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
1.
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①_______________ 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②_______________ 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③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文学是延绵不断的画卷, ②绘画用线条色彩写作, ③这与写作时的心又有何异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语段主要讲文学和绘画的关系
第①处前文叙述文学与绘画的相似之处结合后面内容“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可知横线处应是叙述文学与绘画的关系参考“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这一表达形式横线处可填“文学是延绵不断的画卷”
第②处结合前文“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以及横线后“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 根据语意的对应可以推知横线处可填“绘画用线条色彩写作”
第③处前文用文学来解释绘画比如“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 横线处是对以上描述的总结主要说的是画心与文心是相通的同时需要注意横线后面的问号据此横线处可填“这与写作时的心又有何异”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2.(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
②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5)王翱总管辽东军务时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简要概括
A. 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詟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B. 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詟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C. 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詟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
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D. 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詟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答案】C
【解析】(1)画线句中“瑶人”作“向化”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初”意为“当初” 是对从前情况的追述作状语不能紧连在“尚书”的后面故应在“初”前断开据此排除B项
故选C
【答案】D
【解析】(2)D项“子辈因父辈”错误应是“子孙因前辈”
【答案】B
【解析】(3)B项“特意在京城给他建造了宅院”错误根据原文“景帝知其贫为治第盐山”可知是在他的老家盐山建了宅院
【答案】(4)①王翱请求对犯了贪赃罪的官吏只允许赎罪不能恢复官职来惩罚贪官污吏
②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解析】(4)①但许只允许复官恢复官职贪黩贪官污吏
②莫同“暮” 冠者成年人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风吹风咏唱歌
【答案】(5)①整顿军队训练将士②整修边防设施③积蓄边防物资
【解析】(5)解答本题要从文中找到相关内容进行总结概括从文中“因诸将庭谒责以失律罪命左右曳出斩之皆惶恐叩头愿效死赎”“练将士室鳏寡”可概括出王翱总管辽东军务时整顿军队训练将士从“起山海关抵开原缮城垣浚沟堑五里为堡十里为屯使烽燧相接”可概括出整修边防设施从“又以边塞孤远军饷匮缘俗立法令有罪得收赎十余年间得谷及牛羊数十万边用以饶”可概括出积蓄边防物资
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3.(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A. 上阕首句作者以祖逖自励表达立志报国的气概隐含国事堪忧的沉痛
B. “依旧一新亭” 语浅而情深表达作者对东晋名士痛感国土沦丧的同情
C. 上阕最后三句将嵩山三十六峰比作锋利的宝剑状山势挺拔气冲斗牛
D. 这首词抒写作者欲为国效力却终被埋没的慨叹词气雄豪情绪苍凉
【答案】B
【解析】(1)B项诗中用典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此处作者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借古抒怀表达自己对国土沦丧的忧伤
【答案】(2)①直抒胸臆下阕前三句作者直言古来幽并之地多出武勇豪侠之士我等却鬓发斑白而一事无成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
②用典“一掬钓鱼坛上泪”一句借东汉隐士严子陵的事迹表达自己既然用世无望便只好独善其身隐居屏迹的愤激之情
③以景结情“风浩浩雨冥冥”营造出风雨如磐、天地迷冥的悲凉氛围烘托了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
【解析】(2)“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意思是“古来豪侠众多要数幽并为最可是我这个幽并人再也不能像先辈那样杀敌立功了因为我已双鬓斑白还能干什么呢等到将来封侯的时候青史上会留下谁的名字呢” 本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的心情“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意思是“即使我
