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复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重点知识点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归纳
一、酸的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酸→H +
+酸根离子
2、常见的酸:硫酸(H 2SO 4) H 2SO 4→H +
+ SO 42-
硝酸(HNO 3) HNO 3→H +
+ NO 3- 盐酸(HCl ) HCl →H +
+ Cl - 碳酸(H 2CO 3) H 2CO 3→H +
+ CO 32-
醋酸(CH 3COOH ) CH 3COOH →H +
+CH 3COO -(醋酸根离子)
3、酸具有酸的通性——原因:不同的酸在溶于水时,都能电离出相同的H +。
4、酸的化学性质归纳
(1)酸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紫色石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 (2)酸与活泼金属反应
表达式:酸+金属→盐+H 2↑ (置换反应) 条件:金属活动性必须在H 的前面(K 、Ca 、Na 除外) 比如:Fe+H 2SO 4===FeSO 4+ H 2↑
Zn+2HCl === ZnCl 2+ H 2↑
Cu+H 2SO 4 /HCl 不能反应,因为Cu 在H 后面 (3)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表达式:酸+金属氧化物→盐+H 2O (复分解反应) 条件:常见的金属氧化物(ZnO 、Fe 2O 3、Al 2O 3) 比如:ZnO +H 2SO 4===ZnSO 4+ H 2O
Fe 2O 3+6HCl ===2FeCl 3+3H 2O Al 2O 3 +3H 2SO 4=== Al 2(SO 4)3+3H 2O Fe 2O 3+3H 2SO 4=== Fe 2(SO 4)3+3H 2O (4)酸与碱反应
表达式:酸+碱→盐+H 2O (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条件:酸和碱都能反应
比如:NaOH+HCl===NaCl+H2O
Ca(OH)2+H2SO4=== CaSO4+2H2O
Mg(OH)2+2HCl === MgCl2+2H2O
Al(OH)3+3HCl === AlCl3+3H2O
Fe(OH)3+3HCl === FeCl3+3H2O
(5)酸与盐反应
①酸与含碳酸根(CO3)或碳酸氢根(HCO3)的盐反应
表达式:酸+含CO3/HCO3盐→新盐+H2O+CO2↑ (复分解反应)
条件:酸和含碳酸根(CO3)或碳酸氢根(HCO3)的盐都能反应
比如: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Ca(HCO3)2+2HCl===CaCl2+2H2O+2CO2↑
②酸与不含碳酸根(CO3)或碳酸氢根(HCO3)的盐反应
表达式:酸+盐→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
条件:反应的盐必须可溶,生成物的盐必须是沉淀
比如:AgNO3+HCl ===AgCl↓+HNO3
BaCl2+H2SO4=== BaSO4↓+2HCl
BaSO4+HNO3不能反应,反应物盐BaSO4不溶
KNO3+HCl不能反应,虽然反应物盐KNO3可溶,但是交换成分后,生成物没有沉淀、H2O、气体生成
二、碱的化学性质
1、碱的通性:碱→金属离子+OH-
2、常见的碱:氢氧化钠NaOH NaOH→Na++OH-
氢氧化钙Ca(OH)2Ca(OH)2→Ca2+ + OH-
氢氧化钾KOH KOH→K++OH-
氨水NH3·H2O NH3·H2O→NH4++OH-
3、碱具有碱的通性——原因:不同的碱在溶于水时,都能电离出相同的OH-。
4、碱的化学性质归纳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紫色石磊溶液遇碱溶液变蓝,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溶液变红
条件:碱必须可溶
(2)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条件:反应物的碱必须可溶且不是所有非金属氧化物都能碱反应
表达式:碱+非金属氧化物→盐+ H2O
比如:CO2+2NaOH===Na2CO3+H2O
CO2+Ca(OH)2===CaCO3↓+H2O
SO3+2NaOH===Na2SO4+H2O
CO+ NaOH/Ca(OH)2不能反应
(3)酸与碱反应(见酸的化学性质)
(4)碱与盐反应
①与含铵根(NH4)的盐反应
条件:反应物的碱必须可溶
表达式:碱+含铵根(NH4)盐→新盐+H2O+NH3↑ (复分解反应)
比如:Ca(OH)2+2NH4Cl== CaCl2+2H2O+2NH3↑
Ca(OH)2+(NH4)2SO4== CaSO4+2H2O+2NH3↑
NaOH+NH4NO3== NaNO3+H2O+NH3↑
Mg(OH)2+NH4NO3不能反应,因反应物碱Mg(OH)2不溶
②与不含铵根(NH4)的盐反应
条件:反应物的碱和盐都必须可溶,且生成物至少有一种沉淀生物
表达式:碱+盐→新碱+新盐(复分解反应)
比如:2NaOH+CuSO4===Na2SO4+Cu(OH)2↓
FeCl3+3NaOH ===Fe(OH)3↓+3NaCl
Ca(OH)2+Na2CO3=== CaCO3↓+2Na OH
Cu(OH)2+Na2SO4=== CuSO4↓+2Na OH
