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照耀中国
(美)埃德加·斯诺
学习目标
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理解纪实作品真实性、文学性的特点; 学习纪实性作品的阅读方法。
背景相关
解题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 的,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 国。
简言之,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
书目及作者简介
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本书曾易名《西行漫记》。 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诞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 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 着小康生活。父亲本打算要他也从事印刷行业,但他却走上了 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
纪实作品读书方法指点(P67-68)
二、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来龙去脉、发展线索
重点二:共产党领导人物的成长历程是怎样的?他们的信仰和
他们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怎样?
造反者(45)
重要人物
彭德怀印象(269)
贺龙二三事(54)
为什么当红军(274)
红军旅伴(61)
红色窑工徐海东(304)
苏维埃掌权人物(68)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第52页第2自然段 作者评论:纯洁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我的感受:周恩来,带给我太多的震撼与感动。
专题二:领导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分享交流我喜欢的人物。
毛泽东 他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中国人,双目炯炯有神,鼻梁很高,
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他产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 冲一个农民家庭。在故乡韶山六所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的启蒙教 育。1914年秋季,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本科第八班。1920年11 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他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 苏区人民都拥护他。他熟读世界历史,熟知世界政治,是个认真研究 哲学的人;他是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专题二:领导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2.出身与家庭; 3.童年的经历; 4.受教育情况; 5.参加革命的起因; 6.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专题二:领导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猜一猜: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
般的中国人。
人物:毛泽东
专题二:领导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1.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红军存在?共产党是什么样的 人?领导人是谁?苏维埃?农民支持吗?兵力?
2.去西安的慢车——去西安之前,注射了很多疫苗。
3.汉代青铜——介绍张学良
4.通过红色大门——从西安坐卡车往北,到达延安。 步行进步往苏区的山道,遇到贫民会主席刘龙火。
各专题重点知识梳理
专题一:长征
专题一:长征
二、长征的路线
红军长征第一向西,然后 向北,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了 江西、福建、广东、广西、 湖南、贵州、四川、云南、 西藏、甘肃和陕西共11个省 。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二万 五千里。
专题一:长征
三、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第一,敌军的围攻。红军一直处于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 截中;
第二,我党我军内部的错误和矛盾; 第三,征途中恶劣的自然条件; 第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情。
专题二:领导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分享交流我喜欢的人物。
我喜欢的人物: 主要经历: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 作者评论: 我的感受:
专题二:领导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分享交流我喜欢的人物。
人物:周恩来 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就读南开中学、大学—领导学生
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 “八一”起义—在南方艰苦斗争—长征。
采访的促成
《宋庆龄年谱》上说,当时宋庆龄曾对马海德说:“中共中 央想邀请一位公道的记者和一名医生,到陕北实地考察边区的 情况,了解中共的抗日主张,我看你和斯诺一块儿去吧!”
1936年春夏之交,宋庆龄促成斯诺与马海德前往陕北,安 排接头和护送的就是书中提到的“王牧师”(真名董健吾)。宋 庆龄用隐形墨水准备了给毛泽东的介绍信。
书目及作者简介
他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 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 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书目及作者简介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 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去世。遵照其遗愿,其一 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红小鬼”(339)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115) 关于朱德(355)
纪实作品读书方法指点(P67-68)
三、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明白作者想用事实
说什么“话”。
如:斯诺在出发前“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为 什么要这样做?想说明什么?他是带着疑虑出发去采访的,但 采访结束后,他的态度和想法都改变了。
纪实作品读书方法指点(P67-68)
二、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来龙去脉、发展线索
重点二:共产党领导人物的成长历程是怎样的?他们的信仰和 他们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怎样? 专题二:领导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2.出身与家庭;3.童年的经历; 4.受教育情况;5.参加革命的起因;6.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猜一猜: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
黑,外表仍不Leabharlann 孩子气。人物:周恩来专题二:领导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猜一猜: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仍很
健康。
人物:贺龙
专题二:领导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猜一猜: 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腿却像铁打的一样。
专题三:信仰与精神
1.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2.长征精神的内涵 3.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二是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王明的“左”倾经济政策,导 致根据地经济濒临崩溃,使红军缺乏在根据地继续斗争的物质 条件。
