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11课导学习型教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11课导学案
课
件www.5y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导学案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知道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记住辽、宋、夏的和战及澶渊之盟;记住金和南宋的对峙和岳飞抗金。
过程和方法:认识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学习重点: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学习难点: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正确评价岳飞抗金。
自主预习,自我提高
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契丹的兴起: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⑴建国
⑵发展:建国后,势力不断向南发展;辽太宗时,占领了
,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
2、陈桥兵变:
⑴背景:唐朝灭亡后,出现了割据混乱的的局面。
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
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⑵时间:
⑶人物:
⑷地点:陈桥驿
⑸结果:建立
,取代后周,定都
,史称北宋。
二、辽、宋、夏的和战
⒈北宋建立以后,对辽用兵是失败,只好采取
政策。
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
城下,威胁东京。
宰相_____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辽宋议和,宋朝给辽_____,史称_______。
问题归纳:澶渊之盟的内容,对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怎样正确认识澶渊之盟?)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
⒈金、南宋的建立
朝代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民族
金
世纪初期
会宁
南宋
年
赵构
汉族
2.抗金名将
从金军手中收复。
后来金军又大举进攻南宋。
岳飞在
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3.
和权臣
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
岳飞班师回朝以后,宋金达成和议,。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
问题归纳:宋金议和的内容,对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共同学习,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材料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
材料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墓对联
材料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珂《岳佗续编》
材料四:(岳家军)其所揭旗以“岳”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
①.材料一是岳飞的《满江红》。
其中的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胡虏”“匈奴”在这里借指(
)
A.匈奴
B.辽
c.金
D.蒙古
②.材料二“忠骨”“佞臣”分别指的是谁?
③.“岳家军”去的了哪些辉煌的战绩?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归纳岳飞抗金取得辉煌战果的原因
④.结合以上材料,说一说,岳飞为什么受到人们的永久怀念?
当堂训练
.宋太祖赵匡胤取得政权的方式是(
)
A.军阀割据进行叛乱
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皇族内部争夺帝位
D.身居要职发动兵变
2.下列人物,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
)
A.阿保机
B.耶律德光
c.元昊
D.阿骨打
3.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4.某历史兴趣小组,对“辽宋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状态
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5.对于澶渊之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辽与北宋之间达成的和议
B.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c.维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
D.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6.在美丽的西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到几尊铸铁跪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来两句诗:“自从贼后不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位读书人为了何事发出这样的感慨(
)
A.文天祥宁死不屈
B.王彦抗金
c.秦桧谋害岳飞
D.韩世忠抗金
课堂小结
请你用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形式写出本课的知识框架
课后学习,加强自律
一、知识落实(组内A对D、B对c检查基础知识掌握
的情况)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的杰出首领是。
2.北宋建立的时间是
,定都
,建立者。
3.西夏的建立者是。
4.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
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二、知识拓展
如何看待北宋与少数民族的和与战?
学(教)后反思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知道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记住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和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南方商业的繁荣
学习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自主预习,自我提高新课标第一网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
,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太湖流域的
、
,成为重要的粮仓。
民间流传着“
”的谚语。
2.棉花的种植,由
、
扩展到
流域。
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问题归纳:江南地区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蜀地丝织品“
”。
从海南兴起的
,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
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
,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宋朝的造船业局当时世界首位。
东南沿海的
、
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
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
和。
杭州改为都城
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
3.北宋前期,
地区出现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
最后完成。
问题归纳:我国经济重心何时移到南方?此时南方经济发达的表现是什么?
