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大连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做菜时这些小孔饱含汤和佐料因而味道鲜美这些小孔的成因是()
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
B.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
C.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
D.豆腐自身膨胀而成
2.下列验证性小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将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平静的水面,看到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浸过水的棉花,放在恒温的环境中,观察到其示数会下降,说明液体蒸发要吸热
C.对着冰冷的镜面哈气,发现镜面变模糊,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液体汽化
D.在玻璃板上滴等量两滴酒精,让它们表面积相同,放在温度条件相同而通风条件不同的环境中,发现通风条件好的地方的酒精先消失,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3.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些现象。

针对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棒冰冒“白气”是棒冰升华形成的
C.荷花叶片上的小露珠是叶片分泌出来的
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加快手上的水分蒸发
4.如图所示,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干冰消失,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在这个现象中()
A.干冰发生了汽化现象
B.罐外壁所结的霜属于凝固现象
C.干冰消失的过程要放热
D.罐外壁的霜在形成时会放热
5.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叙说正确的是()
A.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的快、传的远
B.次声波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
C.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
D.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
6.一个锣鼓队正在表演。

观众们发现,每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原本听到的鼓声就“消失”了。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A.手不能传播声音B.手吸收了声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
7.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波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

关于雾化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B.人耳能听到超声波
C.超声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D.超声波是由振动产生的
8.黑匣子是用来记录飞机飞行中各种数据的装置,一旦出现空难,只要找到黑匣子,人们便可知道飞机失事的原因。

黑匣子装备了水下信标,一旦飞机坠入水中时,信标开始发送超声波脉冲。

从中我们可知()
A.超声波脉冲可以被人耳直接听到
B.超声波脉冲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超声波脉冲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
D.超声波脉冲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更慢
9.一段路程长为s ,一辆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2,则汽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122v v +
B .123v v
C .12122v v v v +
D .121232v v v v + 10.一乘客坐在一辆以8m/s 的速度匀速向东行驶的汽车里,关于他的运动和静止情况有
( ) ①以路边的电线杆为参照物,他在向东运动
②以座椅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
③以他后面的一辆以12m/s 向东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他在向西运动
④不论以什么为参照物他都在向东运动
A .只有①对
B .只有①和②对
C .只有④对
D .①②③都对,④不对 1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与时间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乙做加速直线运动
C .第20s 末,甲、乙速度相同
D .0~20s ,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 12.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v ,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2v ,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
221v v v - B .钢轨的长度为1221
v v t v v - C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121
v v v - D .钢轨的长度为(v 2-v 1)t
二、填空题
13.(1)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圆的直径是____cm 。

(2)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______性质制成的,如图乙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

14.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可知此时冰的熔点是______℃,BC 段的“冰”处于______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15.人工降雨时,飞机向云层中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_____吸热,云层中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冰晶变大后,下落时_____成水,落到地面形成了雨。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6.上音乐课时,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_____产生的,教室外的同学也能辨别是琴声还是其他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乐器产生声音的_____不同。

17.如图所示,交警正利用某种速度测定器来探测公路上汽车是否违章超速,该仪器是利用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可听声”下同)的相关原理工作的;现代科学家已成功研制一种叫做“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_______,从而预报海上风暴,这种声音的频率_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18.期中考试时,监考教师会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___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___传入考生的耳朵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相同/不同)的.在气温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如果看到闪电后,6s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________m.
19.打点计时器是测量____的工具,通电后振针每秒上下振动50次,每次向下打一个点。

图中是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两条纸带,甲纸带由A点到E点的时间是_____秒;甲纸带上D到G所用的时间为t1,乙纸带上2到8所用的时间为t2,则t1_______t2(选填:“>”、“=”或“<”)。

20.如图所示,刻度尺的测量范围是_____cm,其分度值是_____c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cm。

三、解答题
21.穿上棉衣感到暖和,是利用棉衣有效地阻止了人体产生的热向外散发,棉衣自身并不发热,而法国准备生产的一种夹克,其衣料的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结晶,人们穿上它,气温较高时感到凉爽,气温较低时倍感温暖,试说明这种夹克能调节温度的道理.
22.炎热的夏天,为什么人站在树荫下比站在遮阳伞下更凉快?
23.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

