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课件:课时作业第20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020·山西太原模拟)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分布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几乎所有亚 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中国 出口的商品有 236 种之多。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B )
A.清政府逐渐废除了“海禁”政策 B.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比较密切 C.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
解析:据材料榷场的措置官、提点官由地方官担任,主管 官由中央派遣,押发官由主管官委任,这说明官府控制榷场贸 易,故选 C 项;材料看不出边境贸易繁荣与否,排除 A 项;榷 场是宋金在边境设置的互市市场,“重农抑商”是针对国内的 经济政策,排除 B 项;南宋对外贸易发达,D 项不符合史实, 排除。
2.(2020·河南天一大联考)下图是泉州九日山石刻,记载了 从北宋崇宁三年(1104 年)至南宋咸淳二年(1266 年)泉州郡守偕市 舶官员 13 次为“番船”祈风,预祝一帆风顺、满载而归的史实。 这反映了两宋时期( D )
解析:根据材料“明清园林是江南不可忽略的景观……可 以用于宴集活动,为主人博得了风雅声望,成为文化活动的重 要空间载体”,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推 动了园林建设,故选 D 项;君主专制的强化与文化活动重要载 体的园林无直接关联,排除 A 项;明清之际思想专制也进一步 强化,排除 B 项;两宋之际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排除 C 项。
6.(2020·河北唐山模拟)明清园林是江南不可忽略的景观。 以明代为例,南浔镇有 8 处,双林镇有 10 处,藏泽镇有 4 处, 盛泽镇有 5 处。园林可以用于宴集活动,为主人博得了风雅声望, 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D)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思想活跃局面再现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市镇经济空前繁荣
解析:材料在清康熙二十三年,我国对外贸易“大小港口有 一百多处”,“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 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据此可知当时中国与世界各地都有贸易 往来,故选 B 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清康熙帝曾经一度开放 “海禁”,而不是逐渐废除“海禁”政策,排除 A 项;题干强 调的是清康熙帝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比较发达,没有提及资本 主义萌芽发展情况,排除 C 项;题干没有比较清康熙帝时期中 国贸易的进出口情况,不能得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 位,排除 D 项。
10.(2020·四川乐山一模)学者陈尚胜认为:“(郑和)所推行 的华夷秩序由于偏重于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完全排斥了民间交流 的基础,又缺乏必要的文化交流所孕育的文化认同,因而没有形 成明朝与东南亚地区关系的长效机制。”该学者的主要依据是明 政府( A )
A.推行朝贡贸易和海禁 B.忽视儒家文化圈的建构 C.过分专注于君主专制 D.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5.(2020·广东六校联考)东汉时期,王符认为当时市场上“好 造雕琢之器,巧伪饰之”;而“物以任用为要,以坚牢为资。今 竞鬻无用之货,淫侈之弊,以惑民取产”。由此可见( A )
A.奢侈品消费导致社会风气恶化 B.“重农抑商”观念影响商业发展 C.商品贸易发达掠夺了百姓财富 D.市场上手工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的构成要素,这是我国商标史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商标铜板。明 清时期,工商业已经相当发达,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地 步,出现了不少知名的商标,假冒商标也时有出现。
——摘编自刘晓东《“商标权”名词的历史渊源与演变》
材料二:明代正德《松江府志》:“(松江)俗务纺织,他技不 多。而精线绫、三梭布、漆纱方巾、剪绒毯,皆天下第一。”崇 祯《松江府志》所说的“尤尚精敏”的品牌有:三梭布、云布、 标布、官布、飞花布、织花绒布等。一些无良商人非法经营,假 冒品牌与商标,牟取暴利,在明末清初已经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 现象。如顺治十六年(1659 年)四月松江知府衙门立告示碑,揭露 了牙行奸商沈青臣等,假冒松江金三阳字号品牌的违法行为。然 而,由于松江优质棉布销路十分旺盛,利润可观,一些奸牙仍然 以身试法,一而再再而三地假冒松江品牌商标,非法牟利。1703 年和 1736 年官府又两次立碑严禁。
