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20分)
1.(1分)中国古代诗歌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深受人民喜爱。

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分)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3.(1分)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某学生小组的实验结果是光照处鼠妇数量多于黑暗处。

对此结果,同学们持怀疑态度,想继续进行探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修改实验数据
B.检查实验装置和实验环境
C.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D.查阅相关资料并分析原因
4.(1分)科学探究通常要经过6个基本步骤:
①实施计划;②提出问题;③制订计划;④作出假设;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

比较科学的排列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①②④⑤⑥C.②④③①⑥⑤D.②③④①⑥⑤
5.(1分)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以下各项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石头口门水库的全部鱼
B.美丽的九台南山公园
C.一块农田的全部农作物
D.森林中的全部动物
6.(1分)“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
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寓言中所述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 )
A.树→蝉→螳螂→黄雀B.露水→蝉→螳螂→黄雀
C.蝉→树→螳螂→黄雀D.黄雀→螳螂→蝉
7.(1分)樱桃吃起来特别甜,“甜味”主要来自樱桃细胞结构中的( )A.细胞壁B.液泡C.叶绿体D.细胞核
8.(1分)克隆羊“多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克隆的哺乳动物,其长相与提供细胞核的母羊十分相像,这一实例说明了( )
A.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膜中
B.细胞核能控制物质进出
C.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D.细胞核是能量转换器
9.(1分)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加,是生物体能够不断长大的原因之一。

下列不是人体细胞分裂特点的是( )
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B.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C.形成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细胞少一半
D.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10.(1分)莲藕是很常见的食材。

当莲藕折断时会出现“藕断丝连”现象,其中的每一根藕丝都由3~8根导管构成。

这些“丝”属于( )
A.输导组织B.营养组织C.机械组织D.保护组织11.(1分)与玉米植株相比,大象特有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12.(1分)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却有精致和复杂的结构,这一个细胞能够完成一切生理功能。

下列与草履虫运动有关的是( )
A.口沟B.胞肛C.纤毛D.食物泡13.(1分)鱼缸长期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

形成绿膜的可能是( )
A.苔藓B.蕨类C.藻类D.地衣
14.(1分)黑藻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实验材料。

有人认为它是藻类植物,其实在植物分类上黑藻属于被子植物。

判断黑藻属于被子植物的重要依据是( )
A.有根、茎、叶的分化B.有果实
C.有输导组织D.有种子
15.(1分)如图为根尖的结构图。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④的主要功能是保护
B.③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C.②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D.①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16.(1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植物体哪一结构发育而来( )
A.根B.芽C.叶D.茎
17.(1分)热带雨林中的一棵大树,一天能吸收大约五吨的水,其吸收的水主要用于( )A.蒸腾作用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D.储藏作用18.(1分)一台显微镜有如图一些镜头可供选择,某同学使用该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要想使视野中细胞数最多,应该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19.(1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有时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被水淹的农田要及时排涝
B.低温贮藏水果、蔬菜
C.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D.小麦种子晒干后入仓
20.(1分)自然界中的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大气中90%的氧气来自于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
B.葫芦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生长在池塘中的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D.煤是由古代的裸子植物遗体埋在地下形成的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6分)如图分别表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显微镜的构造及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请结合实验回答问题:
(1)观察图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的顺序是 。

(2)当光线较暗时,应使用图乙中⑤所示结构的 镜对光。

(3)观察时,如果看到的物像不够清晰,应再略微调整图乙中 (填序号)所示
的结构。

所观察到的图丙中①最可能是 (填“气泡”或“污点”),是由于图
甲中的步骤 (填序号)操作不当造成的。

(4)滴加碘液后进行观察,发现装片中细胞内部被染成深色的结构是图丙中的 (填名称)。

22.(6分)春天万物复苏,姹紫嫣红;秋天遍野金黄,硕果累累。

这春华秋实的景象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甲图和乙图的结构,共同点是都具有 和胚。

(2)甲图中完整的胚由 (填序号)共同组成,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3)若丙图中的幼苗是由乙图萌发而成,幼苗中的a和b是由乙图中的 (填
名称)发育来的。

(4)在甲图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填序号),其所
需的营养物质来自于 (填名称)。

(5)丁图为桃花的结构示意图,结构 (填序号)将来能够发育成桃的果实。

23.(6分)生活中乱丢过期药品可能会对生物及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过期的感冒颗粒溶液对油菜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的实验,实验中所选种子颗粒饱满且完整,种子萌发所需的温度、水分等外部条件都适宜。

该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结合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组别种子数(粒)处理方式
观察种子萌发数量(粒)
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3天A100将油菜种子
0408098
放入装有
20毫升清
水的培养皿

021010 B100将油菜种子
放入装有
①含少许
过期感冒颗
粒溶液的培
养皿中
(1)表中①处应填的内容为 (填“20毫升”或“30毫升”)。

(2)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3)A、B两组实验均使用了100粒种子而不是用几粒种子进行实验,目的是: 。

