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之SWOT 策略规划与运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參. 九二一災區重建之案例分析 資訊傳播 人力動員與協調 聯盟與合作 震災款項 與政府的互動
結語
•
建構第三部門
• 重建公民社會 • 社區總體營造
如何運用民間資源
江明修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教授
一、非營利組織的成立緣起
1.自解嚴之後,隨著政治權力的釋放,民 間社會力獲得發展的空間, 而非營利組 織即是透過「組織化」的方式崛起,組 織的源起可能是選舉的時機使議題白熱 化,或者是基於道德意識、責任使命與 弱勢的關懷使然;尤其工業化帶來社會 變遷和都市化發展,社會亂象叢生,在 這樣的過渡過程中,既有官僚組織已不 敷因應;是以非營利組織乃是民間勢力 的崛起。
慈濟大愛
人間就是人與人之 間 。如果脫離人與 人之間‚我們就沒有 機會修行,所以要走 入人群中。
證嚴法師
國際反地雷組織
ICBL
反地雷 反戰爭 愛和平
貳 . SWOT分析
定義: 主要是分析組織內部的優勢與劣勢 以及外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 SWOT是一個很有效率的工具,它 的結構雖然簡單,但是可以用來處 理非常複雜的事務。
2.非營利組織基於志願主義的精神,積極 從事社會福利、慈善救助等工作,其不 僅扮演監督政府的角色,更積極進行社 會變革的工作;而其在長期性的社會改 革運動方面,更對整個社會生活造成深 遠的影響。
3.非營利組織在自我期許、社會定位 上各有差異,本研究之訪談團體中, 大抵乃是將組織本身定位為環保團 體、倡導團體、社會改革團體,雖 然各組織之定位不盡相同,但都是 力圖改善社會,積極扮演公共服務 提供者的角色。
三、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服務
1.志願服務乃是自發性、地方草根性 公民參與之基礎,強調參與者主體 與自由意志的發揮,是故非營利組 織中的參與不但是組織重要之資產, 由志工參與非營利組織公共服務的 蓬勃景象,更可見台灣社會的希望。
2.公民參與強調的是民眾「自主性」 的參與公共事務以影響政府的政策。 公民參與應擴及到一般社會大眾, 帶動社區居民的主動參與,而不僅 限於小部份菁英決定公共事務,使 社會力得以釋放出來。
非營利組織在倡導政策時對于政策內容的了解有時甚至比立法委員還深入因為非營利組織的成員多半具有相關的專業知識例如社會福利文化教育或是婦女議題故而立法委員缺乏對實務的了解專業性不足造成非營利組織對政府政策制訂缺乏信心
非營利組織之SWOT 策略規劃與運用
主講人: 江明修教授
壹. 成功領導與團隊案例
• • • • •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 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 印度之星德蕾莎修女 慈濟功德會證嚴法師 國際反地雷組織ICBL
5.非營利組織認為政府在規劃政策時, 若能多方考慮民間的意見,將可避 免諸多的缺失;是以,適度地開放 政策參與空間,是非營利組織對政 府最殷切的期待。
6.非營利組織指出,政府應該訂立一 套法律規範,以引導或誘使社會資 源流向非營利組織,使其能發展公 共服務的計劃;而非任由社會資源 到處流竄,找不到正確的出口,政 府及真正在做事的非營利組織卻無 法得到足夠資源的挹注。
9.「合產」是政府與非營利組織關係 發展的一項重要趨勢。現今的非營 利組織在相關議題的公共事務上, 亦漸採取與政府合作的態度;惟須 注意組織財務、人力、資源之配置, 方不失其自主性。而政府則更須制 定合理可行的法規,並積極授權, 如此才能共創雙贏。
四、非營利組織的自我檢視
1.非營利組織亟欲擺脫過去悲 情或負面的社會形象,欲以 社會關懷面出發,來贏得社 會的支持與認同。
2.非營利組織誠然需要政府資源的提供 ,但須避免因過度依賴或配合,而失 去組織本身的特色或自主性,因此非 營利組織如何擁有自主的力量,才是 重要的工作,而經由參選進入合議制 的機制裡,並非是最好的方法。
3.社會力並非靠非營利組織在維繫,而 需要民眾的參與及支持,否則與汲求 私利的私利團體實無二致,此即非營 利組織政策倡導所強調的「公民參 與」,否則非營利組織將淪為政府政 策的背書工具,成為政府標榜廣納民 意的橡皮圖章。