解析:根据材料郑和“所推行的华夷秩序由于偏重于政治 上的君臣关系,完全排斥了民间交流”可知,学者陈尚胜认为 郑和下西洋的行为是建立在朝贡贸易的基础之上的,而且明政 府实行“海禁”,导致民间交流中断,因此没有形成明朝与东 南亚地区关系的长效机制,故选 A 项;郑和下西洋时期依旧重 视儒家文化圈建设,排除 B 项;明朝君主专制加强不是限制对 外贸易主要原因,排除 C 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中后期, 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 D 项。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清初实行的是比较宽松的商业政策, 而且“允许民众自由开采井盐,准许商民自行开采云南铜、铅、 锡、银、铁矿”的做法会促进矿产的开发,这些都有利于经济 恢复发展,故选 A 项;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 要经济政策,其实行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排除 B 项;资 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 项; 近代工业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与材料时称“两浙之锁 钥,入闽之咽喉”,是唐朝以来浙、闽间的商旅要道,宋元时期 渐趋衰落,明清时期转为兴盛。这源于( D )
A.闽浙赣三地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手工工场的出现推动南北交流 C.明清时期沿海地区倭患的严重 D.严格限制海外贸易措施的影响
解析:“‘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是唐朝以来浙、 闽间的商旅要道,宋元时期渐趋衰落,明清时期转为兴盛”可 知,这条道路是闽浙通商之用,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可以 从海上进行贸易,而明清实行海禁,只能再从陆上进行了,故 选 D 项;闽浙赣三地商品经济情况无法说明浦城仙霞古道的兴 衰演变,排除 A 项;闽浙地区均属于南方,不存在南北交流问 题,排除 B 项;“倭患”在明朝最为典型,清朝无此类问题, 排除 C 项。
7.(2020·湖北华中师大联盟联考)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 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 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 出反映了( A )
A.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B.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 C.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 D.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
课时作业20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20·山东青岛模拟)宋金双方在边境设置榷场,进行贸 易。榷场的措置官、提点官由当地知州、知军、通州、通判等地 方官员担任;主管官负责榷场的具体事务,由朝廷派遣;押发官 由主管官委任,负责榷场的治安和缉查走私。这反映了( C ) A.南宋边境贸易繁荣 B.官府推崇重农抑商 C.官府控制榷场贸易 D.南宋实行闭关政策
解析:根据材料“明清以来,商人总是或热衷于购买土地, 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 举”可知,明清之际,传统经济政策为“重农抑商”,士人的 社会地位远远高于商人,因此商人热衷于下一代成为官僚,反 映了传统经济影响着商人的价值观,故选 D 项;根据材料“或 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可知,购置土地并不是商人积累财富的主要用途,排除 A 项; 根据材料,这是商人在通过经商来致仕而非以入仕来推动商业 发展,排除 B 项;材料中并没有对古代商业发展脉络的相关提 及,排除 C 项。
12.(2020·广东汕头模拟)清初,朝廷禁止对商人额外征税, 取消了机户织机“不得逾百张”的规定,允许民众自由开采井 盐,准许商民自行开采云南铜、铅、锡、银、铁矿,对于上税多 的矿商还赏以顶带。这些举措( A )
A.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 B.废止了重农抑商政策 C.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 D.刺激了近代工业产生
11.(2020·河南中原名校考评)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雇主普 遍宁愿增加雇佣人数,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 这一现象从侧面表明该地区( A )
