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石榴又红了》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愈、振、铎、侍、篱、嵌、韵、昔”,掌 握会写字“榴、郑、振、篱、嵌、赌、嘱、昔”。自主积累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无 限怀念。 3.了解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课文] 《石榴又红了》是郑尔康怀念父亲郑振铎的抒情散文。通过 对旧居石榴树、石榴节的描写,表达了对父亲的无限怀念。全文 共 6 个自然段。第 1 自然段写每当秋季,“我”便会想起故园的 石榴树,愈加思念父亲。第 2—4 自然段写父亲在石榴果上刻上孩 子的名字,过石榴节。第 5 自然段写父亲去世。第 6 自然段呼应 开头,写“我”思念旧居石榴树,此文转自淘.教。案网思念父亲。 父亲童心未泯,在石榴果上刻孩子的名字;父亲充满情趣, 和孩子们一起过石榴节。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一个个感人的细节,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优美的散文笔调和浓郁真挚的感情 相得益彰。而如今石榴又红,亲人却已不在,睹物思人,是何等 的惆怅与怀念。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教学时,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初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爱孩子的父亲就这样匆匆的走了。永 远地走了(出示课件:郑振铎简介)
(三)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1.灾难不期而至,面对父亲永远的离开,作为儿子的郑尔康 有什么感受呢? (1)请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 (2)你觉得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会当时郑尔康的感受?为什么? 不忍。因为父亲临行前说一定要等他回来再分,因为孩子们 不敢相信父亲已经走了的事实,因为“我们”还期盼着父亲还能 回来。可盼来的只是那瑟瑟的秋风,秋风吹枯了石榴,也吹寒了 我们大家的心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我们的朗读来沉痛悼念 这位可爱的父亲吧!(齐读) 2.爱越深,痛越深,思念越深,当石榴又红了,我就会(点击
第11页 共14页
的是郑尔康的《石榴又红了》,这篇课文在描写石榴的同时还会告 诉我们一些什么呢?
2.揭题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 写了什么。 2.检查自读效果。 3.说说你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郑振铎。 4.指名读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2.认读生字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3.谈自己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的郑振铎。 4.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对话感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默读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中语句谈谈你的 感受,画句子,作批注。 2.小组交流。
第3页 共14页
他比我还高兴呢!” “钩”体现父亲像小孩子一样幼稚可爱,有一颗快乐童心。 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慈爱可亲,打赌赢了还给糖果。 ②石榴又红了,回想起父亲和我们在一起的一幕又一幕是多
么开心幸福啊!我不由得发出感叹,齐读:啊,充满着生活的温馨 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啊!
③同学们,在一桩桩往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父亲 哪?(多点学生谈。)
第8页 共14页
活的父亲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1958 年 10 月 18 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的途中因飞
机失事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消息传来,大家望着那红的似火的果 实,望着那不久前被父亲刻上名字的一个个血红的石榴,依然不 能相信这个噩耗,依然盼着父亲的归来。孩子们仿佛听到…看到…。
那红的似火的果实谁也没有去摘,谁也不忍去摘,任它…这 是为什么呢?(生结合课文分析。)
第1页 共14页
