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3学案:第14课理性之光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理性之光
一、背景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
2.思想: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深入展开。
二、含义
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
三、内容
1.只敬畏真实,尊重科学,提倡用理性判断一切事物。
2.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四、表现
1.性质: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3.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4.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概念阐释] 启蒙与启蒙运动
“启蒙”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启蒙运动是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反封建专制、反教会权威的思想解放运动。
[轻巧识记]
1.启蒙运动内容
2.理性主义
1.18世纪,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
启蒙运动对封建专制及其宗教体系进行了猛烈批判,是一次伟
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伏尔泰歌颂理性,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卢梭提出“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康德的理性批判哲
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3.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宣扬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三权分立等,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
[材料一]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
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以英国人的口吻》
(1)材料一中伏尔泰关于国家制度方面的主张是什么?
[教你读史]
关键是最后一句“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材料的出处也是重要的提示。
[提示] 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词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归纳启蒙运动的特点。
[教你读史]
按省略号对材料分层,逐层概括其层意。
[提示] 直接对封建宗教进行批判,倡导自由平等和社会契约。
[材料三]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
……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的乐观主义态度则促进了近代科学的重大发现。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3)依据材料,概括启蒙运动的影响。
[教你读史]
利用句号来分层,第一句是启蒙运动的地位;第二句强调启蒙运动在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方面的影响;第三句是启蒙运动在科学方面的影响。
[提示] 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启蒙思想的主要特征
(1)从批判的对象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天赋人权”;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卢梭“主权在民”反对专制主义。
(2)从批判的领域上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
即使是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的主要目的也是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
(3)从批判的方式上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强调“理性”。
启蒙思想宣传理性,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强大的反映。
(4)从历史作用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统治做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提供了治国的理论和政权组织的方案。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材料一]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1)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教你读史]
注意三位思想家主张的不同:孟德斯鸠批判教会(神职);伏尔泰抨击等级不公(农民、贵族);康德倡导思想的启蒙(运用自己的理智)。
[提示] 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材料二]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教你读史]
注意关键词:“高举……”引出思想核心;“抨击……”导出批判对象;“宣扬……”提出思想主张。
[提示] 民主;法治;“理性王国”。
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从批判对象看
文艺复兴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既指向基督教会,又全面指向封建制度,集中批判的内容是封建的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2.从批判形式看
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完全摆脱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只敬畏真实,尊重科学。
3.从思想内容看
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建立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勾画未来社会蓝图,进一步弘扬人文精神。
4.从涉及领域看
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科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
题组一启蒙思想家
1.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这句话是( ) A.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B.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C.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 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解析:选B 从材料中的“本身自由”、“与自己平等”、“自然生活”可知这在强调人自身的价值,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2.法国有一位启蒙思想家在阐述“主权在民”理念的同时,指出理性的局限性,并被后人称为“浪漫主义之父”。
这位思想家是( )
A.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D.狄德罗
解析:选B 伏尔泰强调自由平等,孟德斯鸠强调三权分立思想,狄德罗是法国的百科全书派,主张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平等。
卢梭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指出了理性的局限性,故选B项。
3.“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这段论述出自( )
A.伏尔泰《哲学通信》
B.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C.卢梭《社会契约论》
D.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解析:选B “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可见这段论述反对权力过度集中,主张分权。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主张三权分立,故B项正确。
题组二启蒙运动的影响
4.“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
