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低碳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低碳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
目前,低碳经济已经在世界各地风起云涌。
中国在争当,低碳经济先锋的道路上会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它提出的背景是什么?西方国家是如何发展低碳经济的?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又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应该怎么发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充分重视和认真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错失低碳经济发展的巨大发展机遇。
标签:低碳经济;机遇;对策
一、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
“低碳经济” 是指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可能低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
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碳基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逐渐成为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
“低碳经济”的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早在1992年,15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签订了第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性条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等国开始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二、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挑战。
如果我们不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就会出现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为继的窘迫局面。
因此,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顺乎世界潮流、合于我国国情,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
低碳经济发展前景。
毋庸置疑,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走低碳发展道路,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
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
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低碳经济理论主的这样一种高碳结构,对低碳能源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污染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能源结构的高碳锁定的路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我国经济短期内难以走上低碳经济发展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就是探索我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问题,就是破解能源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的世纪性难题。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来推动。
这一过程的代价是巨大的,教训是深刻的。
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近期看,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
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3.1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并有序推进。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选择,它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3.2优化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
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 ,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产业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我国应以此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快建立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
能源结构的调整,我国要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以及不产生二氧化碳的生物质能,比如生物乙醇生物柴油、沼气能等。
3.3強调低碳技术发展与制度创新。
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是否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组织力量开展有关低碳经济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并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优先开发新型的、高效的低碳技术,鼓励企业积极投入低碳技术的开发、设备制造和低碳能源的生产。
我国要积极开展低碳经济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
目前可选择若干地区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吸引社会资本、外资参与。
3.4加强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积极发展碳金融市场。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运作中同样产生二氧化碳排放,这是因为这些金融机构的贷款和投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各个行业和项目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因此,金融机构需要探索建立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信贷模式,加强对低碳项目的融资投资。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积极参与碳金融市场中来。
3.5积极国际合作,确立国家碳交易机制。
一方面要强调自主创新,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通过共同研发,合理转让等方式提高国内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尽快缩小与先进低碳技术方面差距。
伴随《京都议定书》的执行,相应的减排技术产业及市场将逐步形成,我国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全球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力争在清洁和高效能源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在国际碳减排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