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学校标准(中小学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学校标准(中小学版)
健康学校建设规范(中小学版)
一、健康政策与管理
一) 组织领导
学校应当成立健康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分管工作副校长为副组长,成员包括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校医或保健教师、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代表。
此外,学校还应当成立由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健康行为督导小组,负责督导学生和教师在学校的健康行为,并向学校领导小组反馈相关情况。
二) 政策制定
学校应当将健康学校建设工作纳入学校中长期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在年度工作报告中进行介绍和总结,并以适当形式向全校师生公布。
同时,学校应当将健康学校建设工作经
费纳入年度预算,专款专用,以保障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学校还应当制定完善的教学、安全和生活基础设施,包括环境卫生、教学过程卫生、传染病与学生常见病防控、食品安全与饮用水卫生管理、学生健康体检以及校园安全防范、学生上下学、涉校车辆交通安全等管理制度。
此外,学校还应当有完善的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及处置规程,建立各类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并且有防控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有效预防和监督机制。
三) 健康管理
学校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健康学校相关议题的工作专题会议,定期邀请专业机构开展专业培训,分析学生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并制定相应措施。
学校还应当设立专门的健康学校建设意见收集平台,建立有效的师生、家校日常沟通渠道,对反映的问题及时核查、处理,反馈记录完备。
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通报健康学校工作开展情况和学生健康状况,帮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研究、生活和健康情况,向家长开展平衡膳食、预防伤害、控烟、疾病防治等健康相关知识宣传。
此外,学校还应当将健康学校建设工作告知社区,与社区积极沟通,做到学校与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卫生服务等资源共建
共享。
作息时间安排也应当科学合理,小学1-2年级的XXX 课时不超过26节,3-6年级不超过30节,中学各年级不超过34节。
二、健康环境
四) 安全环境
学校应当在上人的屋面、外廊、楼梯、平台、阳台等临空部位设有防护栏杆,防护栏杆牢固、安全,高度不低于1.10米。
此外,学校所有建筑内疏散走道及楼梯设有应急照明灯具及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校园内还应当设有消防专用车道,不得以任何形式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
16.学校严格执行消防法规,定期开展重点场所的防火、防盗、防爆、防毒检查。
设备设施管理到位,人防、物防、技防联动,确保校园安全。
17.学校保障师生用电安全,定期由具有资质的电工对电路进行安全排查,严禁违章用电行为。
18.与学校毗邻的主要道路按规范设置交通管理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包括机动车限速、减速、让行等提示警示标志标线和行人过街设施齐全、规范。
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置地下通道或过街天桥等以保障学生安全通过。
根据学校校门及周边环境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置家长等候区域,设置隔离栏、隔离墩、减速带或升降柱等硬质防冲撞设施。
19.校园内公共场所应设有无障碍设施,确保残障人士能够顺畅进出。
20.在学校大厅、电梯口、楼梯转角、食堂等处设置安全小贴士,加强实验实训场地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和安全防范体系,消除安全隐患。
22.学校要加强食堂承包、委托等经营行为管理,切实落实主体责任。
校内食堂或分餐场所需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要求,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及培训证书(证明)上岗。
食堂环境卫生、人员卫生、索证索票、留样等均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3.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者需持食品经营许可证经营,校
园周边家庭托餐经营者需经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许可或备案、登记后方可经营。
24.学校向学生提供免费的、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饮水设备应符合相关卫生管理要求。
供管水人员必须掌握供水卫生知识,取得健康体检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每学期应进行饮用水水质监测,水质检测报告齐全。
教学用建筑内每层有饮水处和开水机(桶)等饮水设施,每40—45人设有一个
饮水水嘴,饮水水嘴应定期消毒。
提供饮用开水的学校,加强开水房的卫生管理,保证开水煮沸。
25.学校内供水设施卫生防护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集中式供水需取得卫生许可证,二次供水蓄水设施需定期清洗消毒。
学校饮水管线和食堂与室外公厕、垃圾站等污染源之间需大于25.00米。
学校需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饮用水卫生
管理工作。
26.学校环境整洁,卫生良好,垃圾收集设施配置完好,
清理及时,重点区域(食堂、学生宿舍等)无“四害”。
27.学校绿地率不应低于35%,并有零星绿地、水面和供
教学实践的种植园,营造宜人的校园环境。
28.学校已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要求,体育场地和设施配置达到100%。
29.学校已经制定了对师生有序开放的体育场馆和设施使
用计划,包括课后和节假日。
30.学校厕所的蹲位数量符合《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要求,同时设置洗手盆或盥洗槽,保证厕所内无异味,尿池无尿碱。
31.学生宿舍不得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不得与教学用
房在同一栋建筑中分层合建。
宿舍内设置公共盥洗室、卫生间和浴室,每室居住学生不超过6人,居室每生使用面积不小于
3平方米。
32.学校已经创建了无烟校园,全面禁止吸烟,电梯、卫
生间、会议室等区域有明显的禁烟标识;学校内无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校园及周边100米范围内禁止出售香烟,校园内禁止出售含糖饮料,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学校内所有教学用互联网电脑需安装绿色上网管理软件。
34.教学用房工作面的采光系数不得低于2.0%,窗地面积
比不低于1:5.
35.教室内的平均照度不低于300lx,照度均匀度不低于
0.7,不产生眩光。
36.教室内的黑板设有专门的黑板照明灯具,最低维持平
均照度为500lx,黑板面上的照度最低均匀度为0.8.