(4)第13天后,A组还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1点即可)。

(5)通过对种子萌发数量的统计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 。

(6)这个探究实验给你的启示是 。

24.(6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绿色植物的相关实验,绘制了下面三幅图,请结合实验和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 细胞和表皮上的保卫细胞都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图二中植物体内运输B物质的结构是图一中的 (填名称),其中大部分B 物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图一中的 (填序号)散失到大气中。

(3)将图三的甲、乙、丙叶片(实验前经过暗处理)摘下,脱色后并用碘液检测。

甲叶片照光部分变蓝,用铝箔遮盖部分不变蓝,说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

乙、丙中只有 叶片变蓝,说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4)若将图三的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下一段时间,丙叶片所在的瓶中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丙叶片进行了 作用的结果。

25.(6分)阅读下列资料及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南极生态系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周围海城大量的海藻是南极磷虾等浮游动物的丰富食物来源,磷虾同时又是南极鲸类、海豹、企鹅、海鸟等动物的主要食物。

如图所示为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极地生物还包括细菌和真菌,它们共同维持该区域的生态平衡。

资料二:20世纪50~70年代,许多国家经常施用DDT(一种难分解的有毒农药)杀灭害虫,但在荒无人烟的南极却从未施用过DDT。

从70年代开始,科研人员却发现,南极海洋中的鱼、磷虾和企鹅等动物体内竟然也含有DDT。

(1)南极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资料一提到的生物部分外,还有如水分、空气、阳光等组成的 部分。

(2)资料一中海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所以是该生态系统的 。

图中的磷虾、企鹅、鲸等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根据资料一生物的食物关系可知,海豹和鱼为 关系。

(3)根据资料一,南极海洋生态系统相对比较简单,曾经由于人类过量捕杀鲸类而导致南极生态系统失衡。

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比较弱。

(4)由资料二可知,其他地域施用的DDT却出现在从未施用过DDT的南极动物体内,
这一事例说明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20分)
1.(1分)中国古代诗歌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深受人民喜爱。

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答案】C
【解答】解: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诗句中包含柳树的生命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意思是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诗句中包含荷花和蜻蜓的生命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是瀑布的水从很高的地方笔直的倾注而下,就好像是银河从九天之上掉落了下来一样,诗句中不包含生命现象,故C符合题意。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意思是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诗句中包含猿的生命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分)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答案】A
【解答】解:植物可以利用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氧气,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使空气清新。

植树造林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作用。

故选:A。

3.(1分)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某学生小组的实验结果是光照处鼠妇数量多于黑暗处。

对此结果,同学们持怀疑态度,想继续进行探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修改实验数据
B.检查实验装置和实验环境
C.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D.查阅相关资料并分析原因
【答案】A
【解答】解:A、分析数据是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

不能随便修改实验数据,A错误。

B、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光照,在设计实验时,在铁盘内放上
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

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实验装置和实验环境,检查是否形成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B正确。

C、计算出各组第10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再计算出各组实验的平均值,目的是减少数
据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C正确。

D、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不正常的情况,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分析原因,D正确。

故选:A。

4.(1分)科学探究通常要经过6个基本步骤:
①实施计划;②提出问题;③制订计划;④作出假设;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

比较科学的排列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①②④⑤⑥C.②④③①⑥⑤D.②③④①⑥⑤
【答案】C
【解答】解:在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是关键的一步,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有利于探究实验的进行。

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回答。

然后再设计实验,包括准备实验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等;确定好实验步骤后就要实施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结论进行表达交流。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5.(1分)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以下各项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石头口门水库的全部鱼
B.美丽的九台南山公园
C.一块农田的全部农作物
D.森林中的全部动物
【答案】B
【解答】解:A、石头口门水库的全部鱼,只有部分生物,没有非生物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是一个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美丽的九台南山公园,既包括了公园这个环境,也包括了公园中所有的生物,是生物
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生态系统,B符合题意;
C、一块农田的全部农作物,只有部分生物,没有非生物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
不是一个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只有动物,没有植物、细菌真菌等生物,也没有环境,不符合生
态系统的概念,不是一个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1分)“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寓言中所述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 )
A.树→蝉→螳螂→黄雀B.露水→蝉→螳螂→黄雀
C.蝉→树→螳螂→黄雀D.黄雀→螳螂→蝉
【答案】A
【解答】解:由题可知,蝉以树为食,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

结合分析可知,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所以该寓言中所述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

可见A正确。

故选:A。

7.(1分)樱桃吃起来特别甜,“甜味”主要来自樱桃细胞结构中的( )A.细胞壁B.液泡C.叶绿体D.细胞核
【答案】B
【解答】解:A、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作用,A错误;
B、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
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B正确;
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C错误;
D、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D错误。