2KOH+ MgCl2=== 2KCl+ Mg(OH)2↓
Al(OH)3+CuSO4不能反应,因为反应物的碱Al(OH)3不溶
CaCO3+NaOH不能反应,因为反应物的盐CaCO3不溶
NaOH+KNO3不能反应,因为虽然反应物的盐和碱都可溶,但是交换成分后,生成物没有沉淀、
H2O、气体生成
三、盐的化学性质
1、盐的通性: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2、常见的盐:氯化钠NaCl NaCl→Na++Cl-
氯化铵NH4Cl NH4Cl→NH4++Cl-
碳酸钠Na2CO3Na2CO3→Na++ CO32-
硝酸钙Ca(NO3)2Ca(NO3)2→Ca2++NO3-
3、盐的化学性质归纳
(1)盐与某些金属反应
条件:反应物的盐必须可溶且金属的活动性在盐中金属元素活动性的前面
表达式:金属+盐→新金属+新盐(置换反应)
比如:Fe+CuSO4===FeSO4+Cu
Cu+2AgNO3===2Ag+Cu(NO3)2
Cu+MgSO4不能反应,因为虽然反应物盐MgSO4可溶,但Cu的活动性在Mg的后面
Fe+AgCl不能反应,因为虽然Fe的活动性在Ag的前面,但反应物盐AgCl不溶
Fe+Zn2CO3不能反应,因为反应物盐Zn2CO3不溶且Fe的活动性在Zn的后面
(2)酸与盐反应(同酸的化学性质)
(3)盐与酸反应(同碱的化学性质)
(4)盐与盐反应
条件:反应物的两种盐必须可溶且生物的新盐必须有一种沉淀生成
表达式:盐1+盐2→新盐1+新盐2 (复分解反应)
比如:AgNO3+NaCl===AgCl↓+Na NO3
BaCl2+Na2SO4=== BaSO4↓+2NaCl
CaCO3+NaCl不能反应,因为反应物盐CaCO3不溶
BaSO4+AgCl不能反应,因为反应物两种盐CaCO3和AgCl都不溶
KNO3+ NaCl不能反应,因为虽然反应物两种盐KNO3+ NaCl都可溶,但交换成分后没有一种沉淀生成
五、复分解反应归纳(五类)
1、酸、碱、盐复分解反应归纳
(1)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表达式:酸+金属氧化物→盐+H2O
(2)酸与碱反应表达式:酸+碱→盐+H2O(又叫做中和反应)
(3)酸与盐反应表达式:酸+含CO3/HCO3盐→新盐+H2O+CO2↑
酸+盐→新酸+新盐
(4)碱与盐反应表达式:碱+含铵根(NH4)盐→新盐+H2O+NH3↑
碱+盐→新碱+新酸
(5)盐与盐反应表达式:盐1+盐2→新盐1+新盐2
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AB+CD=AD+CB)
3、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复分解反应中每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课题2 化学肥料
1.盐是指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例如高锰酸钾、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铵等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知识点1: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植物生长需要养分,土壤所能提供的养分是有限的,因此要靠施肥来补充.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多种,其中磷、氮、钾需要量较大,而土壤中又常常缺乏,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根据化肥所含营养元素的种类,分为氮肥(含有氮元素)、磷肥(含有磷元素)、钾肥(含有钾元素)、复合肥(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等.
(1)氮肥
①作用: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
②缺乏氮元素的症状:缺少氮元素,会使植物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光合作用减慢等.外观表现为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严重时叶脉为棕色.
△①NH4HCO3受潮时常温就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 NH3↑+H2O+CO2↑,因此要注意密封保存,施用时要盖土或立即灌溉.
②NH4HCO3、NH4NO3、(NH4)2SO4等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NH3而降低肥效,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CO(NH2)2是氮肥,但不属于铵盐,不与碱性物质反应.
③豆类植物根部的根瘤菌能把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而吸收.
(2)磷肥
①作用:磷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磷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②种类
a.磷矿粉[Ca3(PO4)2],灰白色粉状,无气味,不溶于水.
b.钙镁磷肥,主要成分为钙和镁的磷酸盐.
c.过磷酸钙[Ca(H2PO4)2(磷酸二氢钙)和CaSO4的混合物],灰白色粉末,有酸味,溶于水后有残渣.
