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乡村建设的实践与反思以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为例PPT学习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一些农村发展思路的现实困境
为什么实现了民主选举仍然不一定是民主治理? 为什么组织起来仍然没有力量?这促使我们重新思 考组织化、自治和社会发展的问题。(贾西津2005)
对于一个其社会资本正在快速衰竭而其命运不 管有没有选举都是由外部力量决定的分裂社区来说, 由外界倡导的直接选举不是灵丹妙药。……一旦人 们对本地的资源和生活有了更多的控制,他们就会 发展出他们自己形式的民主制度和程序。(戴 尔·文 2005)
与“软件支撑、民间力量、试点起步”
(2)、对问题和限制的共同感受与理解
(3)、技术层面为乡建提供改变的可能(技术是中
立的,借鉴印度克拉拉邦民众科学运动经验)
第43页/共49页
3、农民的需求与我们的努力
(1)、理解其中的错位与张力 (真假需求及背后、行为方式与 内在逻辑,不浪漫化任何一方) (2)、“农民化”
第10页/共49页
杨云标:“上访、维权斗争是成功的, 但是它没有成效。我们获得了批复、胜 诉,但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每个上 访者都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们并
没有获得快乐的生活。”
第11页/共49页
从“三农”问题到“乡村建 设”
谁的选择? 政 府?
第12页/共49页
知识分子?
第13页/共49页
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厂文明的基础 上,但它可在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 设想的乡村经济,完全 没有剥削,剥削是暴 力的本质。
圣雄甘地
第5页/共49页
评论与回应
“不是救济,而是发扬” “改良”还是“革命”? 现在呢?
第6页/共49页
历史乡建的现实启示
从现实和实践入手,对主流发展思路和习 以为常的概念(如工业化、教育、知识分 子等)进行反思与批判,并在此基础上进 行富有创新性和建设性的实践。
(二)试验区建设
以组织创新和教育创新为主线 并全程观察记录
第20页/共49页
通过形成载体进而提高参与意识(以合作 社卖农药为例) 提升社区凝聚力和整合能力
第21页/共49页
减负与增收
第22页/共49页
探索适合农民接受特点的教育(学习小组、 《田间地头》)、挖掘本土人才
第23页/共49页
寓教于乐
第25页/共49页
采用简单工具和建筑施工方法,努力将建筑知识 简单化、本地化。
第26页/共49页
乡村建设,从厕所开始
第27页/共49页
(四)永续农业试验
开展各种农业中间技术的研发,探索适合 乡村推广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
第28页/共49页
宣传倡导可持续健康农业,并探索农 民合作组织与城市健康消费的对接。
采用综合、系统的认识方法和推进方式, 同时将培训、试验、研究紧密结合。
坚持“教育”和“组织”为两条基本主线。
第7页/共49页
乡村建设
----“三农”现实的影子
失衡中国与大国小农 农村三要素的外移 双重过剩条件下的恶性循环
第8页/共49页
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是预言,还是身边正在发展的现实?
第9页/共49页
“乡建学院的一个特点,不 是关门的修道院,而是开门的全 社会的研究所”
第33页/共49页
各部分工作的联系
以合作组织为载体,以永续农业、生态建 筑和民间科学为三大思想和技术武器,以研究 实验(研究部)为态度,以农民教育和训练人 才(培训部)为手段,以表证推广(试验区) 为目的,相互连锁,整体推进。第34源自/共49页第29页/共49页
“拒绝有毒食品、保护国人健康;城 市文明消费、农村和谐小康。”
第30页/共49页
(五)研究
“一是为问题而研究,二是为实施而研究,三是为 训练(而研究)。”(晏阳初)
第31页/共49页
为当代中国新农村建设实践和推广提 供资料储备与理论基础。
第32页/共49页
(六)建立平台与公众参与网络
与“互相融合”
第44页/共49页
(3)、乡建工作者的自我反思
A 避免“自娱自乐”与“二元对立”。 B 警惕教育和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教 育本身是上升和“非农化”的,认识基础是 抽象的,思维是外在化和“统治者化”的) C 理念与实践的脱节,对待理念的态 度和我们应有的心态。
第45页/共49页
4、可否推广
是否经济? 是否简易? 是否切合实际? 是否有基础?