像严子陵那样在钓鱼坛上垂钓也不会忘记事业未成的痛苦面对浩浩的风冥冥的雨我会泪流满面的” 其中“一掬钓鱼坛上泪”运用典故词人以严子陵自比意谓在这江山易代风雨如晦的末世自己用世无望只能选择隐逸“泪”字直抒胸臆强调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风浩浩雨冥冥” 以景结情风雨如磐天地迷冥大自然都为之悲泣表达出词人的年华空老而又壮志难酬的情感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4.(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4.(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4.(5)材料四中世界各国媒体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我国的共享经济进行了报道?本篇报道综合各国媒体视角的目的何在?请简要概括
A. 共享经济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重大意义而其他的经济模式则难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 共享经济虽对我国民众的生活有着积极影响但目前都通过网络手段进行认证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
C. 从材料二可看到我国互联网共享经济市场行业规模虽不断扩大但其增长率自2013年开始一直呈现下滑趋势
D. 当下我国共享经济已渗透进许多细分领域和市场并且还在进一步拓展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
【答案】D
【解析】(1)A项“而其他的经济模式则难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于文无据
B项“目前都通过网络手段进行认证”表意绝对材料一表述为“目前共享经济大都是通过网络手段来进行认证”
C项“但其增长率自2013年开始一直呈现下滑趋势”判断错误结合材料二图表内容可知2013至2014年的增长率为上升趋势
故选D
【答案】C
【解析】(2)C项强加因果文中不能看出两者的因果关系材料四只是说西班牙等国的媒体纷纷报道了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但是没有说“共享经济”在全球掀起“中国热潮”是因为这些国家媒体的报道
【答案】B
【解析】(3)B项“使用户能享受到高性价比以及更佳的居住体验并使房东的闲置房源得以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共享经济的内涵”与材料三“通过共享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共享经济应追求社会价值增量”的观点可以形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答案】(4)①论证思路清晰先指出共享经济存在的问题再提出观点然后论证并指出其意义形成递进式的论证结构②论证手法多样在论证时采取了举例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如网约车的例子论证了这些“共享模式”是通过增量服务释放了潜在需求用“倘若共享成色更浓一些比如对顺风车、拼车、合租等优化闲置社会资源的方式”进行假设论证等从而推导出这样做的好处
【解析】(4)解答本题先要弄清论证上一般有哪些特点如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从论证结构来看材料三先列出共享经济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就网约车提出“到底是提升了资源利用率还是增加了通行压力”的疑问再自然引出“更多是通过增量服务释放了潜在需求”的观点接着从“价值增量”和“资源优化配置”两方面论证指出其意义结构为递进式论证思路清晰非常严谨从论证方法来看论证手法多样在论证时采取了举例论证、
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如“最初的网约车说好了是利用空闲私家车和空余座位减轻交通
压力……如今的共享汽车也是走了类似的模式更多是通过增量服务释放了潜在需求” 这是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共享汽车这些“共享模式”是通过增量服务释放了潜在需求再如“倘若共享成色更浓一些比如对顺风车、拼车、合租等优化闲置社会资源的
方式” 这是采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从而推导出这样做的好处是“创造适应新业态发展的宽松环境扶持它们形成站得住脚的盈利模式”
【答案】(5)①西班牙媒体报道了我国民众选择共享经济模式及我国企业研发新的共享服务情况美国媒体报道了我国共享经济引领世界潮流及美国企业模仿的情况日本媒体从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及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方面报道②利用各国报道
从世界视角看中国的共享经济让读者全面了解我国共享经济目前的状况以及在世界中的地位
【解析】(5)从材料看来主要有西班牙、美国、日本对我国共享经济的报道第一问扣住材料关键信息即可依次概括出西班牙、美国、日本的报道角度根据“借助移动应用程序共享各种资源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选择的日常生活方式数以百计提供各种共享服务的企业应运而生”“中国人又开发出其他的共享服务”可知西班牙媒体报道了我国民众选择共享经济模式及我国企业研发新的共享服务情况根据“中国企业带来的‘共享经
济模式’正在掀起一股新潮流美国企业也在争相模仿”可知美国媒体报道了我国共享经济引领世界潮流及美国企业模仿的情况根据“中国广泛覆盖的快递网络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中国共享经济正从音乐、主流媒体视频推广至有形消费品”可知日本媒体从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及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方面报道第二问“从‘共享经济’的传播中我们能看到中国企业有能力进入新市场引领全球的新经济潮流”表明文中利用西班牙、美国、日本的报道从世界视角看中国的共享经济可以让读者全面了解我国共享经济状况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在世界中的地位等
5.(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5.(2)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5.(3)小说结尾说“王晨流下了悲喜交加的泪水” 王晨为何“悲”?为何“喜”?
