和其他物品。
7.遵守检验检疫有关法律和规定,诚实守信,忠实履行职责。
8.发现疫病和事项,及时报告公司,每日观察疾病发生情况,对疾病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如发生重要疫病及重要事项时,应及时做好隔离措施。
二、人员管理制度
1.不准喝酒,吸烟应远离易燃物品,同时不影响工作,不影响环境卫生。
2.保持养殖场环境卫生,不许将生活垃圾乱扔,应采取措施,生活垃圾要选好地址统一堆放,定期销毁。
3.保持水槽,食槽,牲畜舍清洁,工具摆放有序
4.服从领导指挥,认真完成本职工作。
5.养殖场物品实行个人负责制,注意保管、保养,丢失按价赔偿。
如因丢失影响生产,另行处罚。
三、卫生防疫管理制度
1.生活区的垃圾具备防护措施,及时清理,保持清洁。
2.食槽水槽每天清洗一次,保持干净。
3.外来人员不得随时进入养殖区。
4.病、死牲畜当天交由公司统一销毁处理。
5.不喂食发霉的饲料,过时的饲料。
四、种羊配种制度
1.认真登记配种公母,和所生羊羔,羊羔出生一周内打耳标。
2.接生后认真按照接生流程操作。
3.配种事宜由公司决定。
五、奖惩制度
1.对养殖场的疾病防治得力,挽救养殖场重大损失的;
2.进行自主创新,节约成本,成效显著的;
3.管理措施有力,使养殖场连续____个月没有发生事故的,等等。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受到一定的惩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受到一定的惩罚1.弄虚作假的,如考勤、采购作假的;
4.监守自盗或与他人合伙,使公司养殖场经受损失的,严重的交司法处置;
5.私自宰杀养殖场牲畜,死亡牲畜隐瞒不报的,照价赔偿,并追究法律责任;
6.出现养殖场无人看管时间超过____分钟的情况的等等。
养羊场卫生防疫制度
1.严格遵守门禁制度,禁止外来人员进入。
2、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和羊舍,必须更换工作服、鞋、帽,消毒后方可进入,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非生产人员及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生产区时,更换防护服,消毒后方可进入,并遵守本场防疫制度。
3.场容要整洁。
搞好羊舍内外环境卫生、消灭杂草、填干水坑,以防蚊、蝇孪生;
4、羊舍周围环境每2-____周消毒一次,小区周围及生产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消毒一次,生产区大门口、羊舍入口消毒池中消毒液应定期更换。
5.羊舍、羊体要经常保持清洁。
羊舍内春、夏、秋每月消毒一次。
剪毛后l-____周药浴一次,间隔一周再药浴一次。
每年春秋驱虫两次。
对寄生虫严重地区,要增加驱虫次数。
可用“虫克星”等粉剂口服或针剂肌肉注射驱出体内外寄生虫。
6、每批羊调出或转群,羊舍要彻底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并空圈5-____天。
7、羊场内严禁饲养禽、犬、猫及其它动物。
8、羊场内不准带入可能染疫的畜产品。
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羊及其它动物疫病,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羊的配种工作。
9.场内要有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
10.每天坚持打扫羊舍卫生,粪便要及时清除。
保持饲槽、水槽、用
具干净,地面清洁,舍内要定期消毒。
11.按畜牧部门的免疫计划进行预防注射。
每年春秋接种四联苗(羊快疫、肠毒血症、猝狙、羔羊痢疾)、布病菌苗。
对易感地区还要注射口蹄疫疫苗、羊痘、Ⅱ号____芽孢。
12.发生传染病时,要立即隔离病羊,迅速向畜牧部门报告。
加强对病羊的治疗。
并对健康羊和传染病可能涉及的羊群进行预防接种。
13.传染病羊要设专人管理,固定用具,并要特别注意卫生消毒,工作期间必须穿工作服,工作人员要进行清洗、消毒。
14.被传染病污染的羊舍、运动场、用具、饲槽、工作服必须进行彻底消毒。
焚烧垫草。
粪便经发酵处理后方可使用。
15.因传染病死亡或急宰的病羊,必须经兽医人员检查,并在兽医人员指导下处理。
羊场建设与养羊设备
羊场是羊的重要外界环境条件,为羊创造一个符合其生理要求和生产需要的良好生活环境,是养好羊的先决条件。
因此,对于羊场场址选择、羊舍建筑及其他养羊设备等,首先必须根据当地气候、水源、饲料生产以及交通条件等全面考虑,同时还要根据现在养羊数量和今后发展规模、设备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
划,使得羊场建筑布局和养羊设施既符合家畜卫生要求,又经济实用,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要求。
一、羊场场址选择
规模化养羊的羊场,场址的选择十分重要。
应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周密考虑。
既要兼顾当前生产实际,更要着眼于长远发展需要。
具体地讲,选场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场址地势应比较高燥,地下水位距地表在____米以下,最高地下水位需在青贮窖底部____米以下。
低湿环境容易使羊感染寄生虫病和腐蹄病。
因此,羊场应选在地势较高,并有____%-3纬的南向斜倾坡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通风干燥的地方,切忌在低洼涝地、山洪水道、冬春季风口处等地建场。
第二,场区附近要有水质良好、清洁而充足的水源,水量能确保场内职工生活用水、养羊用水及生产管理用水需要,不可在缺水或水质不良及水质污染的地区建场。
羊场还应建在居民点的下风方向、水源的下游,距居民点生活区至少____米。
第三,充分了解当地疫情,不能在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疫区建场。
为保证防疫安全,场址距主要交通干线(铁路、主要公路)应在____米以上。
第四,饲料来源充足。
特别是对肉羊、奶羊来讲,以舍饲为主,所需饲料总量较大,必须有充足的饲料来源。
首先,要考虑就地生产
的饲料种类和数量;其次,再考虑从附近地区及外地能购运的饲料种类和数量。
这要根据羊场养羊数量做统筹详实的核算。
第五,交通比较方便,便于运输。
还应注意邮电通讯及能源供给条件。
第六,如果是为引进的品种选建羊场,就要从所引品种的生态适应性考虑来选择场址。
所选地址应尽可能地接近引进品种原产地的自然生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