三是由于苏区面积缩小和人口锐减,红军兵力得不到补充, 只有突围向外发展。
专题一:长征
二、长征的路线
红军长征第一向西,然后 向北,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了 江西、福建、广东、广西、 湖南、贵州、四川、云南、 西藏、甘肃和陕西共11个省 。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二万 五千里。
专题一:长征
四、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⑴四渡赤水 ⑵巧渡金沙江 ⑶强渡大渡河 ⑷飞夺泸定桥 ⑸爬雪山 ⑹过草地
专题一:长征
五、长征的历史价值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从1934年 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他们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 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出的英 雄史诗。
纪实作品读书方法指点(P67-68)
一、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三篇 在保安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五篇 长征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六篇 在西北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纪实作品读书方法指点(P67-68)
四、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发,用来指点自 己的学习与生活。
专题三:信仰与精神 1.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2.长征精神的内涵 3.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纪实作品读书方法指点(P67-68)
纪实作品读书方法指点(P67-68)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1.长征的起因; 2.长征的路线; 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5.长征的历史价值。
专题一:长征
一、长征的起因
一是苏区地盘太小,到1934年9月,中央根据地由本来的 35个县缩小到只剩瑞金、兴国等几个县,面积由五万多平方千 米减至一万平方千米左右,这就使红军没有回放的余地。
人物:朱德
专题二:领导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 要求:速读,疏理人物的主要经历,标注最让你感动的故 事或细节,摘录作者评论人物的关键词,写下你的感受。
人物:周恩来 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组织大罢工……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第()页第( )自然段 作者评论:造反者…… 我的感受:周恩来,带给我太多的震撼和感动……
采访路线 采访对象 采访内容
北平-西安-保安-预旺堡-保安-西安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 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 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采访感想
不可征服的力量
纪实作品读书方法指点(P67-68)
二、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来龙去脉、发展线索
重点一: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 是什么? 专题一:长征 1.长征的起因;2.长征的路线;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5.长征的历史价值。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胜利 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强大 队伍,长征中红军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一往直前、不 怕牺牲的英雄气势,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前进的巨大 动力。
专题一:长征
五、长征的历史价值
长征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 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 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
内容简介
书中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 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第一次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 领导、红军将领的情况。
本书价值
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 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 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采访的促成
1931年9月,斯诺以《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的身份在上海 结识了宋庆龄,他们在一家巧克力店里从午间畅谈到晚餐时分 , 不久后斯诺第一次受邀前往位于法租界的莫利爱路两层楼寓所( 今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拜访。
采访的促成
据《宋庆龄年谱》记载,斯诺期望到中国共产党的陕北根 据地考察,并于1936年春专程到上海拜访宋庆龄要求帮助,“以 便到红军地区以后起码作为一个中立者的待遇”。也是在这年 春天,经宋庆龄的努力沟通,斯诺和外籍医生马海德都得到了 确认口信。
描画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 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导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关于纪实作品
纪实作品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或记录历史, 或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
纪实作品特点:真实性、文学性。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 实。
成书过程
在延安,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 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 ,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 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 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 着他的采访资料、30卷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 个月的埋头写作,《照耀中国》成书。
专题二:领导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分享交流我喜欢的人物。
朱德 (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1886年
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1909年初到昆明考进云南 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1911年10 月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 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纪实作品读书方法指点(P67-68)
一、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活动一:用5分钟时间浏览一篇序言(译者序和作者序任挑一篇),
根据下表提示,运用跳读法采集信息点,记录在书上。
作者及身份
【美】埃德加·斯诺,新闻记者
采访时间
1936年 西安事变前夕
纪实作品读书方法指点(P67-68)
四、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发,用来指点自
己的学习与生活。
第一应该从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浴血奋战 的历史中汲取营养;
其次要学习作者斯诺作为新闻记者的敬业精神和探求真理的可 贵勇气;
再次要善于参考相关资料,并联系当今的社会实际进行分析和 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