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对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提就是要认识河流水系特征和河流水文特征。

河流水系、水文特征是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它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联系密切,所以高考中经常以此为载体考察学生运用己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有那些呢?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一、河流水系特征
河流水系特征主要有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水系归属、河道(河谷的宽窄、河床深度、河流弯曲系数)。

流程:河流流程的长短主要取决于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降水等。

一般陆地面积较小(如岛屿)或陆地比较破碎(如欧洲西部)则河流较短;山脉距海岸较近,则河流较短,如美洲西岸河流较短、台湾西岸河流较东岸河流长些;内流区降水少,受水源限制河流较短。

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为地形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流域面积、河道状况和河流水系形态。

流向:河流从地势较高处流向地势较低处,其流向可以与等高线的递变、地势高低互相作为判断依据,还可用于等潜水位线分布图中,进行河流流向、潜水流向、地下水与地表水互补关系及洪水期与枯水期的判定。

流域面积:高山峡谷地区(如横断山区),河流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盆地或洼地地区(如刚过盆地、亚马孙平原),河流集水区域广,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水系形状:常见的河流水系形状有:
树枝状水系:是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

多见于微斜平原或地壳较稳定,岩性比较均一的缓倾斜岩层分布地区。

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水系形状是树枝状的,如中国的长江、珠江和辽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

向心状水系:发育在盆地或沉陷区的河流,形成由四周山岭向盆地或构造沉陷区中心汇集的水系,如非洲刚果河的水系,中国四川盆地的水系。

放射状水系: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辐射(散)状分布,例如亚洲的水系特征。

平行状水系: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排列,如中国横断山地区的河流和淮河左岸支流。

格子状水系:河流的干流和支流之间呈直线相交,多发育在断层地带。

网状水系:河流在河漫滩和三角洲上常交错排列犹如网状,如三角洲上的河流常形成扇形网状水系。

扇形水系:支流众多,干流短小,如海河。

河网密度:与地形、降水有关。

一般平原、降水丰富的地区河网稠密,如我国东部季风区。

河道: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下切侵蚀为主,(可能同时地壳在抬升,下切侵蚀更强)河道比较直、深、形成窄谷;地势起伏小的地区,河流落差小,以侧蚀为主,侧蚀的强弱主要考虑河岸组成物质的致密与疏松、凹岸与凸岸、还有地转偏向力,河道比较弯、浅,宽。

二、河流水文特征
河流水文特征有河流径流量大小、径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汛期、枯水期、结冰期、含沙量、流速(水能资源蕴藏量和河流航运价值)、凌汛现象等。

1(径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水位)
径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水位)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

第 1 页共 6 页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水位)由降水特点决定。

例如: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径流量大,水位和径流量时间变化很小;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水位和径流量时间变化较大分别形成夏汛和冬汛;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河流均为夏汛,汛期长短取决与雨季长短(注意温带季风气候区较高纬度地区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有春季积雪融水的河流形成春汛,一年有两个汛期,河流汛期会较长)但是由于夏季风势力不稳定,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河流水位和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
以冰川融水补给和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特点决定,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夏季流量大,冬季断流,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在春季由于气温回升导致冬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

另外径流量大小还与流域面积大小以及流域内水系情况有关。

(汛期及长短 2
外流河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直接由流域内降水量的多少、雨季出现的时间和长短决定;
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内流河则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汛期出现在气温最高的时候。

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河流都有夏汛,东北的河流除有夏汛外,还有春汛;西北河流有夏汛。

另外有些河流有凌汛现象。

流域内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河流汛期长;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河流汛期短。

我国南方地区河流的汛期长,北方地区比较短。

3(结冰期(有无或长短)
由流域内气温高低决定,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河流有结冰期,O?以上无结冰期。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没有结冰期。

有结冰期的河流才可能有凌汛出现。

4.含沙量大小
由植被覆盖情况、土质状况、地形、降水和人类活动等决定。

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地势起伏大、降水强度大的区域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含沙量小。

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影响地表植被盖情况而影响河流含沙量大小。

一般来说,我国南方地区河流含沙量较小;黄土高原地区河流含沙量较大;东北(除辽河流域外)河流含沙量都较小。

5(水能蕴藏量
由流域内的河流落差(地形)和水量(气候和流域面积)决定。

地形起伏越大落差越大,水能越丰富;降水越多、流域面积越大河流水量越大,水能越丰富,因此,河流中上游一般以开发河水能为主。

(注意水能开发的条件)
6(河流航运价值
由地形和水量决定,地形平坦,水量丰富河流航运价值大,因此,河流中下游一般以开发河流航运为主。

(同时需考虑河流有无结冰期、含沙量、水位季节变化大小能否保证四季通航(通航时间)、天然河网密度大小,有无运河沟通,能否四通八达(通航长度)、内河航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连接情况——联运、区域经济状况对运输的需求等)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流量小、多积极性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夏季为汛期,冬季断流,流程较短。

三、总结
河流的水系特征与水文特征都取决于流域内的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是通过改变下垫面而产生影响的。

例如:人类砍伐植被会导致地表径流增加,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变大,(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升;植树种草会减少地表径流。