故选:B.
8.(1分)克隆羊“多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克隆的哺乳动物,其长相与提供细胞核的母羊十分相像,这一实例说明了( )
A.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膜中
B.细胞核能控制物质进出
C.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D.细胞核是能量转换器
【答案】C
【解答】解:克隆技术属于现代生物技术。

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一只是提供了细胞膜和细胞质;另一只提供了细胞核;第三只提供了胚胎的发育场所(子宫)。

克隆羊“多莉”长相与提供细胞核的母羊相像,说明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的遗传。

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9.(1分)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加,是生物体能够不断长大的原因之一。

下列不是人体细胞分裂特点的是( )
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B.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C.形成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细胞少一半
D.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答案】C
【解答】解:ACD、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因此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

AD正确;C错误。

B、人体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
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

B正确。

故选:C。

10.(1分)莲藕是很常见的食材。

当莲藕折断时会出现“藕断丝连”现象,其中的每一根藕丝都由3~8根导管构成。

这些“丝”属于( )
A.输导组织B.营养组织C.机械组织D.保护组织
【答案】A
【解答】解:每一根藕丝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因此这些“丝”属于输导组织。

故选:A。

11.(1分)与玉米植株相比,大象特有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答案】D
【解答】解: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

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

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植物体无系统。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所以大象与植物玉米相比特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故选:D。

12.(1分)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却有精致和复杂的结构,这一个细胞能够完成一切生理功能。

下列与草履虫运动有关的是( )
A.口沟B.胞肛C.纤毛D.食物泡
【答案】C
【解答】解:A、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故A不符合题意。

B、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故B不符合题意。

C、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故C符合题意。

D、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1分)鱼缸长期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

形成绿膜的可能是( )
A.苔藓B.蕨类C.藻类D.地衣
【答案】C
【解答】解:鱼缸长久不换水,鱼的粪便等导致水中有机质积累过多,水体富营养化,鱼类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供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造成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从而使水变成绿色。

故选:C。

14.(1分)黑藻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实验材料。

有人认为它是藻类植物,其实在植物分类上黑藻属于被子植物。

判断黑藻属于被子植物的重要依据是( )
A.有根、茎、叶的分化B.有果实
C.有输导组织D.有种子
【答案】B
【解答】解: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有发达的输导组织,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特有的特征是能形成果实,而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靠孢子繁殖,因此判断黑藻属于被子植物的重要依据是有果实,而“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有种子”并不是被子植物特有的,ACD都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5.(1分)如图为根尖的结构图。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④的主要功能是保护
B.③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C.②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D.①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答案】B
【解答】解:A、④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A正确;
B、③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
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B错误;
C、②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C正确;
D、①成熟区也叫根毛区,生有大量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正确。

故选:B。

16.(1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植物体哪一结构发育而来( )
A.根B.芽C.叶D.茎
【答案】B
【解答】解:由叶芽的结构可知:
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

所以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故选:B。

17.(1分)热带雨林中的一棵大树,一天能吸收大约五吨的水,其吸收的水主要用于( )A.蒸腾作用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D.储藏作用
【答案】A
【解答】解: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99%以上用于蒸腾作用。

所以热带雨林中的一棵大树,一天能吸收大约五吨的水,其吸收的水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A正确。

故选:A。

18.(1分)一台显微镜有如图一些镜头可供选择,某同学使用该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要想使视野中细胞数最多,应该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答案】D
【解答】解:无螺丝纹是目镜,有螺丝纹是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体积越小,视野越亮,反之,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越暗。

若想使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长目镜①和短物镜④。

故选:D。

19.(1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有时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被水淹的农田要及时排涝
B.低温贮藏水果、蔬菜
C.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D.小麦种子晒干后入仓
【答案】A
【解答】解:A、氧气是植物进行有氧呼吸的必需原料,故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是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B、温度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

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
的升高而增强。

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低温贮藏水果、蔬菜可以抑制水果、蔬菜呼吸作用,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C、氧气不足和二氧化碳浓度高都会抑制呼吸作用,藏粮食的仓库中充入一定量的二氧化
碳后,抑制了粮食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延长了粮食的储藏时间。

D、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
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

晒干的小麦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

因此,选项A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呼吸作用。

选项BCD的目的都是为了抑制呼吸作用。

故选:A。

20.(1分)自然界中的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大气中90%的氧气来自于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
B.葫芦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生长在池塘中的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D.煤是由古代的裸子植物遗体埋在地下形成的
【答案】D
【解答】解:A、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氧气,是大气氧的主要来源,90%的氧气来自于藻类植物,A正确。

B、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能作
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B正确。

C、满江红生活在水中,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是一
种优良的绿肥,可以做肥料和饲料,C正确。

D、在距今2亿年以前,地球上曾经茂盛的生长着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它们构成了大
片大片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即煤是由古代的蕨类植物遗体埋在地下形成的,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