”这场运动是( )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解析:选D 文艺复兴时期人类并没有能力驾驭自然,是要摆托宗教神学的束缚,追求人性的自由,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时期也没有能力驾驭自然,提出信仰得救,故B项错误;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的应该是天文学革命,但并不能体现人对自然的驾驭能力,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中提出科学、民主、法制等主张,既体现了对人类社会的驾驭能力又体现了对自然的驾驭能力,故D项正确。
5.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
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解析:选A 从题干材料“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可知其主要含义是强调理性的作用,故A 正确。
6.“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解析:选A 宗教改革反抗罗马教会的权威,否认教会和教士在信仰中的中介作用,强调个人自由;启蒙运动反抗封建专制权威,强调个人自由,崇尚理性,重视法制保障民主制度。
因此A项是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共同点。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启蒙思想家们深信:启蒙必须依靠科学,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理性之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
这说明( )
A.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B.科学技术是走向理性的唯一条件
C.自然科学推动理性发展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解析:选C 从“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理性之光’”可知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也推动了理性发展,故C项正确。
2.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
为此,他们都主张(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解析:选C 欧洲启蒙思想家们主张建立可以有效制约权力的国家体制,这就是他们勾画的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蓝图——国家权力之间有效制约与平衡,C项正确。
3.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实际上是要求( )
A.摆脱教会的思想控制
B.消除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
C.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
D.唤起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解析:选D 从材料中的“用‘人权’反对‘王权’……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可知是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反对封建专制,提倡自由、平等,D项符合题意。
4.伏尔泰在针对各种形式的镇压、狂热、偏执的“丑行”时说:“因为意见不同而迫害他人的人与怪物无异。
”据此可知,伏尔泰意在强调( )
A.法律的权威 B.宗教信仰自由
C.人人平等D.人的思想自由
解析:选D 材料不仅仅是针对天主教会的束缚,而是针对一切限制自由的行为。
从“因为意见不同而迫害他人的人与怪物无异”可知,宣扬人们应该有思想自由。
5.“它击碎了一个权威,却又树立了另一个权威。
它用知识的力量反抗了迷信,但是却陷入了对知识的重新迷信之中。
”这段话适合用来评价( )
A.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解析:选D 启蒙运动用理性反抗封建迷信和专制王权,有反权威的历史作用,但是启蒙运动中对理性主义的提倡,对自然科学乃至科学主义的崇拜导致了理性主义牢笼的禁锢,故D项正确。
6.有启蒙思想家曾说:“如果是同一个人,无论他是为贵族利益还是为人民利益,在运用这三种权力,也就是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公众决定的权力和对个人事务审判的权力,那么就会终结所有的东西。
”该思想旨在( )
A.避免专制独裁B.实现人民主权
C.遵守社会契约D.建立法治社会
解析:选A 如果是同一个人,在运用这三种权力,就会终结所有的东西,说明权力不能集中在一个人手中,必须避免专制独裁,故A项正确。
7.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可见( )
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解析:选D 上述观点依次推动人们摆脱对神的敬畏和崇拜、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以及封建制度的束缚,反映出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故D项正确。
8.康德说:“Sapere aude!……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其中“Sapere aude”的含义可能是( )
A.“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
B.“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C.“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D.“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解析: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康德是启蒙思想家。
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断,B项正确;A项是亚里士多德的言论;C项是彼特拉克的名言;D项是马丁·路德的主张。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泰州学派的支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
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
……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
前者的结果是: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后者的结果是: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专制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的镇压,使反对封建专制的浪潮被打断了。
——北大教授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评价材料中汤一介教授关于明末反对封建礼教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8分)
解析:第一层次:首先,提炼观点: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其次,表明自己态度:赞成或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然后,对所持观点予以合理的解释;第二层次:围绕观点展开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第三层:总结升华,上升理论的高度说明观点的合理性或局限性。
答案:第一种观点:同意材料的观点: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表现形式及其结果都不同。
理由:西方的启蒙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学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以科学的理性来唤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构建提出了基本原则;而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只是少数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满的情感释放,既没有引起社会的共鸣也没有推动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没有对传统和未来做出理性的说明,所以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是对其作用的夸大。
第二种观点:不同意材料的观点:认为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
相似。
理由: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同西方的启蒙思想一样,都是在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的背景下,对封建专制下人性的思考。
尽管由于中国明清没有西方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也没有形成众多的思想家,但同样也推动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样也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如有其它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