A.人口增长降低了劳动力价值 B.抑商政策阻碍生产技术革新 C.专制统治制约商品经济发展 D.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不足
解析:根据材料“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雇主普遍宁愿增 加雇佣人数,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可知, 明清时期雇主增加雇佣工人的费用要低于进行技术革新的投 入,这也就从侧面折射出明清时期迅速增长的人口使得劳动力 价值锐减,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根本没有对抑商政策的相关提 及,故 B 项错误;同样,材料中没有对专制统治与商品经济发 展关系的相关提及,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得知,在明清 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显推动力不足,但这很明显属于 材料正面所呈现而非侧面揭示的信息,故 D 项错误。
A.突破了闭关锁国的藩篱 B.内河航运严重不畅 C.重农抑商观念开始动摇 D.商贸环境较为宽松
解析:在宋时,泉州是中国第一大港,有频繁的海外贸易, 材料中“番船”是西洋的商船,官员多次为其“祈风”,说明 当时商业贸易环境比较宽松,贸易繁荣,故选 D 项;闭关锁国 是从明清时期开始的,排除 A 项;根据“泉州”“番船”可以 判断是宋海外贸易,不能说明内河航运的情况,排除 B 项;材 料中没有提到农业政策的变动,对海外贸易的繁荣是商业发展 推动的,不是重农抑商政策观念变动的原因,排除 C 项。
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 13.(2020·河南普通高中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标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后期,作 为商业性标记的原始商标就开始产生。春秋战国时期,木工、竹 工、漆工、陶工、冶师等工匠为了在商品的交换中便于别人识别 自己的商品,在自己的商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这时候的商品标 记仅仅具有区别不同生产者或所有人的性质。三国时期,酿酒业 已经非常兴旺,出现了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在这 里,商标的广告宣传功能已经体现出来。北宋时期,山东济南刘 家功夫针铺使用一块铜板制作的白兔商标,基本具备了现代商标
解析:“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 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 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些王朝是王权强大的时期,可见政权对 经济的干预非常明显,故选 A 项;“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 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说明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是个普遍 性的政策,不仅表现在统一的王朝,排除 B 项;“秦朝、汉朝、 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不能体 现王朝兴衰对政策的影响,排除 C 项;“秦朝、汉朝、唐朝、 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些王朝的 强大与商业发展密切相关,排除 D 项。
解析:根据材料“物以任用为要,以坚牢为资。今竞鬻无 用之货,淫侈之弊,以惑民取产”,可知王符认为商品应以实 用为主,拒绝奢侈浮华之风,故选 A 项;题干提供了王符对浮 华商品的看法,没有体现重农抑商对经济的影响,排除 B 项; 题干没有体现商品贸易发达对百姓财富的影响,排除 C 项;材 料阐述的是产品的实用性,而非质量不足,排除 D 项。
9.(2020·四川达州一模)有人指出:明清以来,商人总是或 热衷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 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 尽可能转向科举。这主要反映了( D )
A.商人积累财富主要用来买地 B.商人以入仕来推动商业发展 C.中国古代商业长期停滞不前 D.传统经济影响商人的价值观
4.(2020·四川宜宾模拟)宋朝嘉祐年间,官府垄断经营茶叶, “小民趋利犯法,……为弊甚大”,于是朝廷采纳三司建议,颁 布通商茶法弛茶禁,“自是唯腊茶禁如旧,余茶肆行天下矣”。 据此可知( B )
A.政府废除茶叶官卖 B.财政政策调整成效显现 C.商品经营环境宽松 D.茶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宋朝嘉祐年间颁布通商茶法前“小民 趋利犯法”私自经营茶叶,结果“为弊甚大”,而颁布通商茶法 后“余茶肆行天下”促进了茶叶行业的发展,说明财政政策调整 成效显现,故选 B 项;材料中“自是唯腊茶禁如旧,余茶肆行 天下矣”说明政府并没有废除茶叶官卖,排除 A 项;仅仅从政 府颁布通商茶法一事,无法说明商品经营环境宽松,只能说明政 府对茶叶行业的松绑,排除 C 项;古代中国政府的主要税源是 农业税,排除 D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