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 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1)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并伴随着近代中国民主 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3)变化的地域上严重不平衡。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 (4)东西方生活习俗不断碰撞和交融,但始终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
变式题 B 【解析】 从材料看,“双轮驰”“车舟载 离别” 表明近代汽车、轮船出现,“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 头”意指送行之人未及返回,旅人已经到了天尽头。可见近 代交通工具对于人们生活影响之深,答案为B项。
► 探究点四 近代以来人们思想观念及社会习俗的变化
1.摒弃等级观念,平等意识增强。由古代封建等级的三纲 五常伦理观念逐渐被民主、平等的思想所代替。这表现在社交礼 仪由跪拜、作揖演变为鞠躬、握手的礼节;发型服饰发生变化, 男子留辫到剪辫易服,女子裹足到迫令放足,倡导男女平等;人 们之间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由老爷、少爷变为先生、君等。
专题网络构建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对近代列强经济侵略的认识
1.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促使自然经济开 始解体,造成中国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贫困,因而具有 “破坏”作用。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 需要,日益商品化,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 瓦解的经济因素。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 和阵痛”的表现。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 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 清楚;200字左右。)
例1 (1)经济因素: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 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2)表现:收入的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对新生产方式 的不适应;百无聊赖;对世风日下的感慨。 (3)略。
【解析】 本题以陈旭麓的近代经济观点为切入点,考 查了学生对近代经济发展的掌握,以及对材料的阅读能力和 综合分析运用能力。解答本题,根据设问阅读材料,提取有 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时代特点处理相关问题。 第(1)问,突出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兴起,包括外资企业、洋务 企业、民族工业等。第(2)问,材料一体现了“我的利息”减 少;材料二突出妇女的百无聊赖;材料三突出传统谋生方法 丢失和社会风俗堕落。第(3)问是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符合 题目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
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油、洋烛、洋
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 本质上表明( )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 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 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 上述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前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时期
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②中国社会生活
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例3 B 【解析】 本题以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为切入 点,考查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掌握,以及学生对图片 资料的解读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把图片资料 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广告商品是天津市同升和帽庄仿制的西 式帽,是民族工业,博士帽仅是图片内容之一,所以③描述的 不准确;④的描述与民国时代要求的社会平等的精神相违背。 民族工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西方的经济扩张,卖西式帽,说明 西方文明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生活方式。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中国社 会的自然经济,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劳 动力和市场条件。
3.列强侵华将中国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的同时, 带来先进的技术和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物 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1/12/162021/12/16December 16, 2021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1年12月2021/12/162021/12/162021/12/1612/16/2021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1/12/162021/12/16
变式题 C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了日本利用中国丰 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在中国开设工厂,迁移《马关条 约》的内容,可知最早出现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故符合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答案为C项。
► 探究点三 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特点
1. 表现 (1)随着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城市中衣食住行、风俗习惯 等方面有巨大变化,特别表现在穿戴衣着的布料、服装样式、饮 食、住宅样式、交通与通讯方式上,加快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习 惯的变化和人们信息交流的便捷。 (2)农村:经济落后、信息封闭、生活贫穷;传统的生活习 俗坚若磐石。但洋货开始向农村渗透后,开始进入中等农民家庭。 (3)结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伴随着西方入侵、西 方的社会生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涌入而变化的,带有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特点。
2.摒弃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权意识增强。男尊女卑的封 建传统道德观念逐渐被男女平等的观念所代替。这表现在提倡女 权,倡导妇女解放;提倡妇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也引起了婚 姻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念的变化;同时近代西方婚葬习俗逐渐引入 中国,中国的婚葬仪式逐渐简化等。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后天畸形: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基础薄弱,主要分布在 沿海和通商口岸,地区分布不合理,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 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 会环境。
备考策略 (1)分析列强经济侵略的双重影响,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 近代化的客观作用;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层面认识中国资 本主义的发展在近代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立足于中国近代社会环境,从19世纪末、一战期间、 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五个 阶段归纳概括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成因。 (3)利用归纳法和列表法,从衣、食、住、行、社会习俗 等方面归纳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从政治、经济 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从近代化 的角度认识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 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 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 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 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 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 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②因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 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 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 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持近代民族工业曲折 发展的动力与力量的源泉。
(2)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①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缺乏资金、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 洋纱盛行,而扎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 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 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 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变式题 C 【解析】 从材料外国纺织品的输入导致 “女红失业”,洋油等产品的输入导致“桕树皆弃为不材”, 可以看出中国的自然经济在外国的侵略下逐渐解体,故答案 为C项。
► 探究点二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 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 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 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
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 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综述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 工业的产生与曲折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等内容。列强经济侵略 与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近代社 会生活习俗和观念的变化等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要知识点。
专题备考引擎
考向预测 (1)高考命题仍会以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表现 及特点为重点;可能从经济变动的角度,理解中国社会的现代 化进程,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 响等。 (2)高考命题仍将从西学东渐的角度,考查近代中国物质 生活、社会生活的变迁。通过新颖的背景材料(如歌谣、文献 资料等),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考查引发社会生活变迁的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例2 [2011·山东卷]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 -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 有可能是( )
A.2
B.31
C.73
D.193
例2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环 境下,先天不足,工业部门的结构不合理,以轻工业为主,重 工业基础薄弱。统计表中属于重工业的矿冶业是72家,属于轻 工业的食品工业是100家,由此判断属于轻工业的纺织业应为 193家。故选择D项。

例1 [2011·江苏卷]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
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 “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 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 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 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 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 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 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 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 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 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 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 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 景象是( )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