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下(下)》第八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奴隶社会出现城市与乡村、体力劳动与脑 力劳动的分离与对比、产生国家。
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规定性是:土地 等基本生产资料归封建地主阶级所有, 但封建地主不完全占有直接生产者—— 农奴或农民。
封建社会
经济制度特征:
1、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农村生产关系 的基础。封建地主拥有大部分土地的所有权, 并借此对无地或少地的农奴或农民进行剥削。
广义地说,各种机制、组织形式和行为准则, 凡有助于作出和实施关于稀缺资源配置决策的, 都包括在经济制度内。
经济制度:各个参加者的组织发展的复合体, 这些参加者是同分配稀缺资源以满足个人和集 体需要有关的。
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指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 上占主导地位的与一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生 产关系的总和。
这在客观上要求冲破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和自然经济的 束缚,建立有利于私有制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的生产关 系。在这个背景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逐渐产生了。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14、15世纪封建社会中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封建社会工商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政治经济学》教学基本内容
第三篇 社会经济制度 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及发展 第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四篇 社会经济体制 第十章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微观经济活动 第十一章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第十二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十三章 政府经济职能和宏观调控 第十四章 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
最后,商人向手工业者提供包括劳动工具在内的重要 生产资料,手工业者则按商人规定的日期、规格、数 量和质量提供产品,领取一定报酬。
结果,小手工业者逐渐失去了经济上的独立性而沦为
封建社会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条件有二: ①劳役、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过渡,农民获得人生
自由,农奴制解体; ②农民的两极分化。 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贸易日益扩大,
《政治经济学(下)》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周学时/学分:3/3 授课对象:经济学院本科生 使用教材:吴树青(顾问),逄锦聚、洪银兴、
林岗、刘伟主编.政治经济学[M](面向21世纪 课程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 月第2版。
第三篇 社会经济制度 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及发展
一、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
原始社会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集体劳动; ③平均分配。
奴隶社会
产生的前提条件:
①出现剩余产品;
②财产占有的不平等,私有制发展。
特征:
①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直接占有 生产者奴隶本身;
②奴隶主与奴隶之间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③奴隶主占有全部劳动产品。
1、东西方贸易受阻; 2、为维持西欧国家封建统治阶级奢靡生活、巩固
政权;
3、生产发展对金银的需求增加。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及其经济影响
1、世界市场领域急剧扩大,促进西欧商业的革命 性发展。
2、西欧经济中心发生转移:意大利—德意志—西 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
3、大量金银流入欧洲,16世纪欧洲发生“价格革 命”,通货急剧膨胀,手工工场主、农场主、商人大 大获利,农民、雇工、封建地主利益受损。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各种社会的生产关系和 生产方式及其规律的科学。而研究生产关系和 生产方式及其规律,也就是研究社会的经济制 度、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及其发展规律。
制度的定义
舒尔茨把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 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
诺斯也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 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 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
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又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并规定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人們的社会 意识形态,因此, 经济制度是上层建筑赖以建 立起來的基础。
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是一个社会形态根本性质 的标志,反映该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一种经济与社会之体制,当中劳工以 劳力使资本产生作用,使之成为收入之来源,而 此资本并不隶属于这些劳工。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兴贵 族,采用暴力掠夺手段,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 料相分离,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迅速集中于 少数人手中。这是使直接劳动者转化为工资劳 动者,把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及其经济影响 地理大发现是由西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由此加深
的社会经济矛盾促成的。
14—15世纪封建土地关系的变化、富农经济的 出现,表明农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萌芽。
2、16—18世纪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封建制度瓦解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本 主义手工工场大发展的时期
由小生产者、农民的两极分化及商业资本控制 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经济生产关系还是十分幼稚 的,还保留着封建制度下的旧形式,且在整个 社会经济中的比重也很小,因此,只能算作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马克思指出:“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 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方式
第一、是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这是资本原始 积累的基础。 圈地运动15世纪开始,历时300多年。 最典型的是英国从15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初的所谓 “圈地运动”。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方式
4、推动了重商主义政策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过渡的一个重要因素。
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开辟以后,主要西欧国 家的新兴资产阶级均以十分野蛮的方式开始致力于资 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加速上述两个条件的形成。
它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初始资本的 形成过程,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资本 积累,所以称作资本的原始积累。
封建地租形式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化,地 主和农民之间的人身隶属关系逐渐变成单纯的契 约关系;
