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7: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怎样共同构成生物 膜的呢?
环节三:情景设疑,主体探究
资料3 时间、人物: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 事件:荷兰的两位科学家E.高特和F.格伦德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膜中提取 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 发现:红细胞膜的脂质铺展成单层分子的面积是原膜表面积的两倍。
教材分析
2、本节的主要内容
(1)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知识 目标
1、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现 的一般规律。 2、理解并识记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
教学 目标
能力 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学习经典的科学研究方法。
提问:37℃下40min后出现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流程回顾
膜的组分 各组分如何排列 各组分运动特点 ?模型
活动四
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本节所学的知识,应用教 具自己尝试构建完整的生物模型?
环节四:把握核心,提升能力
时间、人物:1972年 桑格和尼克森 事件: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之上 ,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 模型。
化学分析: 发现细胞膜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 酶分解 问题:从上述资料中,你可以得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思考:奇怪的是这个实验到20世纪初才能做,这是为什么呢?
磷脂分子的结构
亲水头部 疏水尾部
磷酸基团 甘油基团
脂肪酸链
活动二
1、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如何分布,试用模型摆出结构? 2、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储存脂肪,每 个油滴外都有一层磷脂分子膜包被,使用模型摆出结构? 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请代表上黑板展示模型并解释
活动一
在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时,提供给你制作细胞膜的三种
材料:塑料袋、 普通布和弹力布。你们认为选哪种材料最好?
为什么?



结构
决定 反映
功能
环节二:情景创设,夯实基础
资料1
时间、人物:19世纪末 欧文顿 事件: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的实验, 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可以溶入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 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中。
板书设计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
20世纪初——膜化学分析——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的。
1925年——荷兰科学家——膜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1959年——罗伯特森——膜的静态结构。
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膜具有流动性。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 教材分析
目录
2 教法 3 学法
4 教学过程
5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1
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高中生 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内容。第四章共 有3节内容,这三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 功能—结构—功能的关系。本节在第四 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部分 学法
3
13
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通过自主探 究,分析归纳,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 行学习
第四部分 教学过程
4
15
情景设疑
环节一谜语引入 环节三主体探究 环节五 学以致用
激发兴趣
联系实际
情景创设
环节二 夯实基础
环节四 核心把握
提升能力
环节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是谁,隔开了原始海洋的动荡, 是谁,为我日夜守边防, 是谁,为我传信报安康。 没有你,我——一个小小的细胞 会是何等模样? 问题1: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这首诗歌颂的是细胞的 哪一个结构? 问题2:细胞膜具有哪些功能?
情感 目标
1、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2、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
生物膜的探索历程 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
9
教学难点
应用“结构决定功能” 原理思考有关生物学 现象
第二部分 教法
2
11
教 法 问题探究教学法和直观教学法相结合,
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使用自制教具建立模型并得出结论, 强化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问题: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不溶于脂质 的物质
溶于脂质的 物质
细胞膜
思考:欧文顿的假说是否正确?该如何对假说进行验证?
资料2
时间:20世纪初 事件:采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经过特殊处理使细胞发生溶 血现象,一些物质溶出,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洗掉,即可得到纯净 的细胞膜(又称血影).
吸水
涨破
思考:除了脂质外,蛋白质也是细胞膜的成分, 那么,蛋白 质应该位于细胞膜的什么位置呢?
资料4 时间、人物:1959年 罗伯特森 事件: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 三层架构。 问题:暗层是什么?亮层又是什么?
特点:(1)蛋白质分布在磷脂双分子层两侧 (2)静态结构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举例说明
思考:假如你是高特或伦德你怎样解释“铺展开的单层磷脂分子的面积 是原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磷脂分子是怎么排 成两层的呢?
活动三
小组合作,分析探索:根据细胞膜的内外环境,讨论磷脂分 子是如何构成细胞膜的呢?请尝试用直观教具构建细胞膜中 磷脂分子的排布模型。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上黑板展示模型并解释)
看图叙述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发散思维
1、在生物膜模型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你受到 哪些启示?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否已完美无缺?说 说你的看法。
环节五:学以致用,联系实际
根据生物膜的结构,人们已合成了人工膜材料 并用于疾病治疗之中,那人工膜与生物膜的结 构相比是否完全相同?
第四章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补充资料
资料5 事件:冷冻蚀刻电子显微技术研究生物膜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上黑板展示模型并解释)
提问:静态的细胞膜结构有何不足之处?
思考:变形虫为什么可以运动?这些功能与生物膜的静态的 结构是否相适应?(用实验验证)
资料6 时间、人物:1970年 事件:将人和鼠的细胞膜蛋白质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 后融合,杂交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生物膜的成分 磷脂 蛋白质 糖类(少)

磷脂双分子层
2、生物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

蛋白质 嵌
3、结构特点:流动性
贯穿
谢 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