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琪运用补阴生阳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的临床经验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19年第17卷 第20期 •中医中药•169
张琪运用补阴生阳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的临床经验总结
郭书博1,张琪”
(1.盐城市阜宁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224400 ; 2.南京中医药大学常州附属医院,江苏 常州213003 )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痛。

水肿是慢性心力衰端患者常见曲一种临床症状。

中医学者认为,在对岐性心力衰 錨所致水肿患者进冇■治疗的过程中,应在加快其体内多余水液排出的同时,调节其体内津液亏虚的状态。

张琪认为,运用补阴生阳法治疗慢性心力 衰錨所敦水肿的效果较好。

在使用补阴生阳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时,应以党参、川茸、楮实子、麦冬及天冬等补阴利水类药物为主药,以 丰荡子、瓜萎、黄英、茯苓及桂枝筹温阳化气类药物为辅药。

本丈主要介绍张琪运用补阴生阳法洽疗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张琪教授;补阴生阳法;慢性心力衰竭;水肿[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J2095-7629- ( 2019 ) 20-0169-03
Zhang qi'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edema caused by chronic heart failure by nourishing Yin and
generating Yang
Guo shubo ", zhang qi 2*
*通讯作者:张琪(1961—),女,博士学位,主任中医師,就职于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的诊治,使用中医康复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术后治疗
(1. People 5 s hospital of funing county, yancheng city, yancheng Jiangsu 224400; 2. Changzhou affiliated hospital o£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zhou Jiangsu 213003)
[abstract ] chronic heart failure is a common disease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in clinic. Edema is a common clinical symptom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inese medicine scholars believe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 for edema patients caused by chronic heart failure, 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discharge of excess water in the body and regulate the deficiency of body fluid. Zhang qi thinks, the effect that USES law of invigorate Yin to give birth to Yang to treat dropsy caused by chronic
heart failure is better. In the treatment of edema caused by chronic heart failure, dang shen, chuanxiong, fructus broussonetia, radix ophiopogonis, radix ophiopogonis and radix dioscoreae should be used as the main drugs to nourish Yin and improve water quality, and the isotherm and Yang qi drugs should be used as the supplementary
drug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zhang qi * s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edema caused by chronic heart failure.
[key words ] professor zhang qi; Nourishing Yin and generating Yang; Chronic heart failure; edema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

水肿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

张琪认为, 运用补阴生阳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的效果较好。

张琪是江苏省名中医,医学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 导师,常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

张琪从事中医临床、教 学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其擅长使用中药治疗头痛、眩晕、 心悸及失眠等诸多慢性疾病。

本文主要介绍张琪运用补阴 生阳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的一些经验。

1现代医学对水肿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水肿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其是因患 者患有其他疾病而出现的一种临床症状。

水肿的发生与患 者患有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及肝硬化等有关。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

水肿 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

目前,临床上 在为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患者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原发病 的同时,多使用利尿剂治疗其水肿的症状。

但长期使用利 尿剂的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患者可出现利尿剂抵抗、急 性肾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

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居民中,慢 性心力衰竭患者占1.6%。

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慢性心力衰竭 所致水肿患者中,存在利尿剂抵抗的患者占1/3"。

2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的病因病机
据古籍记载,水有致病因素之义。

《说文解字》中指出, 但凡粗大膨胀者谓之肿,肿是一种状态或症状。

《内经•素 问》中指出,水肿与肺、脾、肾及肝四脏的关系密切。

《内经• 素问》水热穴论篇中记载:“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 也。

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

故其本在肾,其末 在肺,皆积水也。

”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根据水肿 的证候特征将其分为风水、皮水、正水及石水。

明清时代 的温病医家根据水肿的病理性因素将其分为水分证、气分 证及血分证。

中医多根据水肿患者的病情、发生水肿的部 位及程度等,对其进行分类治疗。

中医认为,阴阳对立制约,
且互根互用。

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患者多因存在阳虚之 证而发病,但久病之后其可出现阴阳两虚之证。

张琪认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久病之后其肾脏化气行水的功能失调, 以致水液滞停于其肌肤膜理中,且其脾脏布散津液的功能 失调,以致津液聚停其体内,发为水肿。

慢性心力衰竭患 者发生水肿与其存在气不行津之证有关。

慢性心力衰竭所 致水肿患者水肿之水来源于其体内的津液、营血,久病之 后可使其出现阴津亏虚之证。

因此,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 肿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阳损及阴。

3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的治法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病情迁延日久,可因耗气伤津、 损伐正气导致慢性心力衰竭。

