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随堂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这说明早期维新派()
A.猛烈抨击儒家传统文化 B. 倡导学习西方价值观念
C.注意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D. 力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2.19世纪晚期,某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文中的“维新党”是指()A.洋务派 B.维新派 C.保皇派 D.革命派
3.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A. 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C. 要求政府下令改革满人社会习俗,“断发易服”,采用汉人先进习俗
D. 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4.“对传统文化心态的挑战,迈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指的是近代中国人提出了()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D.“民主与科学”
5.1907年,孙中山呼吁“有仁者起,仗太平(天国)之所志”;1912年4月,孙中山指出:“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
”促成孙中山对太平天国认识变化的因素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B.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C.中华民国的建立D.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
6.“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
与此观念相似的是()A.中体西用 B.民主宪政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7.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
A. 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 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 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 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8.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人物的思想主张与这一观点相似的是()
A. 洪仁玕
B. 张之洞
C. 严复
D. 胡适
9.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
……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
”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A. 契约立国
B. 人民主权
C. 君主立宪
D. 以法治国
10.10.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针锋相对、誓不两立
B. 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C.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D. 相互交融、共生共长
11.中国近代由守旧到革新的历程非常艰难,几乎每走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如在由“夷务”到“洋务、西学”的演变过程中就曾经出现了激烈对抗的两个派别,他们分别是()
A.抵抗派和投降派 B.洋务派和顽固派
C.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 D.维新派和激进派
12.有人用“观念转变,黄金万两”来解释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哪项最符合这种解释()
A.沉重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3.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康有为在宣传西方政治学说时对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地位提出了挑战。
其思想特点是()
A. 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 把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C. 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4.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维新变法思想最突出的作用是( )
A.宣传变法思想
B.促进思想解放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实行君主立宪
15.康有为的变法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A. 三权分立学说
B. 民主共和思想
C. 阶级斗争学说
D. 君主立宪思想
16.“议院设而废君,大逆不道之事多矣……民主万不可设,民权万不可重,议院不可变通。
”持这一观点的政治派别是( )
A.顽固派 B.立宪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17.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
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
这表明严复()
A. 抛弃了进化论思想
B. 认识到了西方文明的本质
C. 欲从传统思想中寻找价值
D. 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18.林则徐第六代嫡孙女林岷女士曾耗时13年写成《林则徐与中国图录》一书。
林女士在书中写的内容不可能有( )
A. 林则徐组织人员翻译外国报刊,了解西方
B. 林则徐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富国强兵
C. 林则徐主张整顿水师,抵抗外国侵略
D.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9.儒家思想在“西学东渐”中历经沉浮,康有为“尊孔”,陈独秀“排孔”,二者的共同目的是()
A. 借“尊孔”或者“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民众
B. 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
C. 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
D. 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借此掀起思想启蒙运动
20.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
这说明儒家()
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D.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21.粱启超先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遍游欧洲各国,写下《欧游心影录》,记录了他在欧洲的所观、所思,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深有启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国过激派政府,居然成立。
居然过了两年。
不管将来结局如何,假定万一推翻,他那精神毕竟不能磨灭。
从前多数人嘲笑的空理想,却已结结实实成为一种制度。
将来历史价值,最少也不在法国大革命之下。
影响自然是及於别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过激派政府”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第二件也因为正在做正义人道的外交梦。
以为这次和会。
真是要把全世界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根本改造,立个永久和平的基础。
想拿私人资格将我们的冤苦,向世界舆论伸诉伸诉。
也算尽江一二分国民责任。
如今外交是完全失望了。
(2)材料中“如今外交是完全失望了”指什么?这次“外交失望”给中国带来的历史影响有哪些?
材料三我中英两国,向来都以保守著名。
但我们中国人所保守的,和英国正相反。
中国人最喜欢换招牌。
抄几条宪法,算立宪。
改一个年号,便算共和。
至於政治社会的内容,连骨带肉,都是前清那个旧躯壳。
英国人内部是不断的新陈代谢,实际上时时刻刻在那里革命。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梁启超的观点。
答案
1.D2.D3.D4.B5.C6.A7.B8.B9.C10.C11.B12.C13.B14.B15.D16.A17.C18.B 19.D20.D
21.(1)影响:使先进中国人学习俄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推动中共的成立
(2)外交失望: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影响: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观点:梁启超认为,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尝试浮于表面,而近代英国民主政治却不断改革深化。
评述: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但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从此进入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也可答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而英国则不同,英国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以来,逐渐的形成的责任内阁制,两党制,通过议会改革,议会民主权不断扩大,民主政治不断的发展与成熟。
反映了梁启超痛恨现实的黑暗,渴望中国走向民主富强的强烈爱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