37.教室内的照明光源采用显色指数Ra大于80的细管径
稀土三基色荧光灯或无眩光灯具。
38.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间距在2米以上,各列课桌
间应有不小于0.6米宽的纵向走道,教室后设置不小于0.6米
的横行走道。
后排课桌后缘距黑板不超过9米。
39.黑板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
小学黑板宽度不得小于3.60米,中学不宜小于4.00米;黑板
高度不得小于1.00米;小学黑板下边缘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
为0.80-0.90米,中学为1.00-1.10米。
40.普通教室的人均使用面积达到标准,小学普通教室不
低于1.36平方米每生,中学普通教室不低于1.39平方米每生。
41.教室内在座学生应每人一席。
每间教室内至少设有2
种不同高低型号的课桌椅,定期调整桌椅高度以适应学生身高。
课桌椅分配符合率达到80%以上。
XXX已经建立了教室每日通风换气制度,保证室内空气流通,符合中小学换气相关标准。
七)学校校风建设。
55.学校的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体系已经完善,还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校级特色体育活动,同时鼓励推广中国传统保健体育运动,如太极拳和八段锦。
56.每学年学校会举办1-2次运动会,还会经常性地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确保每个人都有体育项目可参与,每个班级都有体育活动可开展。
57.学校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安排25-30
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并开展集体体育活动。
对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每天还会进行早操。
58.学校安排学生每天做2次眼保健操,同时每个班级都会张贴眼保健操图和视力表。
59.学校保证每节体育课的质量和数量。
小学1-2年级每周有4节体育课,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有3节体育课,而高中阶段学校每周则安排2节体育课。
60.学校的体育教师配备达到了标准。
小学1-2年级每5-6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3-6年级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初中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而高中阶段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每8-9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
对于农村200名以上的中小学校,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师。
61.中小学专任体育教师必须经过体育专业研究或培训,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每学年还需要接受不少于48个学时的继续教育。
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也需要按照《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要求接受岗前培训,包括教育理论、学科课程与教学法、教育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等内容。
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还需要包含健康教育相关内容。
62.学生在校内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XXX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爱好开展兴趣小组或学生社团活动,确保学生参与率达到60%。
四、健康服务
十)平安校园
64.学校会定期开展校园安全自查。
65.学校会定期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自查,并与社区沟通,建设良好的周边环境。
同时,学校还会配合街道社区、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检查,建立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66.每学期,学校会组织一次应对地震、火灾等情况的应急疏散演练,针对学生群体和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专题教育。
67.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安全保卫干部或受过专门培训的安全管理人员,并按照有关标准配备专职门卫和保安员。
68.学校会健全对校园内发生侵害学生人身权利行为的监督机制和举报渠道,并建立规范的调查处理程序。
学校、家长以及当地XXX、XXX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机构会加强衔接配合,共同构建对受到伤害学生和涉嫌违法犯罪学生的心理疏导、安抚救助和教育矫正机制。
69.学校提供预防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手册,并附有紧急求助方式。
学生可以报告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学校会及时启动应对机制,并与公安机关建立联系以处理问题。
70.学校应按规定购买校方责任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从公用经费中列支校方责任险的费用。
其他学校的校方责任险费用由各省(区、市)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71.学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增加反欺凌、反暴力、反恐怖行为、防范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等内容,引导学生明确法律底线,强化规则意识。
72.学校应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要求设置卫生室或保健室。
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
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持有卫生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保健教师或卫
生专业技术人员,保健教师由现任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并定期接受学校卫生业务培训。
XXX应按照国家《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当
地政府免疫规划工作要求,开展新生入学和转学接种证查验工作,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到100%,督促完成漏种疫苗的补种。
74.学校应按照《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实行晨检,并在特殊时期增加午检。
班主任每日登记因病缺课学生的患病情况,包括发病时间、症状、就诊情况等信息,协助学校疫情报告人对其病情和转归进行追踪。
75.学校每学年组织学生按照《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具有资质的体检机构进行体检,并将结核病检查项目作为新生入学体检的必查项目。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检经费由学校公用经费支出,非义务教育阶段体检费用按各地规定执行。
校医或保健教师按年度统计分析学生健康指标,建立
学生健康档案,体检发现存在异常体征、可疑疾病或缺陷的学生应及时告知家长,以便进一步诊治。
XXX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根据体检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XXX开展健康教育,教授正确洗手方法,并在洗手处张贴洗手法挂图。
78.学校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细菌耐药科普教育宣传活动,树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观念。
79.供餐学校每学期对教师和食堂或配餐工作人员开展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知识培训,学校有满足不同年龄段在校学生营养需求的食谱指南,并为学生提供营养配餐。
80.学校应针对视力低下、肥胖和营养不良等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影响因素,有监测和干预措施。
同时,学校应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81.建立心理辅导室,并配备至少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
康教育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指导。
82.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和服务。
83.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针对研究
困难、网络成瘾、后进学生等问题学生,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
对于存在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84.关注教师的工作、研究和生活,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
和心理压力,指导教师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十三)体质健康。
85.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进行体质健
康监测,力争学生体质达标率超过90%,达标优秀率超过25%,并逐年提高优秀率。
86.采取措施减缓学生近视和肥胖率的上升趋势。
87.农村中小学生生长迟缓率控制在5%以下,城市中小学生生长迟缓率控制在3%以下。
88.学生贫血率逐年下降,小学生贫血率保持在5%以下,中学生贫血率保持在10%以下。
89.加强口腔卫生,确保12岁学生龋齿患病率保持在25%以下,龋齿治疗率逐年增加。
十四)健康素养。
90.要求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
91.督促学生正确洗手,使正确洗手率达到90%。
92.督促学生掌握正确刷牙技能,使掌握正确刷牙技能的比例达到80%。
93.督促学生正确坐姿,使坐姿正确率达到80%。
94.根据《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方案》判定标准,东、中、西部地区的师生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比例分别达到24%、20%和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