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中考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有关人的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B.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子宫
C.阴茎发育属于男性的第二性征D.乳房发育属于女性的第一性征
【答案】A
【解析】
【分析】
2.人体内无机盐含量主要通过泌尿系统调节,此外汗液也可以排出部分无机盐。

盛夏高温环境中,为及时补充因大量出汗而过多排出的无机盐,应注意补充一些()
A.可乐B.盐开水
C.糖开水D.牛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淡盐水含有含钠的无机盐,能补充因大量出汗而过多排出的无机盐。

考点: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3.人体的消化液中,能将蛋白质彻底消化的是()
A.唾液和胰液B.胃液和胆汁C.胰液和肠液D.胆汁和肠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食物中含有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
蛋白质在消化道被消化的过程是: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因此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胰液,C正确。

【点睛】
口腔中的唾液只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对淀粉起初步的消化作用,对蛋白质和脂肪没有消化作用。

4.如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膝跳反射属于复杂(条件)反射
B.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为:5→4→3→6→8→7→3→2→1
C.若6受损,其他部分正常,叩击韧带后不能完成膝跳反射,也不能产生感觉
D.叩击韧带后,先抬起小腿,后产生感觉,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是简单的低级的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为:5→4→3→2→1,不经过大脑,B错误;膝跳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若6上行神经纤维受损,其他部分正常,叩击韧带后能完成膝跳反射,不能产生感觉,C错误;叩击韧带后,先抬起小腿,后产生感觉,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作用,D正确。

5.心脏有房室瓣、动脉瓣,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

其方向是()
A.心房→心室→动脉B.心房→心室→静脉
C.心室→心房→动脉D.心室→心房→静脉
【答案】A
【解析】
【分析】
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详解】
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房室瓣只向心室打开,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

在动脉与心室之间有动脉瓣,动脉瓣只向动脉打开,使血液只能由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中的血液只能由心房→心室→动脉。

故选:A。

【点睛】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6.中医常通过“切脉”来推知体内各器官的健康状况;病人在医院打吊瓶时,针头插入的是手臂上的一条“青筋”.这里所说的“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
A.动脉和神经 B.静脉和动脉
C.动脉和静脉 D.动脉和毛细血管
【答案】C
【解析】
【分析】
脉搏即动脉搏动,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

【详解】
脉搏即动脉的搏动。

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冲击引起的动脉跳动。

正常人的脉搏和心率一致,医生可以根据脉搏诊断疾病。

切脉一般取近手腕部的桡动脉,分寸、关、尺三部按察,掌后高骨处定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切脉必须在病人安静后才进行,病人手臂平放,手掌向上,医生用食、中、无名指的指尖分别平按在寸、关、尺三个部位,用力则由轻到重,用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手法,体会脉象的情况,来诊断病情。

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

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

因此“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动脉和静脉。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脉搏的概念以及知道血管的分布特点。

7.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

下列叙述中你不认同的是()
A.①为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和异物
B.②的体积最小,能止血和加速凝血
C.③的数量最多,能够运输氧气
D.①②③中只有②没有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三种血细胞①、②、③中,有细胞核的只有①白细胞。

8.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
A.主动脉 B.肺动脉 C.肺静脉 D.上下腔静脉
【答案】A
【解析】
【分析】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

【详解】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心脏各腔与血管的连接。

9.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B.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C.食用加碘食盐可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D.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坏血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人体都会患病。

【详解】
A、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甲亢,故不符合题意。

B、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故不符合题意。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食用加碘食盐可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故符合题意。

D、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对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10.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

正常情况下控制进入眼球光线多少的是
A.瞳孔B.角膜
C.晶状体D.玻璃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瞳孔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环境光线强弱变化和瞳孔的变化方面来切入。

【详解】
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

光线强,瞳孔
变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减少;光线弱,瞳孔变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增多。

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瞳孔最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多;被救助上井后,外界光线强,瞳孔来不及缩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过多过强,会严重伤害眼睛,严重时会引起视网膜脱落,而失明。

因此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

11.某人煤气中毒,从肺部吸入的一氧化碳会首先进入心脏的()
A.左心室B.左心房C.右心房D.右心室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详解】
人体血液循环途径如下:
氧气和一氧化碳都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

当人体发生煤气中毒时,一氧化碳从外界进入肺泡,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一氧化碳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内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氧气失去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随血液循环一氧化碳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进入肺静脉,然后进入左心房。