“自下而上” 与“自上而下”结合
第46页/共49页
总之,新乡村建设绝不仅仅是一 个应时的策略选择或一个时尚的想法 举动,希望我们可以从“可持续”、 “底层”、“建设”这些角度来重新 加以理解和想象。
大处着眼:抽象(认识) 小处着手:具体(生活)
第47页/共49页
基本经验及总结反思
1、行动原则:
人民生计为本(基础/生活层
面,从“识字
班”到“生
态厕所”)
互助合作为纲(公民教育、合 作实践、合作文化)
多元文化为根(乡村文化“离 村化”与“无第根35页/化共49页”,其背后的 消费主义。如何促进城乡良性互
2、以“社区为本”,强调发展的基础 及可持续视角。
第36页/共49页
——
我们有两个发现, 那是真正的革命。其一 是我们学会了评价农民。 多少个世纪以来,我国 的农民从未受过教育, 这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 事情。但是我们发现农 民所缺少的不是头脑, 而是机会。我们的另外 一个发现同样令人吃惊, 那就是认识到我们自 己——知识分子的无知, 并且受到了我们自己农 民的教育。
6、 在平衡中寻找一种中间策略与方 法(以“反乡建”的方式实现“乡 建”)
第39页/共49页
新乡村建设的限制与突破
1、乡村不可能孤立存在,乡村建 设是在城市化、工业化、全球化浩荡 洪流中的一种努力思路,其必然存在 于上述已经固化的逻辑与情境之中。
(从风靡农村的《老鼠爱大米》到 小燕丈夫的故事)
第40页/共49页
农民?
第14页/共49页
学院简介
属于社会力量办学的公益事业,实 行“劳动者免费就学”。秉持晏阳初、梁 漱溟、陶行知等先辈的平民教育理想与乡 村建设精神,继往开来、立足基层,通过 研究实践国内外及历史上各种乡村建设思 想,培养具有奉献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各种 乡村建设综合人才,推广更多乡村建设和 农村综合发展实践经验。
老树绽新梅 但闻锣 小民筹大计 喜看翟 鼓铿锵 秧歌婉转 城冬暖 乡建春来
第24页/共49页
(三)生态建筑的研究与 推广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本土的环
保建筑材料;
歐盟在京都協議框架上,預估 2008年以後二氧化碳每噸的排 放價格將達100歐元,約1100元 人民幣。地球屋001號,所使用 木料和草料估計可儲存15噸二 氧化碳,也就是應得到16,500 元人民幣的補償價,約等於目 前的材料費
第15页/共49页
(一)教学培养与基地建设
针对农民带头人和乡村工作者开展培训。
第16页/共49页
支持鼓励学员返乡后在家乡 开展乡村建设实践工作
第17页/共49页
收集整理各地乡村建设实践经验并开 发各种农民培训课程。
第18页/共49页
做中学 / 以农民教育农民 / 在合作中 学会合作
第19页/共49页
晏 阳 初 骑 驴 下乡
第3页/共49页
组织乡村, 乡村建设的第一要事; 由农业引发工业, 乡村建设的路向; 教育与合作, 乡村建设的基本方法; 知识分子与农民, 乡村建设的两大“主动 力”; 社会主义: 乡村建设的理想社会!
第4页/共49页
梁漱溟先生
我完全赞同这个主张,即开发某个国家 的原材料,忽视更强大的人力潜能的任何计划 都是畸形的,绝对不可能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欢迎批评指正,欢迎大家来翟城 参观指导!
第48页/共49页
中国新乡村建设的实践与反思以晏阳初 乡村建设学院为例
会计学
1
本次报告包括:
新乡村建设的渊源与背景 学院概况及各部分工作 基本经验及总结反思 新乡村建设的限制与突破
第1页/共49页
历史脉络中的乡村建设
“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 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 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 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 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 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 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他 教强的变弱,第弱2页/共的49页 变得格外弱”
第41页/共49页
所以,我们应该:
1、理解自己所面的困境 2、一定程度上承认其存在 3、讲究新的方式、方法
第42页/共49页
2、乡村建设的土壤?
(1)、“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与政府宏观环境的变化
“地方工业化”与“地方政府评价体系”
政府拥有“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财政条件
“硬件投入、政策空间、总结推广”
3、挖掘和培养乡村内生力量,将各种资源在地 化和本土化。
第37页/共49页
4、引导乡村文化建设,寻找农民自信、 自尊的基础(以山西寨子村“没白活”的妇女为例)
以文艺促进参与 以参与促进合作 以合作促进互助 以互助促进发展
第38页/共49页
5、从农村现实情况出发,破除以选 举为标志的民主迷信(合作社领导 的“能人”与“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