水肿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 见的一种症状。

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患者可出现气虚、 气滞、血虚、血瘀及阴阳两虚等多种虚实夹杂之证❾。

张琪
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患者存在气阴两虚证,其脾 脏运行津液不利,故其水肿的症状可逐渐加重。

阳虚是慢 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患者的常见表现,但阴虚才是使其病 情缠绵难愈的根本内因。

若对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患者 进行泻水逐饮治疗,可使其出现阴津亏损证。

慢性心力衰 竭所致水肿患者可因气不行津,津液行走于脉外,外渗于 别络和孙络之间而出现水饮内停证。

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所 致水肿患者可出现肌肤甲错、口干口渴及舌红苔干等血瘀 津枯之证或额红如妆、四肢厥冷及少气懒言等阴阳离决之 证。

根据“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之中复有阴阳”的 思想,对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遵循 标本同治、攻补兼施、培本固原、补阴生阳及驱邪与扶正 兼顾等原则。

补阴固本,生阳行水,既可达到利水的目的, 又可达到固本的目的。

治水是标,补阴生阳是本。

阴阳为 人体之根本,顾护正气,阴阳平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慢 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患者的病痛。

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 患者只有体内阴液充盈,才能生发阳气,有水可利,有水
170《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2019年第17卷第20期•中医中药•
可逐。

瘀水得去、新水得生,才能使气机流利、血脉通行,进而缓解水肿的症状。

张琪认为,在使用补阴生阳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时,应以党参、川莒、楮实子、麦冬及天冬等补阴利水类药物为主药,以尊苗子、瓜萎、黄英、茯苓及桂枝等温阳化气类药物为辅药。

4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兼证的治法
张琪认为,对存在兼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遵循治养同重、治病求本及平衡阴阳等原则。

在对其进行药物治疗时,应考虑能否长期为其使用某种药物进行治疗,使用该种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是否可改善其预后。

在对存在兼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应同时为其使用养阴类药物和干姜、附子、桂枝、黄英等温热类药物。

在对存在兼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患者使用温热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应根据其舌、脉、饮食、二便、睡眠及其是否存在口干、目糊、口中溃疡等症状,为其加减温热药物的使用剂量,以达到长期消退水肿、保证津液正常运行、利水不伤阴及温阳不伤正的目的。

对于存在血脂异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患者,应为其使用丹参、决明子及川茸等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存在高血压的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患者,应为其使用代赭石、车前草、珍珠母及决明子等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存在肺动脉高压的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患者,应为其使用尊苗子、泽泻、莱菠子、桑白皮、益母草及瓜篓等泻肺宽胸类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存在皮肤甲错、舌暗瘀紫及脉弦涩等瘀血症状的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患者,应为其使用水蛭、僵蚕、蝦蚣、地龙、赤芍等活血化瘀类药物和麦冬、石斛、黄精、五味子等养阴类药物进行治疗。

5病案举隅
患者徐某,女,84岁,于2018年4月12日初次来我院就诊。

对该患者进行常规检查的结果为:其收缩压为133mmHg,舒张压为82mmHg,心率为88次/min。

该患者的主诉为:在2年内双下肢膝关节以下长期凹陷性水肿。

该患者平时不存在明显的心悸、胸痛、眩晕及头痛症状。

在行走50m左右后,该患者可出现明显的胸闷、气短症状。

该患者双手怕冷,右侧肩胛骨以下酸痛,疲劳乏力,口苦口干,纳差,不思饮食,小便可,排大便2~3次/ d,质尚可,夜寐安,且可平卧,舌暗红,苔薄白,脉细结代。

该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为IV级,存在慢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三尖瓣关闭不全、慢性支气管炎、肝囊肿、右肾囊肿、双侧甲状腺结节、3级高血压及缺铁性贫血病史,不存在手术史和药物过敏史。

该患者长期使用倍他乐克缓释片、银杏叶片、托拉塞米、瑞波特及华法林进行治疗。

该患者于2018年3月2日在常州市二院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结果为:平均心率为76次/min,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的次数为140次,出现心房颤动和ST段T波改变。

对该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的结果为:右心房内径为73mm,右心室内径为44mm,左心房内径为46mm,左心室内径为46 mm,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3%,岀现右心房增大伴三尖瓣重度返流、右心室增大伴三尖瓣重度返流、左心房增大伴二尖瓣轻度返流及中度肺动脉高压。