(3)钾肥
①作用:钾具有保证植物各种代谢过程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的能力.
②缺乏钾元素的症状:茎干软弱、容易倒伏,叶片的边缘和尖端发黄,并逐渐焦枯.
③种类以及注意事项
a.硫酸钾(K2SO4),白色晶体,无气味,易溶于水,宜与含钙丰富的肥料混合施用.
b.氯化钾(KCl),白色晶体,无气味,易溶于水,易结块,宜配合石灰和农家肥混合施用.
【巧记:钾抗倒伏磷抗旱(寒),叶色发黄要用氮】
知识点2:使用化肥、农药与环境的关系
(1)化肥、农药的利和弊
①有利方面
a.化肥中的营养元素含量比较高(与农家肥比较).
b.化肥大多易溶于水,施入土壤后能很快被作物吸收,肥效快而显著.
c.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与病虫、杂草等有害物质作斗争的有力武器.化学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
②不利方面
a.造成对土壤的污染.
b.造成对水源的污染.
c.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d.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的健康.
(2)合理施用农药与化肥
①化肥的使用,以尽量少的投入、尽量小的对环境的影响来保持尽量高的农产品产量以及保障食品品质,使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②使用化肥时的注意事项
铵盐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以免降低肥效;磷肥要与农家肥混合施用;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的水溶液呈碱性,不能淋雨,不能与铵盐混合施用,以免降低肥效;硫酸铵、硫酸钾不宜长期大量施用,以免增加土壤的酸性.
③在施用农药时,要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对症下药、适时用药,并按照规定的施用量、深度、
次数合理混用农药和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以便充分发挥不同农药的特性,以最少量的农药获得最
高的防治效果;同时又延缓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从而减轻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拓展2:
化学肥料农家肥料
所含营养元素的种类单一,但单一营养元素的含量大常含多种营养元素,但单一营养元素的含量较少一般易溶于水,易被农作物吸收,肥效快一般难溶于水,肥效较慢但肥效长便于工业生产,成本较高便于就地取材,成本低廉有些化肥如果长期大量施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能改良土壤结构
氮肥钾肥磷肥
看外观白色晶体灰白色粉末
加水全部溶于水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加熟石灰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尿素除外) 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放出无
(2)氮肥的简易鉴别
氮肥中的氨水呈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据此可直接将它们与其他氮肥相区别.
其他氮肥可按下列步骤鉴别:
拓展3:
①Cl-的检验:取少量待检溶液滴入少量稀硝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入AgNO3溶液,如果有不溶于稀硝酸的
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溶液中含有Cl-.
②SO42-的检验:取少量待检溶液滴入少量稀硝酸,无明显现象,在滴入BaCl2溶液,如果有不溶于稀硝酸的
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溶液中含有SO42-.
③滴入稀硝酸的目的是排除碳酸根等离子的干扰. (3)NH 4+的检验
检验原理: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据此可以检验铵态氮肥.例如: 2NH 4Cl+Ca(OH)2=CaCl 2+2NH 3↑+2H 2O
操作方法:取待检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或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放出的气体,如果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待检样品中有铵根离子存在,否则不含铵根离子. 注意:
铵态氮肥(如NH 4Cl 等)不能与碱性物质[如熟石灰、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 2CO 3)等]混合施用,否则二者反应会产生NH 3,NH 3逸出会降低肥效.