共同学习,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改错题
北宋初期,商人李某从海外经商归来,准备到东京探亲。
他从泉州上岸,发现港口停泊着许多大船,一片繁忙;途径黄河流域,发现棉田遍布;路过淮河流域,闻到稻花飘香;他选购了一套本朝史书,当读到“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旋塞北”时,不觉潸然泪下;到了东京,受到亲人的热情接待。
他发现家人生活的很好:烧的是煤,吃的是大米饭,桌上摆着精美的瓷器,出门买东西用的是纸币。
请你诊断:
上述情景描述中,有哪些不符合史实?请逐一指出并说
明理由。
①
;理由。
②
;理由。
③
;理由。
合作探究二
材料一
(宋朝)朝廷在古都时,实仰东南财富,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
材料二
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
万计。
”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其中的“苏湖熟,天下足”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⑵材料二体现了宋朝采取什么样的对外贸易政策?为有效管辖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
⑶两则材料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共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当堂训练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
c.“苏湖熟,天下足。
”
D.“无徽不成镇。
”
2.两宋时,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下列哪一个国家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
)
A.越南
B.朝鲜
c.印度
D.日本
3.北宋时,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指的是什么地方(
)
A.四川
B.江西
c.江苏
D.浙江
4.有位文物商人向你推销一件冰裂纹瓷器,你推测该文物最早可能出自(
)
A.唐代刑窑
B.宋代哥窑
c.唐代越窑
D.北宋景德镇
5.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A.交子
B.会子
c.美元
D.英镑
6.从魏晋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D.“苏湖熟,天下足”
7.南宋时,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他抵达泉州后应道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都护府
B.宣政院
c.市舶司
D.理藩院
8.假设你回到了北宋时期,下列哪些事情是你可能遇到的(
)
①夜间酒楼、商店营业
②在四川用交子买东西
③酒店里的用具有精美瓷器
④在饭馆中,看到了一个大汉吃了三大碗米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0、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
”最早应该创作于下列哪个朝代(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课堂小结
请你用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形式写出本课的知识框架
课后学习,加强自律
一、知识落实(组内A对D、B对c检查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
.为提高粮食产量,从
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太湖流域的
、
,成为重要的粮仓。
2.
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3.北宋兴起的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两宋时期最大的商业城市是
和。
5.两宋时期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7.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时间是。
二、课后拓展
.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优有了什么新发展?
2.结合以前所学知识,简要叙述自东汉末年以来到南宋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史实。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导学案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知道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
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过程和方法: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提高认识和改进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于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学习重点:服饰和瓦子
学习难点:宋朝的服饰变化反映了当时民族融合的历史现象,“瓦子”是当时商业繁荣的产物。
自主预习,自我提高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北宋初年,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普通百姓只能穿
两色的衣服。
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劳动者多穿。
的陋习也逐渐传开。
新课标第一网
2.北宋的肉食中以
为多,南宋的羊肉价格较高,一般人吃不起,南方人吃___多。
3.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简陋,多为低矮的。
稍微富裕的人家,外建门屋,。
贵族官僚的宅第相当宏丽。
4.宋朝缺马,人们多用
,也有。
达官贵人出门
已很普遍。
士大夫一般骑
、。
那时的交通比较发达,供住宿的
很多。
问题归纳:宋代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攻演出的圈子,称为“
”。
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宋代称春节为
,最受重视。
问题归纳:简述宋代市民的文化生活并说出有哪些节日。
共同学习,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材料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材料二
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官放公私僦屋钱三日,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
家家饮宴,笑语喧哗。
⑴上述两段材料描述了人们庆祝哪一节日的景象?
⑵从材料中可看出人们庆祝这一节日的那些活动?
⑶上述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当堂训练
.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是在(
)
A.北宋初年
B.北宋末年
c.南宋初年
D.南宋末年
2.在宋代,修建园林式建筑是下列哪种人的时尚(
)
A.农民
B.城市平民
c.达官贵人
D.富商
3.《水浒传》中又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买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
请我,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
A.瓦长
B.瓦子
c.早市
D.农贸市场
4.北宋东京城内的肉食店中,卖什么肉的最多(
)
A.马肉
B.猪肉
c.羊肉
D.牛肉
5.在一部反映宋朝的历史剧中出现了以下几个场景,其中有误的是(
)
A东京夜市上小吃很多
B.临安城里有许多鱼店
c.“瓦子”里上演京剧
D.百姓过中秋节
6.南宋朱熹说:“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
”这说明了什么()
①宋代的服饰明显的受到了少数民族的影响
②长期以来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结果
③反映了统治阶级生活的腐化
④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起到了丰富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古诗与相关的节日连线
今朝佛粥相交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重阳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元旦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八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中秋节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节
课堂小结
请你用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形式写出本课的知识框架
课后学习,加强自律
一、知识落实
.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劳动者多穿
的短衣,
2.北方的肉食中以
为多,南方人吃
多。
3.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攻演出的圈子,称为“
”。
4.宋代称春节为。
二、课后拓展
.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东京城。
想一想,你怎样改变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适应当时人的生活?
2.想一想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的地方?
学(教)后反思课
件www.5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