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亭湖区中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市亭湖区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共6题;共26分)
1. (6分) (2019九下·昆山模拟)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个真正有文化有教养的人,应该具备四点特质:根值于内心的________,无需提醒的________,以约束为前提的________,为他人着想的________。

无时无刻不在和他人相比,自然就倾(mù)奢华;无时无刻不在要求自己进步,自然就有了教养。

真正的奢华是内心的高尚,而不是用空洞的、无止境的消费去遮掩教养的(kuì)乏。

当你拥有了教养这件专属于你的私人定制品时,你所散发出的气质会遮挡每一件价值不(fěi)的身外之物,你的内心会变得高尚,你就是一件无与(lún)比的奢侈品。

(1)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第一段横线处,正确的是哪一项?()
①自觉②自由③修养④善良
A . ④③②①
B . ④②①③
C . ③①②④
D . ③④①②
(2)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mùkuìfěi lún
倾________________乏价值不________无与________比
2. (5分)(2011·黄石) 人生在世,大都喜欢活得自由自在,恐怕少有人愿意为他人所逼,受环境所迫。

但是,外界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来说,它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支配,具有某种必然性。

年轻的朋友,想必你的求学之路也不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吧,请试着用以下词语谈谈你对“压力”的认识。

机遇无底深渊双刃剑面对压力奋力抗争。

3. (2分)(2011·黄石) 将①﹣④句填在下列文字的横线上,填写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如水的秋阳透彻,清亮,洒落在红叶上,瀑布就变成了火焰的峭壁。

②只见整整一面墙壁都被茂盛的枝藤紧紧地包裹起来。

③一场冲天大火在眼前翻卷,升腾,盘绕,幻化,闪耀。

④枝藤上的红叶像瀑布一样从楼顶倾泻而下。

就在阶梯教室的旁边,有一座已经废弃的三层高的旧楼房。

学校的一位小伙子告诉我们,那是老早以前的理化教学楼。

,整座楼如灿烂的火焰里燃烧,欢呼,我仿佛能听见从火焰里传来的狂歌和浩叹。

A . ④②①③
B . ②④③①
C . ④①②③
D . ②④①③
4. (1分)(2011·黄石) 一个年轻人带着自己创作的第一篇小说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讨教。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这位作家频频点头微笑。

年轻人心中窃喜,待作家看完最后一章,便迫不及待地问道:“老师您点头微笑,是在肯定我这篇作品吗?”作家望着年轻人,意味深长地说:“我有碰到熟人就点头微笑的习惯,在阁下的大作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所以我不得不一一致意了。

”这位作家的回答可谓幽默风趣,其言外之意是:________。

5. (4分)(2011·黄石) 名著阅读。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以上是思想家________在《谈读书》中写的一句话,他被马克思称为“________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他有句名言为千万个中国人所熟知,那就是:“________。


以上摘录的文字告诉我们:________。

6. (8分)(2011·黄石) 综合实践。

(1)生活处处有语文。

在语文课堂上学语文当然是最主要的,但是我们也不要忽视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

请根据下列题目中的提示性文字,拟写广告语、主题词。

要求符合对象特征,语言富有美感,字数不超过20个字,任选其中两小题完成。

①为家乡黄石在中央电视台的宣传广告撰写广告词:________
②为省城武汉的辛亥革命百年庆典书写主题词:________
③为特区深圳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拟写主题词:________
(2)又到了红榴争艳,栀子送香的季节,假如你们的语文老师建议你们将初中阶段所写的作文收集起来,编辑成册,使之成为永久的纪念,那么现在就请你为你的文集取一个名字,并说说你这样命名的理由。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共2题;共32分)
7. (8分) (2017八下·岳池期中) 请按要求默写或补充完整下列诗文。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________,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 ________,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

(吴均《与朱元思书》)
(6)《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宋濂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 (24分)(2011·黄石) 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材料,完成问题。