5.(4)这篇小说在参加全国故事征文赛时的标题是“清河坊” 你认为“熟悉的家门”和“清河坊”两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
A. 随着情节的展开王晨经历了对“熟悉的家门”的疑惑、探访古门的急切、寻找到“家门”的激动以及回家的悲喜交加的情感波折
B. 王晨一下飞机便叫了出租车迫不及待地催促司机直奔市政府所在地去看那扇古门
刻画了他盼望尽快找到亲生父母的心理
C. 插入朱德与老磨坊的故事歌颂了朱德对历史遗存的爱惜和人民至上的崇高境界从而赞扬了贾正阳力排众议保护古门的正确决策
D. 电视新闻的传播、梦境的暗示、清河坊古门的印证、童年生活记忆的牵引加上DNA 技术的助力终于让王晨找到了亲生父母
【答案】B
【解析】(1)B项“盼望尽快找到亲生父母的心理”错误应是希望尽快探明梦境缘由的急切心理
【答案】C
【解析】(2)C项“表现了童真童趣的主题”错误应为表现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保护文化古迹的主题
【答案】(3)悲的原因①王晨小时候从北方被拐到南方②古门因旧城改造险些被拆除③贾正阳因保护古门被人谗害郁郁而终
喜的原因①王晨凭借熟悉的家门找到了亲生父母②梦中的古门与童年生活回忆在现实中对应上了③古门被贾正阳、父母、四邻街坊保护下来
【解析】(3)回答本类题要结合语境及情节进行分析“王晨流下了悲喜交加的泪水”之前的情节是他和当年的街坊对上了“暗号” 这说明王晨的确是当年被拐走的孩子他“从北方到了遥远的南方” 在政府拆迁过程中这扇古门险些被拆除幸好当时主持工作的贾正阳力排众议后来因此事“得罪了不少人”“最后郁郁而终” 以上都是王晨“悲”的原因“天啊!梦中的一切都被验证了” 梦中的古门与童年生活的回忆在现实中对应上了当年被拐走的虎子凭借古门找到了亲生父母幸好古门当年被贾正阳、父母已经四邻街坊保护下来现在王晨才能找到失散已久的亲人这是他“喜”的原因综合以上分析整理回答即可
【答案】(4)“熟悉的家门”更好①在内容意义上“熟悉的家门”涵义更丰富既实指“清河坊古门” 也泛指“被拐儿童应该找到的童年记忆中的那扇家门” ②在情感表达上“熟悉的家门”体现了人物情感的归宿更富有亲切、温暖的情感色彩③在情节叙述上“熟悉的家门”更能暗示故事的来龙去脉即寻访缘由和结果④在主题体现上“熟悉的家门”直接点明了小说将要突出的重点——“熟悉” 更能体现“古门”对人物牵引力突显被拐卖行为伤害者的悲欢离合引起读者此类社会问题的关注
“清河坊”更好①在内容意义上“清河坊”含义更具体直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一看文题就能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②在情感表达上“清河坊”情感更含蓄、更深沉更能产生悬念一见文题能引发读者各种各样的猜想从而激发读者阅读探究的欲望③在情节叙述上“清河坊”更集中体现了故事线索的核心它既是故事的起源地也是故事的终结地突显了其在情节结构上的作用④在主题体现上“清河坊”更有文化意蕴更能体现历史遗存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引发读者对保护历史文化的思考
【解析】(4)选择哪个标题更好需要从主旨、内容、结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读者感受等角度来分析答题时先给出观点再分点给出理由从“熟悉的家门”的角度来看“家门”既是“清河坊”这扇古门还是被拐孩子记忆中的家门它的含义比“清河坊”更丰富从感情的角度来看“熟悉的家门”温暖、亲切给人以熟悉感从情节及主题来看“熟悉的家门”暗示了远在千里外的王晨对本该陌生的清河坊却如此熟悉的缘由道出了故事发生的原因及结果王晨熟悉这扇古门是因为自己曾被拐卖“熟悉”二字展现了被拐卖者的内心情感可见拐卖对被拐卖者的伤害可以引起读者此类社会问题的关注从“清河坊”的角度来看小说故事发生在这里它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增加到了文章的真实性从读者的感受来看“清河坊”是地名在这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就设置了悬念能够更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情节内容来看小说中的主要情节都发生在清河坊它集中体现了故事线索的核心“清河坊”是古门的名字因为它王晨这个被拐的孩子得以认亲以此为题恰好能够突显历史文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发人们对保护历史文化的思考综合以上分析整理回答即可
6.(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6.(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6.(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古代中国挑战中华文明的游牧民族大多反而被中国文化所“内化” 这个问题引人深思本文提供的答案也很有启发性
B. 中国文化相对游牧民族有着由文明定义的“历史叙事” 自在自为流失的时间只要通过人类文明就能变为具有人文刻度的历史
C. 人类在构建起前后相续、薪火相传的“意义的世界”后就把匀速流动的时间变成了有着起伏快慢和生长节奏的历史
D. 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加独重“历史意识” 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在几千年里保持连续的文明体系
【答案】A
【解析】(1)B项“只要……就”表述绝对
C项因果关系弄错原文第二段是“变成有着起伏快慢和生长节奏的历史从而建构起一个前后相续、薪火相传的‘意义的世界’”
D项“使得”强加因果
故选A
【答案】B
【解析】(2)B项文中举秦统一中国、举国纪念长征胜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我们的时间之轴可说被一系列伟大的历史事件所标定”
【答案】A
【解析】(3)A项“未来不再具有时间的含义”错误依据原文第五段“未来不再只是未曾到来的时间” 二者表意不同