河流水位涨落幅度变小,含沙量变小。

硬化路面(水泥路面)会增加地表径流,河流水位陡涨陡落;铺设渗水砖会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涨落幅度变小。

修水库可以调
第 2 页共 6 页
节河流的流量,使下游水位平稳,减少下游河流泥沙含量。

围湖造田会使湖泊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湖泊的水文特征
包括:水量、水位的季节变化、水深、盐度大小(咸水湖或是淡水湖)、湖泊面积、位置(外流湖或内流湖等)等。

世界及中国主要河流水文特征描述
一、世界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北麓,自南向北注入北海,河口附近为世界最大的港口----鹿特丹。

该河流经西欧最发达的经济区----鲁尔区,具有较高的航运价值。

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较大,水量的季节变化小,流速平稳,无明显的汛期,无冰期,含沙量小。

(结合西欧的气候和地形特点: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流经的多为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
伏尔加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为世界最长的内流河。

流经俄罗斯经济发达的欧洲部分,航运价值很高。

其水文特征:为内流河,靠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不大,春季径流量最大(有积雪融水补给),冰期较长。

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三大河流:自西向东依次为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

叶尼塞河为二大地形区分界河。

三条大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流经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

水文特征:水量较大(有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越往东大气降水越多,
而纬度高且植被覆盖好,蒸发量较小),含沙量较小,冰期长,且河流的下游地区有凌汛,水能丰富。

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的河流:西侧水系流程短,水流急,丰富的水能,而东侧的支流路程较长,水流较缓,流入波罗的海。

刚果河:地处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区,流经刚果盆地,注入几内亚湾。

水文特征:水量很大(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且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汇水多),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好),无冰期,但水流急,水能丰富。

刚果河两次穿越赤道,要注意流向的变化。

难点:刚果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是秋季(见大图册P19):刚果河南北两侧的支流分别流经南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湿季为每年的6---10月,而南半球则是9月到次年的5月,当南北半球的支流同时进入雨季时,刚果河的水量最大,所以是秋季。

尼日尔河:这条河流流程长,呈弧形水系,上游地区发源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径流量大,中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径流量有所减少(降水量有所减少,加之热带草原区的动物饮用水),下游在尼日利亚境内,降水量又增加,径流量有所回升,但不明显(下游在尼日利亚境内有大片的种植园农业,灌溉水量增大)。

尼罗河:世界最长的河流,主要流经埃及和苏丹,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该河流经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较少,而蒸发旺盛,总径流量不是很大。

其上游有两支流,分别是靑尼罗河和白尼罗河。

这两支流分别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流经的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区,两支流的水量较大。

但白尼罗河的径流量变化较小,因其源头发源于赤道附近,降水季节变化小,又有维多利亚等湖泊的调节。

而尼罗河下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量较多。

所以尼罗河的水量特征:河流水量不是很大,季节变化大,其中秋季是径流量最大的季节(原因同刚果河类
似),且从上游到下游的变化是大----减少。

含沙量较大,汛期为每年的6---9月(定期泛滥是尼罗河突出的水文特点)。

赞比西河:位于非洲南部地区,横穿东非高原,其上游为东非大裂谷的起点,经过热带草原气候区,其主要的水文特征是:水量季节变化大,汛期为10月到次年的5月,水流急,上游有莫西奥图尼亚瀑布。

墨累---达令河: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的背风位置,发源于东部的大分水岭,自东北向西南注入印度洋。

从上游到下游分别流经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和地
第 3 页共 6 页
中海气候区。

密西西比河:流经北美的中央大平原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水系结构呈树枝状。

其最长的支流为密苏里河。

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相通,构成庞大的内河运输网。

其水文特征:径流量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流速较稳,含沙量较小。

亚马孙河:世界最大的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

地处赤道及附近地区,支流发育多,流域面积大,径流量很大,且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流经亚马孙平原地区,水流缓慢,但南北两侧的支流由于流经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带,落差大,水流急,具有丰富的水能;含沙量小,但近年来有增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热带原始森林早大规模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含沙量有所增加。

阿姆河和锡尔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地区,向西北注入咸海,为内流河。

依赖于高山的冰雪融水补给,径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有冰期,以夏汛为主。

这两河为中亚重要的灌溉水源,流经图兰平原。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位于西亚,上游发源于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地区,流经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等。

上游地区受地中海西风的影响,冬季降水量
大,而下游流经的是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少,蒸发旺盛,加之农业灌溉用水,径流量较少。

该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是冬季。

(大图册P19)
印度河:流经巴基斯坦国家,发源于中国的青藏高原,注入阿拉伯海。

源头靠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中下游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去,该河流的径流量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恒河:水量较大,水量的季节变化也大,汛期出现在6---9月,靠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西南季风),含沙量较大(流域内人类活动频繁,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其入海口附近常发生洪涝灾害。

中南半岛上的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中南半岛的“浮稻”即说明),水流较急(地形起伏大),水能丰富。