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

如果经过3s接收到从海底反射回来的信号。

(已知海水中声速是1500m/s)求:(1)则此处海底深度为多少米?
(2)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什么?
24.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面向一座高山行驶,经过一路碑时鸣笛一声继续行驶,6s后听到了回声。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1)鸣笛后6s的时间内汽车向前行驶的路程是多少米?
(2)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距离高山多少米?
(3)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高山还有多少米?
25.一列火车长200m,以36km/h速度通过一长1800m的隧道需要多长时间?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多长时间?
26.一列火车在平直铁路上匀速行驶,在10min内前进18km,然后以该速度完全通过一山洞,耗时30s,已知这列火车长100m。

(1)求火车前进速度是多少m/s?
(2)求这个山洞的长度。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冻豆腐做菜味道鲜美,原因在于内部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的成因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一定质量的水凝固冰时体积变大,冰再熔化成水,就形成了小孔。

故选C。

2.C
解析:C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酒精在常温下易蒸发,酒精蒸发时会从周围吸收热量。

(3)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气体液化由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液体上方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发现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浸过水的棉花,因为水蒸发时要从温度计上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计的示数降低了,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对着冰冷的镜面哈气,发现镜面变模糊(即有小水珠产生),说明降低温度可使气体发生液化,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所以其他条件相同时通风条件好的地方的酒精先消失,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解析:D
A.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棒冰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荷花叶片上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加快手上的水分蒸发,故D正确;
故选D。

4.D
解析:D
【分析】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物质在凝华时要放热。

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是因为干冰先升华吸热使罐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5.A
解析:A
A.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所以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的快,故A正确;
B.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人听不到。

但声源振幅不一定小,故B错误;
C.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不是根据传播速度来定义的,故C错误;D.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6.C
解析:C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当敲击鼓时,鼓面会振动发出声音,当用手按住鼓面时,手使鼓面振动停止,所以声音就消失了。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解析:B
A.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Hz~20kHz,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20kHz或小于20Hz时,我们便听不见了,“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所以听不到,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超声波属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属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8.C
解析:C
【分析】
本题考查超声波的特点,根据超声波的特点求解。

A.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赫兹,超声波脉冲人耳直接听不到,故A项不符合题意;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超声波脉冲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项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脉冲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故C项符合题意;
D.超声波脉冲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更快,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超声波也是声波。

9.C
解析:C
根据题意由s v t
=可得汽车在前半程、后半程所用的时间 111
12s 2s t v v == 222
1s 22s t v v === 则全程的总时间
()2112112
222s s s 2v v t t t v v v v +=+=
+= 全程的平均速度 ()12
212112
2s 2v v s s v v v t v v v v ===++
故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C 。

10.D
解析:D
【详解】
乘客坐在一辆以8m/s 的速度匀速向东行驶的汽车里:
①以路边的电线杆为参照物,他与电线杆之间发生了向东位置变化,所以他在向东运动; ②以坐椅为参照物,他与座椅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他是静止的;
③因为他后面的汽车的速度大于他乘坐的汽车的速度,所以以他后面的向东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他在向西运动;
综上分析可知,①②③都对,④不对,故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11.D
解析:D
【详解】
A .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则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由图象可知,乙的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大,即乙做加速直线运动,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甲、乙的v
t ﹣图线在20s 末相交,说明甲、乙两物体此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在0﹣20s 内甲的速度不变,乙的速度逐渐增大,且20s 末时甲、乙速度相同,则可知甲在这段时间内所走的路程比乙大,故D 错误,符合题意;
12.B
解析:B
【详解】
因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即
21v v >
设钢轨的长度为s ,则声音在钢轨和空气传播的时间分别为
22
s t v =,11s t v = 由题意知 2121
s s t t t v v -=-= 解得 1221v v t v v s =
- 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为
22221211
21
s t v v t
v v v v v v v t -=-== 故选B 。

二、填空题
13.1mm150热胀冷缩365℃
解析:1mm 1.50 热胀冷缩 36.5℃
(1)[1]图甲中刻度尺1cm 分为10个小格,则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

[2]起始端值为1.00cm ,末端刻度为2.50cm ,因此该圆的直径是
D =2.50cm -1.00cm=1.50cm
(2)[3]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4]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体温计的示数是36.5℃。

14.固液共存
解析:固液共存
[1]由图可知,冰在0℃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熔化过程,故熔点为0℃。