封建社会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同时,由于农民已经被卷入了商品生产与商品交 换,加速了分化过程:一方面,少数富裕农民 购买土地,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成为农村中的 富农;另一方面,贫困农民失去土地后被迫出 卖劳动力。
2、地主对农民进行超经济强制,超经济强制 是封建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条件。所谓超 经济强制,是指由于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 系,地主对农民享有的经济以外的种种特权, 如可以任意驱使、打骂、惩罚,甚至处死农民。 这使封建地主得以无偿剥削作为小私有者的农 民的劳动。
封建社会
3、封建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形式。 (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地租是土 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是土地所有者凭借 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收入。
对于“圈地运动”及其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 用,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评论道:“1714年至1820年, 英国有600万英亩以上的土地被圈占。这意味着严重的混 乱和苦难。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 被充当租地人或做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寻找 工作。… …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 的,但就后来的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两个必不可少的 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粮食。因此, 圈地运动可以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 决条件”
制度是由三个基本因素组成,即被社会习惯和 习俗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法律和法规所规 定的正式约束以及实施机制。此三者之间相互
作用而形成制度的结构。
经济制度:就是国家组织经济活动的各种制度 的总和,其目的就是配置资源,以实现国家目 标。
经济制度:一个国家借助其来配置各种稀缺资 源以实现各种目标的一套机制和组织机构。
本章基本概念:
经济制度、垄断组织、垄断利润、金融资本、 金融寡头、资本输出、国际垄断同盟、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本章思考题: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2、垄断组织的形式和实质。 3、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及其特点。 4、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5、资本输出的必然性、形式、实质和后果。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局限性。 9、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11、二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12、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
封建社会
4、封建社会城市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同业公会所有制。 城市建立了手工业的封建组织(行会),帮工制度和 学徒制度发展起来,而这种制度在城市里产生了一种 和农村等级制相似的等级制。行会师傅拥有少量资本、 参与劳动,并支配着帮工劳动。 手工业行会的行规对生产规模、学徒帮工数量、工资、 生产过程、价格、原料、市场都有规定.行规有两个 倾向:一是平均主义倾向,使每个市场者机会均等; 二是对内反对自由竞争,对外造成垄断。
途径有二: ①手工业作坊主摆脱行会的束缚成为资本家。 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后期简单商品
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者的主客观条
件不同,生产同种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差别很 大。但价值规律要求同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的社会价值来交换。这使得少数生产条件较好 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而大多数生产条 件较差的商品生产者则日趋贫困与破产。
教学目的:把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和发展 的过程,认识这种经济制度的历史进步性和局 限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分阶段发展问题,进 而领悟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 的总趋势,并对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新 变化、新特点有正确的理解。了解和认识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特点。掌握现代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运行的特征。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大规模迅速发展必须 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①有大量有人身自由但丧失了一切生产 资料的无产者;
②少数人手里集中了大量的组织生产所 必需的货币财富。
依靠上述变化实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快速发展 的两个基本条件是远远不够的。
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显然在不断地创造着这两 个条件,但仅仅依靠这种自然分化机制来发展, 资本主义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为了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必须形成强制性的 制度变迁机制,加速两个基本条件的形成过程。 -----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在资本原始积累之 后实现的。
(1)
资本原始积累(16—18世纪)为资本主义大工 业生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准备经济条件。
封建社会工商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这样,原来的手工作坊逐渐变成了资本主义性 质的手工工场。与此同时,一些生产条件较差、 经营不善的手工业者日趋贫困破产,变成雇佣 劳动者。
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分化是工业资本家与雇佣劳 动者产生的途径之一。
封建社会工商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②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成为工业资本家。 商业资本对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封建社会
此外还有商业行会,商人行会的主要职能,对 外是为其成员造成对当地市场的垄断,故严格 限制外地商人在当地的贸易,对内则保持一稳 定的、没有竞争的经济制度,故对内统一价格, 严惩个人垄断.
封建社会
生产关系相比奴隶社会更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但对生 产力依然有阻碍。
到了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 会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封建生产关系以 其固有的保守性与封闭性,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和商品 经济发展的障碍。
封建社会工商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这一过程在13世纪以后越发明显。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工商业、特别是手工业发展
十分迅速。一些生产条件好,掌握新技术的手工业 者在经济上日益富裕起来。 他们突破封建行会限 制竞争和阻碍技术进步的清规戒律,使用更多的帮 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随着手工作坊规模的扩大,其内部经济关系也开始 发生变化。富裕的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劳动,成为使 用雇工劳动的经营管理者;而帮工与学徒则沦为雇 佣工人。
起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促进自然经济的瓦解,加 速小生产者的分化,而且通过直接剥削控制家庭 手工业者。 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成为工业资产阶级形成的另一 条重要途径。
封建社会工商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最初,商人收购分散的手工业者的产品,利用其垄断 地位压低价格;
其次,又以手工业者生产上所需要的原材料来偿付货 款。这样,商人就从买和卖两个方面隔断了小生产者 与市场的关系,使之从属于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