解釋名詞: S· W · O · T
S W O T (Strength) 組織的優勢 (Weakness) 組織的劣勢 (Opportunity) 組織外在的機會 (Threat) 組織外在的威脅
SWOT 矩陣圖
SWOT分析步驟
• 羅列組織的內部的優勢和劣勢,外部可能 的機會與威脅 • 優勢、劣勢與機會、威脅相組合,形成 SO 、 ST、WO 、WT策略 • 對SO 、 ST、WO 、WT策略進行甄別和 選擇,確定組織目前應採取的具體戰略與 方針
7-1.非營利組織的政策倡導途徑共計有三大 類:其一是政策性途徑,包括出版刊物、 座談會或研討會、公聽會、舉辦活動、 問卷及民意調查、大眾傳播媒體、遊說、 自力救濟、公民諮詢委員會、涉入選舉 活動以及籌組或加入聯盟等;其二是採 取釋憲的司法性途徑; 其三則是監察糾 舉途徑,各種途徑交互運用,不一而足。 其中座談會或研討會、公聽會、問卷或 民意調查、大眾傳播媒體、遊說、聯盟 等途徑,是普遍皆使用的政策倡導途徑。
美國鋼鐵大王 安德魯·卡內基
富死可恥: 一個人如果死後還 留下很多財富,那 是一件可恥的事。
日本經營之神
松下幸之助
*企業經營的根本使命,在 於透過企業運作,謀求社 會整體生活品質的提昇。 *松下政經塾
印度之星
德蕾莎修女
• 如果你成功之後,身 邊盡是假的朋友和真 的敵人,不管怎樣,總 是要成功。
2.政府部門的繁文縟節、形式主 義、僵化的會計制度,深為非 營利組織所詬病。因此,政府 制度的種種規定,使得非營利 組織的公共服務功能大受影響。
3.政府資訊的不公開,使得非營利組 織必須經由間接的方式獲得,造成 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互動,欠缺充 分的資訊互通。
4.非營利組織在倡導政策時,對於政策內 容的了解有時甚至比立法委員還深入, 因為非營利組織的成員多半具有相關的 專業知識,例如社會福利、文化教育或 是婦女議題,故而立法委員缺乏對實務 的了解、專業性不足,造成非營利組織 對政府政策制訂缺乏信心。
7-2.而自力救濟與涉入選舉活動亦為 非營利組織經常運用的政策倡導途 徑。監察糾舉則是生態保育聯盟和] 殘障聯盟,曾運用的政策倡導途徑。 至於釋憲此一司法性途徑,涉及專 業的法律素養,非一般非營利組織 能靈活運用,故僅見於婦女團體推 動的修法過程。
8.政策倡導的契機,亦是影響非營利 組織政策倡導的重要因素。對於一 般非營利組織而言,此項因素乃可 遇而不可求。是故,在政策倡導過 程中,政策倡導的契機猶如化學實 驗之催化劑,並非是不可或缺的必 要因素。
3.非營利組織從事政策倡導行動的出 發點,即是為社會上的弱勢者爭取 更為平等、安全的生存環境;故非 營利組織發展公共議題的終極目的, 乃是為保障長久為社會所漠視的集 體利益。
4.非營利組織認為,組織所倡導之理念或 推動的政策議題,能否為媒體所青睞、 重視,是影響該項公共議題或政策法案 能否為社會大眾所關注之重要因素。是 以,大眾傳播媒體此一政策倡導途徑對 於非營利組織而言,有某種程度之不可 或缺性。
4.此外,對於非營利組織參與政府相 關審查會或委員會的情況,實應不 只是在裡面「卡位」而已,而應增 強組織本身的實力與能力,真正能 在相關會議上發言,而不是為政府 背書的工具而已。
5.如何經由充分溝通以建立共 識,使聯盟運作產生影響, 是各個非營利組織應該思考 的問題。
6.民眾的捐款觀念仍待加強,而 企業在其形象考量下,對於捐 款的對象,也有不同的選擇, 因此如何改變或灌輸一般大眾 與企業的捐款概念,實為非營 利組織認為亟待教育的地方。
4.研究顯示非營利組織經費來源,大 多是來自民間或企業的捐款,另透 過舉辦活動之收入以擴充組織經費 來源。
二、非營利組織與政府關係
1.非營利組織人員多半對政府有較為負面 的看法,他們認為政府一直是保守的官 僚體系,面對民間團體態度封閉、不易 溝通,並且在政策形成過程沒有廣納民 間聲音,所以與政府之間無法有良性的 互動。不過亦有非營利組織指出,政府 和民間團體的交流過程中,也一直在學 習;政府逐漸從以前的老大心態轉變成 平等的相互尊重,這是值得鼓勵的。
5.在政策倡導的過程中,非營利 組織不僅透過各種活動與途徑, 讓社會大眾有參與公共事務的 機會;且其本身亦積極加入政 府之公民諮詢委員會,參與政 府決策。
6.個案救助固然給予案主及時且 周延的幫助,但多數非營利組 織表示,此舉終究只是治標而 非治本之道。是故,政策倡導 應是尋求政策或制度等宏觀層 面的興革,方有助於社會革除 沈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