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7.(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7.(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7.(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牛刀小试蒸蒸日上众望所归庸人自扰
B. 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杞人忧天
C. 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杞人忧天
D. 初露锋芒蒸蒸日上不负众望庸人自扰
【答案】B
【解析】(1)①牛刀小试也作“小试牛刀” 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显示一下身手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能
初露锋芒比喻初次显示出棱角或刚开始表现出力量或才能
此处“九歌”本就具有强大的能力应用“牛刀小试”
②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蒸蒸日上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快多指生活和生意
此处指更新快应用“日新月异”
③不负众望意思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众望所归用于形容某人威望很高受到大家敬仰和信赖
此处根据前后语境应用“不负众望”
④杞人忧天意思是不要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
庸人自扰意思是自己找自己麻烦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根据语境应用“杞人忧天”
故选B
【答案】D
【解析】(2)本题中前面说“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后面说“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可知括号内应与前面使用同一个主语“它” 即括号内的陈述对象应该是“九歌” 应从“九歌”的角度来说据此可排除A项再分析选项中的具体内容主要是“学习“和“摸索规律” 应是“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在前“摸索规律”在后据此排除B、C两项
故选D
【答案】A
【解析】(3)画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应为“在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 二是成分残缺“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缺少
介词分析四个选项可知 A项修改最恰当
故选A
8.(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8.(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8.(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爆发鼓动临危受命夙夜在公
B. 暴发鼓动挺身而出舍身取义
C. 爆发鼓舞挺身而出舍身取义
D. 暴发鼓舞临危受命夙夜在公
【答案】C
【解析】(1)第一处“爆发” ①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如火山爆发②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如爆发革命爆发战争“暴发” ①突然发财或得势②突
然发作如山洪暴发根据语境此句是说五四运动突然发生且与革命、战争、开火有关
应选用“爆发”
第二处“鼓动”是指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含贬义“鼓舞”是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褒义词根据语境此处所填词语要与“信心”搭配应选用“鼓舞”第三处“临危受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根据语境此句是说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主动地、勇敢地站出来奋起抗争而不是被动接受的任命应选用“挺身而出”
第四处“夙夜在公”指从早到晚勤于公务“舍身取义”是指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根据语境此句是说五四时代的青年们心怀天下为济世救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应选用“舍生取义” 此外“舍身取义”与后面的“慷慨赴难”常常连用
故选C
【答案】A
【解析】(2)本题中括号前面“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中心
话题为“责任” 前一句是说明白责任后一句是说担当责任为保持句子的连贯性括号内
句子的主语应为“责任和担当” 此外 B、D两项把“责任和担当”的顺序表述成了“担当和
责任” 明显与前文不能对应据此排除B、D两项 C项“责任和担当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里面”上下两个句子脱节不连贯 A项“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 表述简洁明确且与上下文语意贯通在此处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故选A
【答案】D
【解析】(3)画线句子“家国同构”是在“秉承五四精神”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秉承五四精神”应在“家国同构”前据此排除A、C两项“建立……动力”搭配不当应为“增强……动力” 排除B项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