【甲】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
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安石《伤仲永》)
【乙】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
A .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B .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C . 或以钱币乞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 . 色愈恭,礼愈至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B .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C .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倡(《陈涉世家》)
D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3)用“/”为甲文中画浪线句子断句。

(断五处,不要求加标点。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5)乙则材料中,因“家贫”和“嗜学”之间的矛盾,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两个方面的困难?(各用两个字概括)
(6)两则材料都涉及到成才话题,从甲则材料来看,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送》文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终成为饱学之这士,这两则材料对的成才观有什么启发?
三、现代文阅读与鉴赏 (共3题;共46分)
9. (11分)阅读理解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

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

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绪……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__________________。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

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

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

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

毛娃笑,坐花轿。

毛娃醒,吃油饼。

毛娃睡,盖花被。

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

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硬是解不开。

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
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1)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

月光下,母亲为我\x(唱)(民)(歌)→________→________→(说谜语)
(3)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________。

文中运用同样修辞方法的另一个句子是________。

10. (10分)(2011·黄石) 阅读现代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思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中,诗人运用“挂图”“代数”“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意象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思念的情思,营造出一种朦胧,深远的意境。

(2)画线处的诗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角度,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焦灼感和迫切感。

(3)诗的最后一节采用了什么句式?全诗的诗眼又是什么?
11. (25分)(2011·黄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篱笆青青
①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逶迤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的暖,拴住庄户人家
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房。

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宽广,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

②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

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者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

忽而,篱笆深处闪过一位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累了,要歇歇脚?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

没错,甜津津,凉丝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大碗,井拔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③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④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

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枝桠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

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果儿,红的青的真好看,馋煞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商商量量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

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卸枣果儿,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东家西家,左邻右舍,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生的大红枣。

⑤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在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味儿。

⑥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

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天点上了种子。

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

有吊瓜花,有丝瓜花,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

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就给小小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

蜜蜂嗡嗡飞,蝴蝶对对舞,偶尔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深处,弹奏起柔柔的丝弦。

⑦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⑧初夏,一声鸡啼啄破了黎明,一刹时乡村沐浴着七彩云霞,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

你从散发着草儿香气的梦里醒来,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在读一首清新的田园诗,像在听一支古典的乡情曲。

⑨秋天,你怎能拒绝篱笆上面青青红红的果实?长长的丝瓜,爬一路结一路,点缀其间;紫红的梅豆,站在最高处,像一枚枚飘扬在风中的旗帜。

母亲呢,正忙着招呼路过篱笆门前的大娘婶子:“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塌了呢!”
⑩轻轻地,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

一弯新月升起在村庄的上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泻在安静的庭院中,穿过岁月那围篱笆青青,投影在我安静的思绪里。

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或一条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

(选自《散文》2010年第4期,有删改)
(1)这篇散文不仅描写了乡村多个种类,各个季节的篱笆之美,还再现了母性乡村的人性之美。

阅读全文,梳理出有关人性之美的具体事例,要求语言简洁。

(2)上题中所梳理出的具体事例,反映了乡民的哪些美好品质?请简要概括。

(3)在第⑧段画线处仿写,要求内容、句式与上下文保持一致。

(4)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摘抄一个你最欣赏的句子,并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5)文章中的篱笆,既有实的意思,也有虚的含意。

请认真品读第⑩段,说说画线处的“自己的篱墙”有什么深意?
四、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作文
题目:选择
要求:①字数600字以上;文体不限;②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能用本试卷阅读题的材料作为写作内容;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共6题;共26分)
1-1、
1-2、
2-1、
3-1、
4-1、
5-1、
6-1、
6-2、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共2题;共32分)
7-1、
7-2、
7-3、
7-4、
7-5、
7-6、
8-1、
8-2、
8-3、
8-4、
8-5、
8-6、
三、现代文阅读与鉴赏 (共3题;共46分)
9-1、
9-2、
9-3、
9-4、
10-1、
10-2、
10-3、
11-1、
11-2、
11-3、
11-4、
11-5、
四、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