【易误易混警示】
误区一:不能正确理解实际含氮量与理论含氮量
正确解释:根据化学式计算出的含氮量是纯净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而实际含氮量是实际产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由于实际产品属于不纯的物质,所以试剂含氮量往往比理论含氮量要低.由于两者之间的区别,所以在计算中必须明确两者的不同含义. 误区二:对复合肥概念理解不透
正确解释:教材中提到“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的化肥为复合肥”,而教材又提到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所以对复合肥容易造成误解,所谓复合肥是指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肥. 误区三:铵盐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易出错
正确解释:铵盐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反应物互相交换成分可以写出生成物,并且注意配平.例如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时的反应为(NH 4)2SO 4+2NaOH=====△
2NH 3·H 2O+Na 2SO 4是错误的.溶液中的NH 3·H 2O 加热时容易转变为NH 3和H 2O,因此化学方程式应写为(NH 4)2SO 4+2NaOH=====△
2NH 3↑+2H 2O+Na 2SO 4.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是中学阶段必须完成的实验活动,中考常结合实验步骤与操作、去除难溶性杂质和去除可溶性杂质,重点考查该实验中注意事项,产率误差分析、及有关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下面链接近年中考经典试题剖析中考考点。
考点1 实验步骤与操作
例1(2018•青岛)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
下图是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D )
A.取一定量粗盐B.溶解C.过滤D.蒸发结晶
研析与解答:要求了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技能,并能综合运用相关操作用于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正确完成对粗盐的溶解和过滤操作,得到澄清的滤液。
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和计算产率,重点掌握采用过滤、蒸发等操作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除杂的方法。
过滤时使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酒精灯、蒸发铁架台(带铁圈)。
并要求熟记玻璃棒的四个作用:①溶解时:搅拌, 加速粗盐的溶解;②过滤时:引流, 防止液体溅出;③蒸发时:防止加热时由于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④计算产率:转移固体。
答案:D。
考点2 去除难溶性杂质
例2(2018•本溪)某化学兴趣小组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⑴步骤①的名称是。
⑵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⑶步骤③中,当观察到蒸发皿内出现时,停止加热。
⑷将氯化钠与泥沙分离所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钠具有的性质。
研析与解答:“物质的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彼此分开,并且恢复到各种物质的原来存在状态,再分别得到纯净物。
“物质的提纯”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入某物质里的少量杂质除去,以便获得相对纯净的物质,又称为实验除杂。
提纯物质的物理方法主要有过滤法和结晶法。
⑴过滤法:适用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的分离。
制作过滤器要用水滤纸使其近铁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
过滤时,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过滤时倾倒液体的烧杯口与引流的玻璃棒要紧靠,玻璃棒应靠在三层滤纸边缘,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的目的是让液体顺烧杯壁流下。
⑵结晶法包括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适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混合物或除去可溶性杂质。
蒸发时,倒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其容积的2/3。
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防止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
答案:⑴溶解;⑵引流;⑶较多固体;⑷易溶于水。
考点3 去除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例3(2019•河南)为除去氯化钠中的泥沙和CaC12、MgCl2、Na2SO4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先将粗盐样品溶解、过滤,除去泥沙后,取粗盐水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探究。
⑴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⑵写出一个加入Na2CO3溶液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上述流程中,若将过滤和加盐酸的操作顺序颠倒,所得精盐产品中含哪些杂质?(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研析与解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原则为⑴“不增”:除去杂质的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⑵“不减”:所选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不与被提纯的物质反应;⑶“易分”:选用的试剂与杂质反应的产物与被提纯的物质容易分离,操作简单易行;⑷“复原”:若除杂的过程中被提纯的物质发生反应后,应复原成原物质。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方法为先抓住被提纯物质与杂质之间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差异与联系,再决定选用何种试剂或操作方法。
提纯物质的化学方法要通过发生化反应将混合物分离或除去其中杂质,以达到提纯的目的。
其中的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镁离子用氢氧根离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将镁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
去除粗盐中的多种可溶性杂质时要注意:⑴加入试剂的先后次序。
每个步骤加入试剂要过量,会引入新的杂质,因此后续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所加入的过量的试剂。
过量的氯化钡可用碳酸钠溶液除去,因而加入试剂时,氯化钡溶液要加在碳酸钠溶液的前面。
⑵先加入过量的除杂试剂,当完全沉淀后再过滤,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可用稀盐酸除去,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最后蒸发可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
答案:⑴玻璃棒;⑵Na2CO3+CaCl2=CaCO3↓+2NaCl或BaCl2+Na2CO3=BaCO3↓+2NaCl;⑶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钡(CaCl2、MgCl2和BaCl2)。
你学会了吗
1.除去食盐溶液中的Na2SO4和CaCl2杂质的操作有: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②过滤;③加入适量盐酸;④蒸发结晶;⑤加入过量Na2CO3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⑤②③④B.③①⑤②④C.①③⑤④②D.⑤③②①④
2.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并计算粗盐产率的实验,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⑴上述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其中还缺少的实验操作是。
⑵在操作③④⑥中都用到的一种仪器是,该仪器在操作⑥中的作用是。
⑶在操作⑤中称量前在两个托盘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进行的操作为(填序号)。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D.移动游码
⑷操作③蒸发时应把液体倒入里进行加热,还用搅拌,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⑸操作⑥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填序号)
A.过滤速度慢B.滤纸破损C.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
⑹计算精盐产率:产率=×100%,发现精盐产率偏小,实验操作中造成的可能原因(只
答一条即可)。
参考答案:1.A;2.⑴①⑤②④⑥③;称量精盐的质量;⑵玻璃棒,引流;⑶B;⑷蒸发皿,玻璃棒,蒸发皿内有大量晶体析出时;⑸C;⑹溶解时加入水量偏少,没有全部溶解,或过滤时有液体溅出,蒸发时有溶液溅出,转移固体时没有将蒸发皿中全部精盐转移到称量纸上称量等。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