因此,某人煤气中毒,从肺吸入的一氧化碳会首先进入心脏的左心房。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血液循环的途径。

熟练掌握肺循环的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12.看电影是良好的休闲方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刚进电影院时,感觉伸手不见五指的原因是瞳孔较大
B.黑暗中不小心碰到其他物体迅速收腿是简单反射
C.光线进入眼睛的次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D.电影情节使人感动得流泪,这是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复杂反射
【答案】A
【解析】
【分析】
眼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

眼球的结构如图:
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

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

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

刚进电影院时眼前一片黑,什么都看不到,是由于光线弱,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物体,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眼球的瞳孔变大的缘故,故A错误;黑暗中不小心碰到其他物体迅速收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是人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故B正确;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视觉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故C正确;被电影情节感动的流泪,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视觉的形成过程以及反射的类型。

13.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含有, “×”表示不含有),请判断O、P、Q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物质血浆原尿尿液
O√××
P√√×
Q√√√
A.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B.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C.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D.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可见原尿中不含有蛋白质,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O为大分子蛋白质,因为其在原尿和尿液中都没有;P为葡萄糖,因为其只在尿液中没有;Q为尿素,因为其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有。

故B、C、D错误,A正确,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尿的形成过程,要求学生熟记各成分的变化,难度中等,属于了解层次。

14.下列与人体生长、发育的调节无直接关系的激素是( )
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雌性激素 D.胰岛素
【答案】D
【解析】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患侏儒症;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患巨人症;如果成年人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A符合题意;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患呆小症,成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B不符合题意;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与生长发育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胰岛分泌的是胰岛素,主要调节糖的代谢,分泌不足患糖尿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5.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

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原因是()
A.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各段消化道对食物中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

胃液内的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起消化作用,将蛋白质初步消化为多肽。

胶囊的成分是淀粉,胃不能对淀粉进行消化,所以药物进入小肠后,胶囊在小肠内被消化,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起到保护胃的作用。

AB.胃中只含有胃液这一种消化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对淀粉、脂肪等营养物质没有消化作用,故A错误,B正确。

C.胆汁是肝脏分泌的消化液,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可以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利用脂肪的消化,胆汁可以暂时储存在胆囊内,流入小肠乳化脂肪。

故C说法正确但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D.淀粉的初步消化是在口腔中开始的,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一部分淀粉转化成了麦芽糖,最终在小肠内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

故D说法正确但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段消化道的消化特点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16.原尿与尿液在成分上相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有滤过作用 B.肾小管有重新吸收作用
C.肾小管末端的收集管有收集尿液的作 D.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分析作答。

【详解】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被虑过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可见原尿的成分有: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等;而尿液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尿素等,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因为葡萄糖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了,B正确。

【点睛】
知道尿的形成过程,也就理解了血液、原尿和尿液的不同及原因。

17.试管中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混合的消化液,充分震荡置入37℃的温水,一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

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
A.胰液、肠液、胆汁B.胰液、肠液、唾液
C.唾液、胃液、肠液D.胃液、唾液、胆汁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这是与不同的消化液含有的消化酶不同有关;例如唾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淀粉的酶,胃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而胰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

植物油属于脂肪,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才能被消化。

首先在小肠中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变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

而后再在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可见配置的消化液是胆汁、肠液、胰液。

故选:A。

【点睛】
脂肪只能在小肠中消化,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只能进行乳化。

18.下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

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

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和d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X是吸收a、b、c和d的主要场所。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①是唾液,其所含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B.②是胃液,其所含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C.③是胆汁,其所含脂肪酶将脂肪转变为脂肪微粒
D.④和⑤是胰液和肠液,a是葡萄糖,b是氨基酸,X是小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①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②只能作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③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汁,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

a、b、c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
①是唾液,其所含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A正确。

②是胃液,其所含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B正确。

③是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C错误。

④和⑤是胰液和肠液,a是葡萄糖,b是氨基酸,X是小肠,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大分子物质的消化过程和最终产物。

19.如图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剪刀1”、“剪刀2”分别代表两种消化酶。

其中“剪刀2”能出现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答案】C
【解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图示①表示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过程,②表示麦芽糖和淀粉在小肠内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可见C符合题意。

20.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B.青春期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明显的第二性征
C.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是胚盘D.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答案】C
【解析】
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A正确;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B正确;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C错误;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