句话来描述一下它。来,读“石榴红了”读出喜爱之情。老师加 了个字,再请人读读“石榴又红了”,联系课文内容,感受有变 化吗?一个字或一个词就蕴含一种情感,这就是语文味,以后要好 好体会。
石榴又红了,偏爱石榴,喜欢过石榴节的父亲却已不在了, 有关父亲的往事永远留在儿子郑尔康的心中。那是什么样的往事 呢?(板书) 父亲 往事
第12页 共14页
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第 2 自然段,父亲爱好园艺,侍弄 花草,怡然自得。故园的花草种类多——桃、李、杏、梅、兰、 松、竹、葡萄、石榴、野菊花……赏花时间长——“三季有花, 四季常青”。尤其是“父亲”“采菊东篱下”田园心境,让人体 会出郑振铎真是一个热爱花草、怡然自得的人。第 3、4 自然段, 写父亲童心未泯,和孩子们过快乐的“石榴节”,他爱孩子,也 深受孩子的爱戴。
辅助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自读自悟,结合实际进行拓 展延伸。
在学习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 运用“品读文字,体会情感”的学习方法对文本进行层层深入的 阅读。
教学手段: 课件和音乐渲染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题谈话导入 [出示课件:石榴]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请你用一个词或一
第4页 共14页
课件:我思念它们……)(学生读)(板书思念) 这就叫“睹物思人”,思念父亲的什么呢? (四)总结方法 指导写作 我们被文中父亲的形象所打动,也被儿子对父亲的这份思念
所感动,在写作方法上,你们有什么收获呢?(1、睹物思人,也叫 借物抒情;2、首尾照应;3、用事写人,用一些具体的事塑造父亲 的形象。)
(五)延伸拓展 感受亲情 同学们,打开你们的记忆大门,看看这些似曾相识的画面,(课 件、配乐)﹍﹍ 总结:孩子们,郑尔康的父亲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留给他 的只是那无尽的哀思。那么,同学们,我们的父亲都健在,他们 每天都呵护着我们成长。爱我们的父亲吧,我们的爱会温暖父亲 的一生。 (六)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推荐书目 请大家在课外阅读两本书,一本是郑尔康的《 我的父亲郑振 铎》,这是一本怀念父亲的书。另外是一篇文章《别了,我爱的中 国》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富有爱国精神的郑振铎。 板书设计 石榴又红了
第6页 共14页
教学过程: 一、课前选读。 1、见 ppt 课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关注借物抒情的文章, 以提示新课) 2、师: 今天我们学习的第 14 课,和《酸枣情》一样。都是借物抒情 的文章。作者借得什么物?抒发得怎样的情呢?我们带着问题学 习新课吧! 二、自渎课文,掌握生字,整体把握课文。 1、出示自读提纲:见 ppt。 2、开火车说积累的好词,好句。 3、同桌互相交流,大声地读出来,要互相正音,补充词语库。 4、教师检查:见 ppt 指名学生读字词。中间出示郑振铎资料, 介绍郑振铎先生生平。 三、深入学习。 1、出示课文的阅读提示,指导学生分析阅读提示。阅读提示 中其实是隐含着我们阅读课文的精髓问题。我们不但不能忽视阅 读提示,而且还要认真地分析其给我们带来的信息。(见 ppt,两 张幻灯片出示了不同的.阅读提示。相比之下,后一张幻灯片红字 部分其实是完善了阅读提示的内容)要求学生边读边画,根据提 示学生展开自读。
(二)品读文字体会情感 Ⅰ、围绕中心句 品位几桩往事 (1)打开课本,找到直接写“往事”的句子。 句子:啊,充满着生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啊!(学生谈 理解。) (2)自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想写了父亲的哪些事? (3)学生交流 过程预设: 事情 1:父亲爱好园艺,侍弄花草。 ①谁愿意读读第二自然段? 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院呀?在这样的小院生活,那是什么样 的生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呢? ③同学们,石榴又红了,我仿佛看见父亲在夕阳下,在小院 里,
关于父亲的种种往事,像放电影似的一幕幕在眼前映过。作 者通过石榴这条主线,把父亲的形象刻画得淋漓精致。
4、结合课文简介借物抒情,布置小小习作。 5、布置作业。 板书 14 石榴又红了 刻名字,分石榴 围绕石榴写了三件事 和小姑娘们打赌 思念父亲 离别时的
第9页 第7页 共14页
