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细化,语文教学的立根之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2
目标细化,语文教学的立根之本
★ 张小丽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
统帅着教学的全过程。
而现在的事实是,好多老师拿到一篇课文,尤其是公开课,首先思考的是如何设计教学方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这节课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却忽视了对教学目标的思考与建构。
虽然,我们老师都知道教学目标很重要,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教学过程的展开,在备课和写教案时是第一个被写下的,但就是在这一次次的重复中,它慢慢变成了一个不需要思考的条件反射,甚至有时是可以跳过的摆设。
怎样制定教学目标,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走向高效呢?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交流的
目标细化,语文教学的立根之本
何为目标细化?简单说,就是将《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可检测的课文教学总目标和课时目标。
具体到每一课,我们该如何进行目标细化呢?我以为,以下三点是我们老师在细化教学目标时不容忽视的。
一、课程标准——目标细化的重要依据
(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很明确的提出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各学段目标,这是语文教学的任务,更是我们制定教学目标的风向标。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也不是三项目标的简单叠加,它们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制定的:
1、认识“钥、匙、趁”等10个生字,会写“爽、紧、粮”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菠萝、仙子、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杨树、丰收、油亮亮”等词语。
2、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五彩缤纷”“频频”的意思。
3、能够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和边读文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秋天的美好,读出对秋天的喜爱、赞美。
背诵自己喜爱的句段。
4、学习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自然段的段意,顺势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进而运用段意串联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感受文中比喻句、拟人句的妙处,尝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6、感悟并学习二、三、四自然段围绕一句话有序地写具体的总分的构段方式和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尝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不难看出,在总目标中,1是知识目标,2既是知识能力目标,也是过程方法和情感目标。
3是过程方法和能力目标。
4是过程方法和能力目标。
5、6是读写目标。
所以,我们在细化目标时,一定要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在课程标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引领下,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内在联系,要让每一个目标都融合“三维目标”的要素,并且分层推进,使三维目标水乳交融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了立根之本。
二、教材——目标细化的主要内容
(单元导读、课文、文体、言语形式、)
说到教材,可能许多老师直觉认为教材就是课文。
不然。
我觉得每个单元的单元导读和每篇课文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教材。
因此,细化目标就要认真解读单元导读、文章及文章的文体和言语
形式。
三年级上册的《盘古开天地》就是一篇神话,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神话”这一体裁,课后问题也提示了这一点。
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带领学生感受神话的特点——神奇,充满丰富离奇的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给学生读神话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续写课文第四段。
另外,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重点,还要让学生学习课文第四段总分的构段方式,尝试运用。
下面来看看这一课的的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抡起”“混沌”的意思。
能积累“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端正地写下来。
2、能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出神话故事的神奇,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用自己的话清楚地、绘声绘色地讲神话故事。
3、感受并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想象力,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4、感知第四自然段中总分的构段结构,并尝试着运用这样的构段方法写一段话。
《盘古开天地》一课的教学总目标和课时目标中,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凸显了学段特点和文体特征,学生在这样的目标引领下学习,既得言又得意,可谓富有实效。
三、学生——目标细化的必要关注
(学习兴趣点、学习障碍点、个体差异)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宗旨,更是我们教师永远的追求。
所以,在细化目标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起点,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点、障碍点,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简单说就是让目标有层次、有梯度。
最后我们一起细化《生命生命》一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欲、撼、蹋”等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打扰、欲望、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等。
2、尝试用找近义词理解“骚扰、震惊、震撼”的意思,用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等方法理解“糟蹋、茁壮生长”的意思。
3、学习用小标题的形式把握每段段意,理清文章的结构,从而学习用段意串联法清楚、简练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以及作者生平理解文中表达作者对生命感悟的含义深刻的句子,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作者眼中生命的丰富内涵,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并背下来。
5、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二、三、四段先叙述事例后抒发情感的构段方式,学习作者围绕一个意思把几段话有序地写具体的写法,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6、感悟并学习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尝试在习作中运用。
总之,教学目标的表述越细致清晰,在教学中也越容易把握,教学才会在精心的预设和精彩的生成中实现高效。
让我们一起在细化目标,实现高效教学的路上走的更稳当,更从容。
以上是我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和同仁指正,谢谢!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幸福南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