为该患者使用可补阴生阳利水的方剂进行治疗。

该方剂的药物组成为:山萸肉30 g、猪苓30g、茯苓30g、生黄英20g、炙黄英20g、桑白皮20g、炒山楂20g、炒神曲20g、白参须10g、麦冬10 g、泽兰10g、泽泻10g、补骨脂10g、尊茜子(包煎)10 g、降香10g、楮实子10g、郁金10g、丹参10g、炙内金
10g及桂枝5g。

将上述中药用适量的清水煎煮后,去渣取汁。

每日服用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共服用10剂。

在2018年4月22日对该患者进行二诊。

对该患者进行常规检查的结果为:收缩压为126mmHg,舒张压为80mmHg,心率为84次/min。

该患者的主诉为:服药后,体重增加,取卧位时呼吸困难。

该患者手冷面黄,胸闷乏力,口干口苦,纳呆,夜寐安,小便调,排大便3-4次/d,舌暗红,且有裂纹,苔薄黄少,脉细结代。

为该患者使用自拟的方剂进行治疗。

该方剂的药物组成为:益母草80g、山萸肉30 g、猪苓30g、茯苓30g、生黄英20g、炙黄英20g、桑白皮20g、炒山楂20g、炒神曲20g、白参须10g、麦冬10 g、泽兰10g、泽泻10g、补骨脂10g、尊苗子(包煎)10 g、降香10g、楮实子10g、郁金10g、丹参10g、炙鸡内金10g、厚朴10 g及桂枝5g。

将上述中药用适量的清水煎煮后,去渣取汁。

每日服用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共服用10剂。

服药10天后,该患者未按时回我院复诊,继续服药3个月。

在2018年7月2日对该患者进行三诊。

对该患者进行常规检查的结果为:收缩压为131mmHg,舒张压为81mmHg,心率为70次/min。

该患者的主诉为:服药后,体重稳定,下肢轻度水肿,晨起时水肿症状减轻,多行气喘,胸闷症状明显改善,体力增加,胃纳增加,夜寐安,小便调,排大便1~3次/d,时干时稀,舌暗红,苔薄腻剥,脉细弦。

对该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的结果为:血小板计数为104x10°/L。

对该患者进行血液电解质检查的结果为:钠的水平为123.5jimol/L,碳的水平为197|x mol/L o对该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查的结果为:凝血酶原时间为23.6s,国际标准化比值为2.22。

为该患者使用自拟的方剂进行治疗。

该方剂的药物组成为:益母草80g、猪苓30g、山萸肉25g、生黄英20g、炙黄英20g、桑白皮20g、山楂20g、六神曲20g、茯苓15g、白参须10g、麦冬10g、泽兰10g、泽泻10g、桂枝10g、补骨脂10g、降香10g、楮实子10g、丹参10g、厚朴10g、熟地黄10g、当归10g及鸡内金10go 将上述中药用适量的清水煎煮后,去渣取汁。

每日服用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共服用14剂。

按语:该患者的年龄较大,体内正气亏虚。

该患者长期使用利尿剂进行治疗,过度利水则伤阴,日久之后其可出现阴不制阳之证。

初诊时自拟的方剂中含有麦冬、山萸肉、补骨脂等滋阴填肾药物、白参、黄英等温阳药物及楮实子、猪苓、茯苓、泽兰、泽泻等利水药物。

上述诸药合用具有养阴、生阳及利水等功效。

该患者二诊时,体重增加,舌裂纹好转,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该患者三诊时,病情有所好转,但大便的次数有所改变。

在自拟的方剂中加入健脾护胃药物。

从阴阳整体观上看,该患者存在阴阳两虚之证,且其阴虚的症状较为明显。

在对该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既要兼顾其水肿的症状,也要兼顾其阴虚的本质,使其水肿症状和其他伴随症状均得到有效的控制。

6结语
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患者进行辨证施治的过程中,不仅要看清其现有的临床症状,也要看清其患病的缘由,寻找其发病的根源,做到治病求本、多脏并治。

在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患者病情已有的西医诊断基础上对其进行中医辨证施治,既能加强其西医治疗的效果,又能防止其因治疗过度岀现伤及正气的现象。

将西医所治之“标”与中医所及之“本”有机结合在一起,可起到衷中参西、标本结合及驱邪扶正兼顾等作用。

中西药合用,不仅不排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2019年第17卷第20期•中医中药,171
斥西医治疗,也可预防过度治疗;中西合参,既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也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对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仅要采用生阳法加快其体内水液的排出,又要根据其病势缠绵的特点兼顾其津液亏虚的状态,将阴阳平衡观贯穿对其进行治疗的全过程之中。

