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第二单元综合训练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湖南省衡阳县四中2014-2015年高二地理第二单元综合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计分,共60分)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了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据此完成1~3题。

1.产生“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A.植被遭到破坏B.地下水位下降C.降水异常减少D.温室效应加剧
2.“黑风暴"现象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地域性B.整体性C.地带性
D.非地带性
3.“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
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D.退耕还林还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简图",读图回答4~5题。

4.为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两地均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①.石油化学工业②.钢铁工业
③.机械工业④.有色冶金工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①④
5.两工业地域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①.共用基础设施,缓解交通压力
②.接近原料、燃料基地,节省运输成本
③.利于集中治污,提高环境容量
④.便于生产协作,形成规模效应
▲铁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D①④
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东部地区工农业发达地区.图甲、乙、丙为我国三大三角洲地区.读图回答6~8题
6.乙三角洲发
展的不利条件
A。

交通不
便B。

矿产短缺 C.市场狭小D。

水资源短缺
7.甲三角洲的工业发展主向为
A。

发展重化工基地B。

发展加工工业,产品以内需为主
C.发展制造业、轻工业、出口加工、高技术工业
D.我国能源基地
8.丙三角洲面临的气候灾害为
A.台风B。

伏旱C。

春旱 D.热带气旋
连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是我国重点规划建设的铁路纵线之一。

回答9~10题
9.修建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经过经济发达地区,资金雄厚B.沿海地我夏季高温多雨C.沿海地区,地势比较平坦D.沿线地质条件复杂
10.决定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的修建的主要因素是A.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发展的需要B.便于东部和中西部的联系C.技术条件发展较快,能解决自然障碍D.促进广东省产业转移需要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1→图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

(图1时期→图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

)回答11~12题。

11.图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图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C.洪峰流量及出现频率减少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12.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A、B、C三个平原地区,判断回答13~14题。

13.比较A、B、C三个平原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A.光照丰富,雨热同期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14.导致B所在区域图西部荒漠化速度快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耕作与放牧的粗放B.远离海洋,降水少,风蚀严重C.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D.毁林和开垦草原现象严重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干线起于四川达州宣汉,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全长1674公里。

读图回答15~17题。

15.下列因素中,属于川气东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A.地形因素B.交通运输条件C.城市分布D.工业基础条件
16.西气东输管线的终点是上海,川气东送又向上海供气,
这是因为
①从长远考虑,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发展的需求
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
③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线网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
17.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ks5u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资源枯竭型城市往往因资源开采而兴、资源枯竭而衰。

最新资料表明,目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已达72个。

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据此回答18~19题。

的是
18.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下列措施中不适当
...
A.开发利用废矿资源B.开发可替代能源
C.积极发展非矿产业D.枯竭型城市整体搬迁19.“矿竭城不衰”,煤城阜新将转型目标锁定“现代农业”,其原因可能有
①矿区有大量废地,人均土地资源丰富②交通条件优越
③现代农业市场前景广阔④国家政策的支持
A.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20.关于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B.重点是改造中低产田,增加粮食生产
C.全面的封山育林,退耕还牧D.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生态
二.综合题(共40分)
21.读我国某地区的干湿状况图,回答下列
问题:(20分)
(1)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变化的规律
是。

(2分)
(2)A处的天然植被,B处的天然植被是,C处的天然植被是.(6分)
(3)该地区植被的分布变化,体现了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中的
的地带性规律,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条件决定的。

(4分)(4)合理开发利用B处土地资源的措施(4分)
是.
(5)无论东部农区和西部牧区,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矿区周围的畜牧业都为当地居民供应____________等禽畜产品,其生产布局主要受____________因素影响。

(4分)
22.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20分)
(1)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
甲、,乙,将两区域连接在一起的大型工程是,这一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8分)
(2)两个区域内相同的经济作物是.(2分)
(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分析两区域各自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
式。

;。

(4分)
(4)乙区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2分)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有哪些?(至少2条)。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