2、指名反馈问题。 (1)文章围绕“石榴”来讲故事,线索清晰;讲了哪几个故 事? 第一件事情在石榴上刻上所有孩子的名字,待石榴成熟再分 给孩子们。 第二件事情和一个南方的小姑娘打赌石榴能否在盆里开花结 果。 第三件事情最后一次石榴节前父亲临别的嘱托。 (2)通过一些具体的事情来塑造“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 象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些词句使父亲的形象更加细致而饱满呢? 找 1—2 句做批注。 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自己认定“石榴”这条主线,感知 作者是怎么表达了对父亲深切地怀念之情。在字里行间找到体现 父亲形象的字、词、句,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点点滴滴,更要学 会作者借物抒情的手法。 学生的不同感知侧面,会找到不同的句子,但学生一般都能 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伴着音乐导入最后一部分的教学,ppt 最后一张整个环节 到下课再音乐中进行。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父亲,就是这样一 位充满慈爱,童心未泯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热爱生命,懂得生
第5页 共14页
父亲 往事 思念 《石榴又红了》语文教案 2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郑振铎,学习作者是如何把人物的 形象刻画得细致而饱满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通过自读、自我检测,深入理解文本,体会文中所流露出来的深 刻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郑振铎敬佩和赞叹之情。 (2)体会做着爱戴、思念父亲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品读句子,体会作者是怎么把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致而饱满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音乐资料。
第2页 共14页
给花花草草浇水,施肥…难怪作者感叹—充满着生活的温馨 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啊
事情 2:父亲在石榴上刻名字,和孩子们过石榴节。 ①还写了父亲什么事呢?请一个小组读读第三自然段,谈谈感 受深刻的句子。 :在果实红透之前,他总要挑选一些较大的,逐个刻上自家的、 亲友的、邻居的孩子们的名字。(父亲刻下的不仅是名字,刻下的 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啊。) :他和孩子们一起唱啊,跳啊,做各 种好玩儿的游戏,或是大家围坐在他四周,听他讲迷人的童话。(他 爱孩子,身受孩子的爱戴。) ②石榴又红了,我仿佛看见父亲(谁来说)这真是—充满着生 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啊 过渡:有人说往事如烟,随风飘散,在儿子心中,父亲的往 事如茶,愈品愈香,我们跟随郑尔康继续品味。 事情 3:父亲和小姑娘打赌。 ①还写了父亲的什么事呢? 父亲听了,满怀兴致地同小姑娘打赌说:“要是公公盆里的石 榴不结果,公公就请客吃糖。”说完,一老一小认真地钩了钩手指 头。 小女孩终于信服了这位可亲的公公,高高兴兴地跑着跳着回 家去跟爸爸妈妈说:“公公打赌赢了,可他还是给了我好多糖果,
第10页 共14页
读课文,“说说孩子们为什么盼望石榴节?”细读课文,以“在 你眼中,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中心话题品读感悟,引导学 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词句积累] “每当石榴开花,大家就盼望父亲在一颗颗石榴果上刻上自 己的名字,然后又眼巴巴地盼着‘石榴节’的到来。” 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盼望。表达了孩子们对石榴节的喜爱, 对父亲的热爱。 “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石榴节’,大家望着那红 得似血的果实,谁也不忍去摘,任它们在瑟瑟秋风中,枯萎,坠 落,化成了泥土。” 不忍:不忍心。石榴又红了,而父亲已不在,睹物思人,无 限悲伤。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郑振铎的资料,了解郑振铎。) 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课文《斗笠》借斗笠抒写浓浓的母子亲情;《傲霜篇》通过 对菊花傲霜凌寒的描写赞美了不畏风雪的品质。今天我们要学习
而此时,郑尔康先生望着临院的石榴,就会想到旧居,想到 父亲,想到父亲的音容笑貌。父亲的影响早已深深的刻入了每个 孩子的心中。因此,每当石榴树上又挂满了小红灯笼的时候,曾 经得到过他关爱的人们就会更加怀念起郑振铎先生来。正如作者 所说的…(生配乐齐读我思念他们,思念旧居的…作者连用三个 思念,又是为什么呢?)
2022《石榴又红了》语文教案
《石榴又红了》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郑振铎,学习作者是如何把人物的形
象刻画得细致而饱满的。 (2)体会文中作者所流露出来的爱戴、思念父亲的深刻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唤醒学生对亲情的认识,理解生活中的父爱。 教学方法: 以问题教学法为主,辅以谈话法、欣赏法、引导法、多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