水系南北纵列分布,流域上游窄下游变宽。

二、中国
1、内流区和外流区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地区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
期东北黑龙江、松花水量丰富(流经汛期较短(有少(森林茂长(纬度
江湿润半湿润区) 春汛、夏汛) 密) 高,位于
寒温带、
中温带) 秦岭—淮河辽河、海河、水量较小(流经汛期短(雨季大(植被短(位于以北黄河半湿润、半干旱短) 少,水土流暖温带)
地区) 失严重) 秦岭—淮河长江、珠江水量丰富(降水汛期长(雨季小(流域内无(亚热以南量大,流经湿润长) 植被好) 带,冬季
地区) 均温0?C
以上)
2、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
3、内流河水文特征: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
第 4 页共 6 页
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

其原因是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增,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4、我国主要的外流河水文特征比较
长江:径流量大,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汛期较长(6---9月)以夏汛为主,无冰期。

分段分析:从源头到宜昌为上游:水流急,水能丰富;水量逐渐增大(沿途接纳支流),含沙量较小,河道较窄。

从宜昌到胡口为中游:流量大增,水流趋缓,含沙量增大,河道弯曲。

从胡口到入海口为下游:江阔水深
黄河:分段分析:源口到河口镇为上游:水流急,水能丰富,水量逐渐增大,沿途有湟水、洮河等支流汇入,但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又有所减少,含沙量较小,在宁夏段有凌汛现象。

(初冬和早春)
河口镇到旧孟津为中游:含沙量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支流众多,水量较大,但季节变化很大,水位会暴涨暴落)
旧孟津到入海口为下游:地上河,无支流汇入,流域变窄,流速缓慢,在山东境内有凌汛现象。

(时间同上)
东北河流(黑龙江、松花江):水量较大,季节变化大,有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一年有春汛和夏汛,含沙量小(植被覆盖高),流速平缓(东北平原),冰期长。

西南地区的河流(横断山区):水量大,季节变化大,水流急,水能丰富,含沙量较小,流域面积窄,支流较少。

汛期在夏季。

汛期较长。

但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部分地区会出现秋汛现象。

东南地区(珠江、闽江等):水量丰富,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无冰期;含沙量较小(植被覆盖率高);水流较急,尤其是流经低山丘陵地区的。

汛期较长,出现在夏秋季节。

(秋季东南沿海有台风影响)
典型例题
1.(2007年天津卷,文综)下图中甲、乙两区域都是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读图回答问题。

(3)填表说明黄河、恒河部分水文特征与气候的关系。

2((2007年山东卷,文综)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
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

图1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2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3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第 5 页共 6 页
)简述该地区的地形特征(10分) (1
(2)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10分)
(3)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6分)
(4)指出图2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10分)
3.(2008年四川延考卷,文综)阅读分析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于山东垦利县境入海。

其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平方千米。

黄河养育着中华民族~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材料一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决口、改道最多的河流。

春秋以前~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入海~河道无所约束~漫流改徙无定~时常多股河道并存。

战国时期~黄河下游两岸筑堤~河道逐渐固定。

由于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浊重~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

汉文帝时黄河下游出现大规模决口。

东汉初年~王景治河~随地势高低~截弯取直~修筑堤防~开辟了一条新的河道。

其后~北方游牧民族人居黄河中游~大片土地由耕转牧~水土流失相对减缓。

至唐末~800年间黄河下游河道相对稳定。

北宋初年~随着黄河下游河道逐渐淤高~出现悬河~“高民屋殆逾丈”。

1128年~宋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于李固渡扒开河堤。

黄河决口~东经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为入淮。

此后七百多年间~黄河不再进入河北平原~夺淮入海~多次决口、改道~改变了黄淮平原的原有水系。

水患遍及黄淮平原~洪水吞没大片土地~夺去千百万人的生命和财产。

洪水过后形成的许多沙丘和沙坡~吞噬大量农田、房屋~淤没城市~淤塞运河~阻塞交通。

明清时期~黄淮平原“农业生产日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

——摘编自邹逸磷《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3)据《河防一览》记载,黄河平时“沙居其六”,伏汛时“水居其二”,试说明原因。

(4)自开封以下的黄河河段向东北流入渤海,与南下夺淮入海相比会新增一种水患。

指出该水患的名称并说明其发生的季节与原因。

4.(2008年全国卷,文综)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第 6 页共 6 页
参考答案
1.
1)以平原与山地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山地;南部为平原;地区最高点在西北2. (
部,达1000米以上。

(10分)
(2)年径流量较大;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

(10分)
(3)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

C支流:发展航运。

(6分)
(4)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10分) 3.(3)汛期,黄河补给以降雨为主,(此时)降雨的强度大(降雨集中),冲刷(水土流失)强烈,泥沙含量大。

平时(伏汛以外),降雨较少,地下水补给河流比重加大,泥沙量较少。

(4)凌汛(冰凌洪灾)。

季节:冬初(入冬)与初春(开春);
原因:河流自南向北流,就是较温暖地区向较冷地区流,冬初下游已冻结,上游未冻:初春上游己解冻但下游尚冻结。

(此两种情况下)上游的河水(与冰块)望塞河道可导致溃堤(形成危害)。

4. (1)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领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水面积广。

(3)?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

?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第 7 页共 6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