张琪认为,医者临证要恪守“谨守阴阳之根本。

用药精细考量,少一分则药力不足,多一分则物极必反”的准则。

应根据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患者的兼证,调整对其进行药物治疗的方案。

在对存在兼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方案调整的过程中,以其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为导向,治疗其宗气不足、气阳两虚、血脉阻滞、水饮内停及阴阳两虚等证,做到兼顾次证、补阴生阳,以使其体内正气充足、阴邪得去。

参考文献
[1]贾振华.第十二讲利尿药抵抗时代.如何走出心力衰塢治疗困境[J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11):23-24.
[2]贾维刚,徐庆.赵丽丽.等.高永祥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a16(7):977-980.
用三伏贴对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评价
陆春霞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江苏南通226001)
I摘要]目的:探计并分析用三伏妙对100例支代管哮喘,崽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46月至2017年9月期问南通市中医院接诊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这100例患者均使用三伏贴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疗效。

结果:诒疗后,这100例患者哮喘发作持续的时间短于洽疗前,其哮喘发作的次数少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O.05。

治疗后,这100例患者的咳嗽、咳痰、胸闷和气喘症状积分均低于洽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100例患者洽疗的总有效率为90%。

结论:用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放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英率喘发作的次数,缩短其哮嘴发作持续的时间。

[关键词]三伏贴;支气管卑喘;临床症状积分
[中图分类号JR562.2+5[文献标识码]B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细胞
等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气道呈高反应性和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是此病患者的典型特征。

近年来,随着我国过敏体质者的增多及空气质量的下降,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E。

此病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
喘息、气促等症状,部分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肺气肿、
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目前,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一线药
物主要有肌松药、糖皮质激素、02受体激动剂等。

这些药
物仅能缓解患者哮喘发作时的症状,不能改善其病情,且副
作用较多⑴。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而制成
的膏药。

早在清代《张氏医通》中就有用白芥子穴位贴敷法
治疗哮喘的记载旳。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研究用三伏贴对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期间南
通市中医院接诊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

在这100例患
者中,有男45例,女55例;其年龄为18~70岁,平均
年龄为(44.59±8.50)岁;其病程为0.5~15年,平均病
程为(5.86±3.44)年。

1.2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标准
1)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标准是:患者的病情符合《支
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相关规定:(1)患者存在反复发
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且其多在接触冷空
气或变应原、受到化学性或物理性刺激、发生病毒性上呼
吸道感染及运动后发病。

(2)患者在病情发作时其双肺可
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3)患者的喘息、
气急、胸闷、咳嗽及哮鸣音等症状和体征可自行缓解或在
接受治疗后缓解。

(4)排除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急、
胸闷和咳嗽。

(5)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对其进行
以下两项试验时至少有1项试验结果呈阳性:进行最大呼
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测定的结果呈阳性(PEF
[文章编号]2095-7629-(2019)20-0171-02
的日内变异率320%),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的结果呈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J增加M12%,且FEV]增加的绝对值M200 ml〕旳。

2)中医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标准是:患者的病情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规定:若患者存在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面色胱白、自汗、怕风、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澹、舌质淡、苔白等症状,可诊断其患有肺脾气虚型支气管哮喘;若患者存在气短且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且痰粘起沫、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心慌、不耐劳累、五心烦热、颤红、口干、舌质红、少苔(或舌苔淡白、质胖)等症状,可诊断其患有肺肾两虚型支气管哮喘[3]o
1.3纳入及排除标准,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其病情符合西医和中医关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2)年龄在18~75岁之间。

3)在使用三伏贴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应用免疫增强剂,且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时间每年少于1个月。

4)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或近期有妊娠计划。

2)对外用药膏过敏。

3)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

4)合并有精神疾病。

1.4方法
对这100例患者均使用三伏贴进行治疗,方法是:1)配置三伏贴。

将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按照1:1:0.5:0.5的比例研磨成粉,混合均匀后加入生姜汁调和成糊状。

在药糊中加入少量的凡士林,制成长1cm、宽1cm、厚0.5cm 的药饼。

2)贴敷三伏贴。

在三伏天头伏中的任何一天将三伏贴贴在患者的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定喘穴和足三里穴上,并用防过敏胶带将药贴固定好,共贴敷2~6h o若贴敷期间患者感到贴敷处皮肤煽热难耐,可随时将药膏取下。

在二伏期间和三伏期间再分别为患者敷药一次。

嘱患者在敷药期间忌食海鲜和辛辣的食物,谨防感冒,避免中暑。

3)贴敷期间皮肤水泡的处理。

敷药期间若患者敷药处的皮肤出现
作者何介:陆春藝(1989—),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