[2]BC 段为熔化过程,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冰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15.升华熔化
解析:升华 熔化
[1][2]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会迅速的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冰晶变成水,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

16.振动音色
解析:振动音色
[1]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故优美的琴声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2]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声色,教室外的同学也能辨别是琴声还是其他乐器的声,这是根据不同的乐器产生的声音音色不同来辨别的。

17.超声波次声波低于
解析:超声波次声波低于
[1]速度测定器中用到的是超声波测距的原理;
[2] 风暴会产生次声波,人们利用次声波的接收预报风暴;
[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为次声波,因此这种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18.振动空气不同2040
解析:振动空气不同 2040
[1] [2]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通过考场里的空气传入考生的耳朵的;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4]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光的传播速度太快,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传播时间可以认为是6s,所以雷电距离观察者的距离
s=vt=340m/s×6m=2040m
19.时间008<
解析:时间0.08<
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时间打一个点;由每两个点之间所有的时间,可求出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

【详解】
[1]由题意知,图中打点计时器第秒上下振动50次,即每秒打50个点,所以打点计时器能测量时间。

[2][3]图中相隔两个点所用的时间为0.02s,则甲纸带A点到E点的时间是0.08s。

D点到G 点所用的时间
t1=0.06s
乙纸带上2到8所用的时间
t2=0.12s
所以
t1<t2
20.0~1001750【详解】123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量程为0-
1000cm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物体左侧与刻度线100cm对齐右侧与刻
解析:0~100.17.50
【详解】
[1][2][3]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量程为0-10.00cm,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
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1mm ,物体左侧与刻度线1.00cm 对齐,右侧与刻度线8.50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8.50cm-1.00cm=7.50cm L 。

三、解答题
21.这种夹克调节温度的道理是:在温度下降时,微胶囊中的物质凝固放热,自动向人体供热;温度上升时,微胶囊中的物质熔化吸热,又自动向人体吸热,从而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
微胶囊中所含的物质能在温度降低时凝固,温度上升时熔化,由于凝固放热,熔化吸热,因此这种微胶囊做成的夹克能控制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人穿上它,在温度下降时自动向人体供热,温度上升时又自动向人体吸热,从而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
22.详见解析
【分析】
蒸发吸热,大树里面有水分,水分蒸发的时候,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所以大树下凉爽。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水由液态到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在此过程中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因此在炎热的夏季,树荫下比遮阳伞下更凉快。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植物蒸腾作用的了解,把握住蒸腾作用的本质是蒸发吸热。

23.(1)2250m ;(2)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1)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
t =
12
×3s=1.5s , 该处的海深:
s =vt =1500m/s×1.5s=2250m ;
(2)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月球附近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利用声呐技术来测量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24.(1)120 m ;(2)1080 m ;(3)960 m
解:(1)汽车的速度 v 车=72km/h=20m/s
由v =s t
得,鸣笛后6s 的时间内汽车向前行驶的路程 s 车=v 车t =20m/s ⨯6s=120m
(2)鸣笛后6s 的时间声音传播的距离
s 声=v 声t =340m/s ⨯6s=2040m
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到高山的距离
s =2
s s +车声=120m 2040m 2+=1080m
(3)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到高山距离
s '=
2
s s -声车=2040m 120m 2-=960m 答:(1)鸣笛后6s 的时间内汽车向前行驶的路程是120m ;
(2)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距离高山1080m ;
(3)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高山还有960m 。

25.200s ,160s 火车通过隧道时通过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上火车长,已知火车的速度和火车通过的路程,可以用公式v =st 解出通过隧道的时间;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路程为隧道的长度减去车长,再用公式v =st 解出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的时间。

【详解】
火车过隧道的路程
s =s 隧道+s 车=1800m+200m =2000m
车通过隧道的时间
12000m =200s 10m/s
s t v =
= 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的路程 s ′=s 隧道﹣s 车=1800m ﹣200m =1600m
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的时间
21600m =160s 10m/s
s t v '== 答:火车通过隧道的时间为200s ,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的时间为160s 。

26.(1)30;(2)800m
【详解】
(1)火车前进速度是
31810m =30m/s 1060s
s v t ⨯==⨯ (2)耗时30s 火车通过的路为
30m/s 30s=900m s vt ''==⨯
山洞的长度是
900m-100m=800m s s s '=-=洞车
答:(1)火车前进速度是30m/s ;(2)这个山洞的长度是800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